一种用于不锈钢板侧向进炉的传送装置及不锈钢板热处理线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7657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5: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不锈钢板侧向进炉的传送装置,用以将不锈钢板从炉膛的侧方传送至炉膛内的装置,包括:热处理炉;炉内辊道;设置在热处理炉入料口外侧,且传送方向与炉内辊道传送方向垂直的传送辊道;设置在传送辊道与热处理炉的入料口之间,且与传送辊道及入料口沿不锈钢板传送方向中心线对中的升降传送机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升降传送机构通过两对连杆机构进行升降,动作平稳,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防止不锈钢板脱离,掉落,因此,该技术方案结构紧凑简单,装卸方便,综合成本低,稳定性和安全性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不锈钢板侧向进炉的传送装置及不锈钢板热处理线
本技术涉及冶金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不锈钢板侧向进炉的传送装置。
技术介绍
不锈钢进入规模性工业化生产已有近60年,在不锈钢生产工艺技术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世界不锈钢产业获得加速发展,加之随着不锈钢在工业领域应用范围的拓宽,以及在建筑、日常消费领域广泛应用,国内外不锈钢的产量和使用量逐年攀升,在此背景下,众多钢铁企业逐渐加大投入,扩大产能。扩大产能有多条途径,投资建厂无疑是最直接有效的扩能方式,但近年来工业用地的日趋紧张,一味建厂投资不是扩大产能的长久之计,且国人越来越重视单位土地面积的产能和创效,因此,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设备的日新月异,如何增大土地有效面积,对原有不锈钢的生产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引起诸多钢企的高度重视,尤其对于中小型不锈钢生产企业,由于场地有限,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合理布局,以求最大限度的利用车间内有效空间,实现产能最大化,已成为他们选择设备及布局方案的重要考虑因素,这一点在不锈钢板热处理线中体现的尤为明显。现有技术中,不锈钢板热处理线的传统传送路径为端进端出,但在部分企业的生产车间内的预留空间无法满足端进端出热处理线的长度需求,需要另辟蹊径,经综合考量,可以采取侧向进炉的方式来规避端面进炉所面临的长度需求无法满足的问题。但侧向进炉首要解决的是不锈钢板在炉外传送方向与炉内传送方向垂直,如何做到平稳过度以顺利实现传送方向转向的技术问题。因此,本
需要一种结构简单,可实现不锈钢板快速转变运行方向的传送装置。技术内容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实现不锈钢板快速转变运行方向的传送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不锈钢板侧向进炉的传送装置,用以将不锈钢板从炉膛的侧方传送至炉膛内的装置,包括:热处理炉,用以对不锈钢板进行热处理的电炉或燃料炉,内部为中空的炉膛,所述炉膛设有入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入料口设在所述热处理炉的侧面,且入料方向与炉膛长度方向垂直,所述出料口设在所述炉膛长度方向末端的端面;炉内辊道,设置在所述热处理炉的炉膛内部下方,且沿所述炉膛长度方向铺设,直至炉膛端面的出料口;传送辊道,设置在所述热处理炉入料口外侧,所述传送辊道的传送方向与所述炉内辊道传送方向垂直,包括:辊道支架,传送辊,挡板,第一动力源,所述辊道支架沿所述不锈钢板的传送方向左右对称,包括左架体,右架体,第一伸缩单元及轨道,所述左架体与右架体之间通过所述第一伸缩单元连接并共同设置在沿与所述不锈钢板传送方向垂直铺设的轨道上,所述传送辊沿所述不锈钢板的传送方向中心线对称安装在所述辊道支架顶端,所述挡板对称设在所述辊道支架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动力源设在所述传送辊下方,且通过传动件带动所述传送辊转动;升降传送机构,设置在所述传送辊道与所述热处理炉的入料口之间,且与所述传送辊道及入料口沿不锈钢板传送方向中心线对中,包括升降平台,传送轮,第二动力源,所述升降平台包含升降架体,活动支撑柱,第二伸缩单元,支撑铰支座及伸缩铰支座,所述升降架体沿所述不锈钢板传送方向中心线左右对称,并由左右对称布置的两对所述活动支撑柱分别在前端和后端进行铰支撑,所述活动支撑柱另一端与所述支撑铰支座铰支连接,所述活动支撑柱靠近所述支撑铰支座附近的柱体外表面上设有限位块,所述第二伸缩单元分为活动端和固定端,所述活动端与所述升降架体连接,所述固定端与所述伸缩铰支座铰支连接,所述第二伸缩单元及活动支撑柱在底面的投影相互平行或共线,并均与所述不锈钢板的传送方向中心线平行,所述传送轮均匀布置在所述升降平台的顶端,并通过传送件与所述第二动力源连接,所述升降平台存在最高位和最低位,当所述升降平台处于最高位时,所述传送轮的最高点高于所述炉内辊道的最高点,当所述升降平台处于最低位时,所述传送轮的最高点低于所述炉内辊道的最高点。