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臭氧制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7579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臭氧制备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鼓风机、第一阀门、第一吸附塔、第二阀门、臭氧发生器、第一真空泵、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二吸附塔、臭氧使用装置,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和所述第一吸附塔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吸附塔的输出端和所述臭氧发生器的输入端连通,所述臭氧发生器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吸附塔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二吸附塔的输出端和所述臭氧发生器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二吸附塔的输入端依次和所述第一真空泵、所述臭氧使用装置连通。采用本装置制备的臭氧,浓度高,而且能够实现氧气回收,减少浪费,从而极大地降低运行成本,有利于臭氧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臭氧制备装置
本技术属于气体分离
,特别涉及一种臭氧制备装置。
技术介绍
臭氧是氧气的一种同素异形体,有鱼腥气味,呈现淡蓝色。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具有脱色、氧化、杀菌和除臭的作用。目前,臭氧已广泛应用在饮用水、污水、化工氧化、烟气净化、纸浆漂白、食品加工、医疗及家用等多个领域。现有工业应用的臭氧通常是将纯氧通入到大型的臭氧发生器,并利用高压发电产生臭氧,臭氧发生器转化效率一般为5~10%,也就是说输入到臭氧发生器内的纯净氧气中不到10%的氧气被转化成臭氧,所以,现有的臭氧发生器输出的产物是少量臭氧和大量氧气的混合气体,其中,氧气大约占混合气体体积的90%,臭氧的浓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臭氧制备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采用纯氧作为原料,在大型臭氧发生器中制备的臭氧浓度低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臭氧制备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鼓风机、第一阀门、第一吸附塔、第二阀门、臭氧发生器、第一真空泵、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二吸附塔、臭氧使用装置,存储有氮气吸附剂的所述第一吸附塔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存储有臭氧吸附剂的所述第二吸附塔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臭氧发生器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和所述第一吸附塔的输入端连通,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和所述第一吸附塔的输入端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一吸附塔的输出端和所述臭氧发生器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吸附塔的输出端和所述臭氧发生器的输入端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阀门;所述臭氧发生器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吸附塔的输入端连通,所述臭氧发生器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一吸附塔的输入端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三阀门;所述第二吸附塔的输出端和所述臭氧发生器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二吸附塔的输出端和所述臭氧发生器的输入端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五阀门;所述第二吸附塔的输入端依次和所述第一真空泵、所述臭氧使用装置连通,所述第二吸附塔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一真空泵之间设置有所述第四阀门。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真空泵,所述第二真空泵入风口与所述第一吸附塔的输入端连通。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吸附塔,所述第三吸附塔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第三吸附塔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吸附塔的输入端、所述真空泵入风口和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阀门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第二阀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吸附塔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三吸附塔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吸附塔的输出端、所述第二阀门的输出端和所述臭氧发生器的输入端连通。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缓冲罐,所述第一缓冲罐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第一缓冲罐的输出端与所述臭氧发生器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缓冲罐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吸附塔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阀门的输出端连通。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四吸附塔,所述第四吸附塔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第四阀门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第四阀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吸附塔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四吸附塔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四阀门的输出端、所述臭氧发生器的输出端和第一真空泵的入风口连通,所述第四吸附塔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吸附塔的输出端、所述臭氧发生器的输入端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第三吸附塔和第四吸附塔内均包括顶盖、底盖、塔身以及筛板,其中:所述塔身沿其轴向设置有贯通的通孔,所述塔身的轴向两端分别通过所述顶盖以及所述底盖密封,所述顶盖以及所述底盖上均设置有连通孔;所述筛板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筛板沿所述塔身的轴向相对设置在所述通孔内,两个所述筛板之间的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吸附剂。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缓冲罐,所述第二缓冲罐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第二缓冲罐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真空泵的入风口连通,所述第二缓冲罐的输出端与所述臭氧使用装置连通。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低温浴槽,所述低温浴槽中有水或水与酒精的混合液,所述第二吸附塔和所述第四吸附塔放置于所述低温浴槽中。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气体流量计和第二气体流量计,所述第一气体流量计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第一气体流量计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缓冲罐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一气体流量计的输出端与所述臭氧发生器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二气体流量计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第二气体流量计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缓冲罐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二气体流量计的输出端与所述臭氧使用装置连通。