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7488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采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器。该背光模组包括一反射片及多个灯管,该反射片具有一反射表面,该多个灯管依次排列在反射表面,其中,该多个灯管水平多行排列放置,且每行具有至少两灯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背光模组及采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器,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大尺寸液晶显示器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及采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器。
技术介绍
由于液晶显示器面板中的液晶本身不发光,因而,为达到显示效果,需给液晶显示器面板提供一面光源装置,如背光模组,以实现显示功能。背光模组按结构分为侧光式背光模组及直下式背光模组两种。随着液晶显示器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特别是大尺寸液晶显示器的应用,如笔记本电脑及液晶电视等,对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的出光亮度要求进一步提高,需要使用多个光源以提高整个背光模组的出光亮度,传统的侧光式背光模组已不能满足其出光亮度的要求,因此,直下式背光模组成为大尺寸液晶显示器的主流。一种现有技术的背光模组如图1所示,该背光模组1包括一反射片11、多个冷阴极萤光灯管12、一扩散片13及一聚光片14,该反射片11、冷阴极萤光灯管12、扩散片13及聚光片14依次放置。冷阴极萤光灯管12发出的光线通过扩散片13的扩散及聚光片14的聚光作用,可改善输出光线的品质。其中,向反射片11侧发出的光线经反射片11的反射再入射到扩散片13用于显示。请参阅图2,是图1所示背光模组的灯管配置的示意图。多个冷阴极萤光灯管12水平依序排列放置。冷阴极萤光灯管12的两相对端部设有电极121、122,电极121连接到高电压电力线15,电极122连接到低电压电力线16,其中,该高电压电力线15及低电压电力线16是依据所提供的电压而区分。该高电压电力线15及低电压电力线16连接到反相换流器17,以便输入电压。反相换流器17供应的电压通过高电压电力线15及低电压电力线16提供给该电极121、122时,冷阴极萤光灯管12将会发射光波。但是上述背光模组1中,冷阴极萤光灯管12的长度和背光模组1的尺寸相对应,即背光模组1的尺寸越大,该冷阴极萤光灯管12的长度就越长。随着显示面积的增大,冷阴极萤光灯管12的长度需要加长,因此,上述冷阴极萤光灯管12的长度过长时,其制造会变得更加困难,不易制成直线型,灯管弯曲会影响视觉上整个背光模组1的出光均匀度,且在背光模组1中的组装也变得复杂,以及易受外来撞击的影响。此外,因需要一高启动电压及一持续电压,一旦反相换流器17输出的高电压不足,就会造成灯管后段亮度无法与前端相匹配,灯管的亮度将会变得不均匀。请参阅图3,是现有技术背光模组的另一种灯管配置的示意图。多个冷阴极萤光灯管32垂直依序排列放置,冷阴极萤光灯管32的两相对端部设有电极321、322,电极321连接到高电压电力线35,电极322连接到低电压电力线36。该高电压电力线35及低电压电力线36连接到反相换流器37,以便输入电压。反相换流器37供应的电压通过高电压电力线35及低电压电力线36提供给该电极321、322时,冷阴极萤光灯管32将会发射光波。因冷阴极萤光灯管32垂直依序排列放置,从而可缩短灯管长度,进而改善水平放置灯管时的缺点。但是由于重力影响,冷阴极萤光灯管32的管体内的水银移到其底部,使灯管内部汞蒸气浓度不均,从而造成灯管效率不均而影响灯管的出光均匀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背光模组出光不均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提高出光均匀度的背光模组。为克服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器出光不均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采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器。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一反射片及多个灯管,该反射片具有一反射表面,该多个灯管依次排列在反射表面,其中,该多个灯管水平多行排列放置,且每行具有至少两灯管。一种液晶显示器,其包括一液晶面板及一背光模组,该液晶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一液晶层及一第二基板,该第一、第二基板相对设置,该液晶层挟持在该第一、第二基板之间,该背光模组包括一反射片及多个灯管,该反射片具有一反射表面,该多个灯管依次排列在该反射表面,其中,该多个灯管水平多行排列放置,且每行具有至少两灯管。相较于现有技术,由于该背光模组及采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器的多个灯管水平排列放置,且每行具有至少两灯管,因此,每一灯管的长度将小于反射片的反射表面的长度,灯管长度适中,可提高每一灯管的出光均匀度。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背光模组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背光模组的灯管配置的示意图。图3是另一种现有技术背光模组的灯管配置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背光模组的灯管配置之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二实施方式的灯管配置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4,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之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该背光模组4包括一反射片41、多个冷阴极萤光灯管42、一扩散片43及一聚光片44,该反射片41、冷阴极萤光灯管42、扩散片43及聚光片44依次放置。冷阴极萤光灯管42发出的光线中有一部分直接透过扩散片43及聚光片44,并通过扩散片43的扩散及聚光片44的聚光作用,可改善输出光线的品质。其中,向反射片41侧发出的另一部分光线经反射片41的反射再入射到扩散片43及聚光片44用于显示。请一并参阅图5,图5是图4所示背光模组的灯管配置的示意图。多个冷阴极萤光灯管42水平依序排列放置,且每行设有两冷阴极萤光灯管42,因此,多个冷阴极萤光灯管42排成两列。每一冷阴极萤光灯管42长度显著短于反射片41的反射表面的长度。冷阴极萤光灯管42的两相对端部设有电极421、422,电极421连接到高电压电力线45,电极422连接到低电压电力线46,其中,设置在同一行的两冷阴极萤光灯管42的相邻的两电极421、422分别连接到高电压电力线45及低电压电力线46,该高电压电力线45及低电压电力线46是依据所提供的电压而区分。该高电压电力线45及低电压电力线46连接到反相换流器47,以便输入电压。反相换流器47供应的电压通过高电压电力线45及低电压电力线46提供给该电极421、422时,冷阴极萤光灯管42将会发射光波。因冷阴极萤光灯管42长度适中,易制成直线型,制造变得简单,且无需较高电压启动,使反相换流器17输出的高电压充足,从而提高冷阴极萤光灯管42的出光均匀度,进而提高背光模组4的出光均匀度。请参阅图6,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二实施方式的灯管配置的示意图。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冷阴极萤光灯管42的布线方式,冷阴极萤光灯管62的两相对端部设有电极621、622,电极621连接到高电压电力线65,电极622连接到低电压电力线66,其中,设置在同一行的两冷阴极萤光灯管62的相邻的两电极621、621均连接到高电压电力线65。因冷阴极萤光灯管62长度适中,易制成直线型,制造变得简单,且无需高启动电压,使反相换流器67输出的高电压充足,从而提高冷阴极萤光灯管62的出光均匀度,进而提高采用该冷阴极萤光灯管62的背光模组的出光均匀度。请参阅图7,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该液晶显示器8包括一液晶面板7及一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4。该液晶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71、一液晶层72及一第二基板73,该第一基板71和第二基板72相对设置,且挟持液晶层72于其间。该背光模组4包括一反射片41、多个冷阴极萤光灯管42、一扩散片43及一聚光片44,该反射片41、冷阴极萤光灯管42、扩散片43及聚光片44依次放置,其中,该多个冷阴极萤光灯管42水平依序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一反射片及多个灯管,该反射片具有一反射表面,该多个灯管依次排列在该反射表面,其中,该多个灯管水平多行排列放置,且每行具有至少两灯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坤宪石安
申请(专利权)人: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