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传送辊道采用左右分体方式,在满足传送不锈钢板需要的同时,还可以根据所需传送的不锈钢板宽度范围进行调整,另外,升降传送机构通过两对连杆机构进行升降,动作平稳,且在限位块的保护下,升降传送机构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防止不锈钢板脱离,掉落,因此,该技术方案结构紧凑简单,装卸方便,综合成本低,稳定性和安全性良好,实用价值可观。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送辊道还包括导向轮,所述导向轮对称设置在所述辊道支架上端,且两只相对的导向轮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传送辊最外侧两端面之间的间距。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传送辊道上设置导向轮一方面有助于不锈钢板在传送过程中保持居中,另一方面针对意外情况与既有挡板共同构筑了双重保护,使得不锈钢板在传送过程中更加安全。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传送装置包括两件以上所述传送辊道时,所有传送辊道长度均相等。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传送辊道进行模块化,标准化,有助于实现快速生产和快速安装,从而有效降低制造和安装成本,提高安装效率。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传送装置还包括长度测量装置及位置检测装置,所述长度测量装置及位置检测装置分别设在所述传送辊道及升降传送机构中。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置长度测量装置,在不锈钢板传送过程中测出不锈钢板的长度,根据不锈钢板的实测长度确定在升降传送机构上的最终停止位,从而实现转入炉内辊道时正好居中。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传送机构前端设有防护挡板。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升降传送机构上设置挡板,是对不锈钢板在升降传送机构上的物理限位,以便在出现控制失灵,驱动电机不能及时停止等异常情况下,保证不锈钢板不因过度行走掉落或对炉体造成撞损。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传送机构的第二动力源为交流伺服电机。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升降传送机构采用交流伺服电机作为动力源,可以双向驱动,即在因为各种原因,已经传送至升降传送机构末端的不锈钢板无法成功转移至炉内辊道上时,启动反向驱动,可以将不锈钢板反向传送至升降传送机构的起始端,便于进一步返回至传送辊道或吊离传送装置,有效扩展了传送装置的应急处理能力。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传送辊道的高度高于所述炉内辊道的高度,所述升降传送机构处于最高位时与所述传送辊道的高度一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传送辊道的高度高于炉内辊道高度时,升降传送机构在最高位时接收不锈钢板,传送至升降传送机构末端后再行下降从而将不锈钢板平稳转移至炉内辊道上,该种情况下,升降传送机构为负重后下降,能耗较低,且可延长机构内传动部件的使用寿命。