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压力表和第二压力表,所述第一压力表设置于所述第一缓冲罐与所述第一气体流量计之间,所述第二压力表设置于所述第二缓冲罐与所述臭氧使用装置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本技术通过鼓风机将空气鼓入第一吸附塔内,第一吸附塔内的氮气吸附剂将空气中的氮气吸附,当氮气吸附剂吸附饱和后,关闭第一阀门,打开第二阀门,第一吸附塔内的氧气氧气进入臭氧发生器中,经过臭氧发生器的高压发电作用,将大部分的氧气转化成臭氧,臭氧发生器作用的气体中含有氧气和臭氧,这种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进入第二吸附塔中,混合气体中的臭氧被第二吸附塔中的臭氧吸附剂吸附,臭氧吸附剂吸附饱和后,打开第五阀门,氧气进入臭氧发生器中循环制备臭氧,此时,关闭第三阀门和第五阀门,打开第四阀门,在第一真空泵对第二吸附塔抽真空的作用下,被臭氧吸附剂吸附的臭氧解吸出来,并被第一真空泵泵入臭氧使用装置。本装置将臭氧发生器处理后的气体中的臭氧用臭氧吸附剂吸附,再将臭氧发生器处理气体中的氧气分离回到臭氧发生器进行二次处理,然后采用真空泵将臭氧吸附剂中的臭氧解吸出来,降低了臭氧中的氧气含量,从而提高臭氧的浓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臭氧制备装置示意图;图2为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第三吸附塔和第四吸附塔内结构示意图;图3为顶盖和底盖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筛板示意图。附图标记:1-鼓风机;2-第一阀门;3-第一吸附塔;4-第三吸附塔;5-第二阀门;6-第一缓冲罐;7-第一压力表;8-第一气体流量计;9-臭氧发生器;10-第二真空泵;11-第一真空泵;12-第四阀门;13-第三阀门;14-第二吸附塔;15-第四吸附塔;16-低温浴槽;17-第五阀门;18-臭氧使用装置;19-第二气体流量计;20-第二压力表;21-第二缓冲罐;22-第六阀门;23-第八阀门;24-第七阀门;25-第九阀门;26-第十阀门;27-第十一阀门;28-第十二阀门;29-第十三阀门;30-第十四阀门;1-1-底盖;1-2-筛板;1-3-吸附剂;1-4-顶盖;1-5-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臭氧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鼓风机、第一阀门、第一吸附塔、第二阀门、臭氧发生器、第一真空泵、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二吸附塔、臭氧使用装置,/n存储有氮气吸附剂的所述第一吸附塔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存储有臭氧吸附剂的所述第二吸附塔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臭氧发生器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n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和所述第一吸附塔的输入端连通,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和所述第一吸附塔的输入端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阀门;/n所述第一吸附塔的输出端和所述臭氧发生器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吸附塔的输出端和所述臭氧发生器的输入端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阀门;/n所述臭氧发生器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吸附塔的输入端连通,所述臭氧发生器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一吸附塔的输入端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三阀门;/n所述第二吸附塔的输出端和所述臭氧发生器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二吸附塔的输出端和所述臭氧发生器的输入端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五阀门;/n所述第二吸附塔的输入端依次和所述第一真空泵、所述臭氧使用装置连通,所述第二吸附塔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一真空泵之间设置有所述第四阀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臭氧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鼓风机、第一阀门、第一吸附塔、第二阀门、臭氧发生器、第一真空泵、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二吸附塔、臭氧使用装置,
存储有氮气吸附剂的所述第一吸附塔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存储有臭氧吸附剂的所述第二吸附塔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臭氧发生器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
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和所述第一吸附塔的输入端连通,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和所述第一吸附塔的输入端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阀门;
所述第一吸附塔的输出端和所述臭氧发生器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吸附塔的输出端和所述臭氧发生器的输入端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阀门;
所述臭氧发生器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吸附塔的输入端连通,所述臭氧发生器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一吸附塔的输入端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三阀门;
所述第二吸附塔的输出端和所述臭氧发生器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二吸附塔的输出端和所述臭氧发生器的输入端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五阀门;
所述第二吸附塔的输入端依次和所述第一真空泵、所述臭氧使用装置连通,所述第二吸附塔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一真空泵之间设置有所述第四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臭氧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真空泵,所述第二真空泵入风口与所述第一吸附塔的输入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臭氧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吸附塔,所述第三吸附塔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第三吸附塔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吸附塔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真空泵入风口和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阀门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第二阀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吸附塔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三吸附塔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吸附塔的输出端、所述第二阀门的输出端和所述臭氧发生器的输入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臭氧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缓冲罐,所述第一缓冲罐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第一缓冲罐的输出端与所述臭氧发生器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缓冲罐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吸附塔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阀门的输出端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劲松杨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