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传送辊道的高度低于所述炉内辊道的高度,所述升降传送机构处于最低位时与所述传送辊道的高度一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传送辊道的高度低于炉内辊道高度时,升降传送机构需要在最低位时接收不锈钢板,接收到不锈钢板后上升至最高位,再将不锈钢板传送至炉内辊道上方,该种情况下,升降传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不锈钢板侧向进炉的传送装置,用以将不锈钢板从炉膛的侧方传送至炉膛内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热处理炉,用以对不锈钢板进行热处理的电炉或燃料炉,内部为中空的炉膛,所述炉膛设有入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入料口设在所述热处理炉的侧面,且入料方向与炉膛长度方向垂直,所述出料口设在所述炉膛长度方向末端的端面;/n炉内辊道,设置在所述热处理炉的炉膛内部下方,且沿所述炉膛长度方向铺设,直至炉膛端面的出料口;/n传送辊道,设置在所述热处理炉入料口外侧,所述传送辊道的传送方向与所述炉内辊道传送方向垂直,包括:辊道支架,传送辊,挡板,第一动力源,所述辊道支架沿所述不锈钢板的传送方向左右对称,包括左架体,右架体,第一伸缩单元及轨道,所述左架体与右架体之间通过所述第一伸缩单元连接并共同设置在沿与所述不锈钢板传送方向垂直铺设的轨道上,所述传送辊沿所述不锈钢板的传送方向中心线对称安装在所述辊道支架顶端,所述挡板对称设在所述辊道支架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动力源设在所述传送辊下方,且通过传动件带动所述传送辊转动;/n升降传送机构,设置在所述传送辊道与所述热处理炉的入料口之间,且与所述传送辊道及入料口沿不锈钢板传送方向中心线对中,包括升降平台,传送轮,第二动力源,所述升降平台包含升降架体,活动支撑柱,第二伸缩单元,支撑铰支座及伸缩铰支座,所述升降架体沿所述不锈钢板传送方向中心线左右对称,并由左右对称布置的两对所述活动支撑柱分别在前端和后端进行铰支撑,所述活动支撑柱另一端与所述支撑铰支座铰支连接,所述活动支撑柱靠近所述支撑铰支座附近的柱体外表面上设有限位块,所述第二伸缩单元分为活动端和固定端,所述活动端与所述升降架体连接,所述固定端与所述伸缩铰支座铰支连接,所述第二伸缩单元及活动支撑柱在底面的投影相互平行或共线,并均与所述不锈钢板的传送方向中心线平行,所述传送轮均匀布置在所述升降平台的顶端,并通过传送件与所述第二动力源连接,所述升降平台存在最高位和最低位,当所述升降平台处于最高位时,所述传送轮的最高点高于所述炉内辊道的最高点,当所述升降平台处于最低位时,所述传送轮的最高点低于所述炉内辊道的最高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不锈钢板侧向进炉的传送装置,用以将不锈钢板从炉膛的侧方传送至炉膛内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热处理炉,用以对不锈钢板进行热处理的电炉或燃料炉,内部为中空的炉膛,所述炉膛设有入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入料口设在所述热处理炉的侧面,且入料方向与炉膛长度方向垂直,所述出料口设在所述炉膛长度方向末端的端面;
炉内辊道,设置在所述热处理炉的炉膛内部下方,且沿所述炉膛长度方向铺设,直至炉膛端面的出料口;
传送辊道,设置在所述热处理炉入料口外侧,所述传送辊道的传送方向与所述炉内辊道传送方向垂直,包括:辊道支架,传送辊,挡板,第一动力源,所述辊道支架沿所述不锈钢板的传送方向左右对称,包括左架体,右架体,第一伸缩单元及轨道,所述左架体与右架体之间通过所述第一伸缩单元连接并共同设置在沿与所述不锈钢板传送方向垂直铺设的轨道上,所述传送辊沿所述不锈钢板的传送方向中心线对称安装在所述辊道支架顶端,所述挡板对称设在所述辊道支架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动力源设在所述传送辊下方,且通过传动件带动所述传送辊转动;
升降传送机构,设置在所述传送辊道与所述热处理炉的入料口之间,且与所述传送辊道及入料口沿不锈钢板传送方向中心线对中,包括升降平台,传送轮,第二动力源,所述升降平台包含升降架体,活动支撑柱,第二伸缩单元,支撑铰支座及伸缩铰支座,所述升降架体沿所述不锈钢板传送方向中心线左右对称,并由左右对称布置的两对所述活动支撑柱分别在前端和后端进行铰支撑,所述活动支撑柱另一端与所述支撑铰支座铰支连接,所述活动支撑柱靠近所述支撑铰支座附近的柱体外表面上设有限位块,所述第二伸缩单元分为活动端和固定端,所述活动端与所述升降架体连接,所述固定端与所述伸缩铰支座铰支连接,所述第二伸缩单元及活动支撑柱在底面的投影相互平行或共线,并均与所述不锈钢板的传送方向中心线平行,所述传送轮均匀布置在所述升降平台的顶端,并通过传送件与所述第二动力源连接,所述升降平台存在最高位和最低位,当所述升降平台处于最高位时,所述传送轮的最高点高于所述炉内辊道的最高点,当所述升降平台处于最低位时,所述传送轮的最高点低于所述炉内辊道的最高点。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琴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大庚不锈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