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飘式船体结构及船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7355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外飘式船体结构及船舶,涉及船体结构的技术领域,包括主体部、外飘部和甲板部;所述甲板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上方,所述甲板部相对所述主体部向外延伸有甲板延长部,所述主体部的外侧设置有背离船体向外延伸并向上倾斜的外飘部,所述外飘部支撑在所述甲板延长部的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外飘式船体结构,利用外飘部向外延伸从而支撑甲板延长部,外飘部能够从船艏延伸至船艉部,满足艏、艉甲板面积加大的需求,大大增加了甲板的作业面积,且外飘部倾斜向上,重量较轻,不会对船拍的吃水深度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外飘式船体结构及船舶
本技术涉及船体结构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外飘式船体结构及船舶。
技术介绍
常规船型上甲板处甲板面宽度与水线处船宽基本一致,常规线型甲板面积与水线处船宽息息相关。为了增加甲板上的作业面积,通常采用外挂浮箱的方式来增加甲板作业面积,以满足任务需求,此方式受船体结构强度及船舶稳定性等因素限制,浮箱宽度相对较小,甲板作业面积增加有限,且受到艏艉线型变化的影响,浮箱仅能外挂在船舯区域,无法满足艏艉甲板面积加大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飘式船体结构及船舶,以缓解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外挂浮箱的方式来增加甲板作业面积时,受船体结构强度、船舶稳定性及艏艉线型变化等因素限制,浮箱宽度相对较小,甲板作业面积增加有限,浮箱仅能外挂在船舯区域,无法满足艏艉甲板面积加大的需求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外飘式船体结构,包括主体部、外飘部和甲板部;所述甲板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上方,所述甲板部相对所述主体部向外延伸有甲板延长部,所述主体部的外侧设置有背离船体向外延伸并向上倾斜的外飘部,所述外飘部支撑在所述甲板延长部的下方。进一步的,在垂直于船体长度方向的截面内,所述外飘部的横剖线为直线。进一步的,在垂直于船体长度方向的截面内,所述外飘部的横剖线为弧线。进一步的,由船体的横向中心线向船艏方向,所述外飘部的横剖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小;由船体的横向中心线向船艉方向,所述外飘部的横剖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小。进一步的,所述横剖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30-60度。进一步的,所述外飘部的底部位于设计水线的上方。进一步的,所述外飘部的底部与所述设计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有义波高。进一步的,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外飘部的相接处采用弧形结构过渡。进一步的,在所述船体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甲板部延长部的外侧面到船体纵向中心线的距离相同。本技术提供的船舶,包括所述的外飘式船体结构。本技术提供的外飘式船体结构,包括主体部、外飘部和甲板部;所述甲板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上方,所述甲板部相对所述主体部向外延伸有甲板延长部,所述主体部的外侧设置有背离船体向外延伸并向上倾斜的外飘部,所述外飘部支撑在所述甲板延长部的下方。本技术提供的外飘式船体结构,利用外飘部向外延伸从而支撑甲板延长部,外飘部能够从船艏延伸至船艉部,满足艏、艉甲板面积加大的需求,大大增加了甲板的作业面积,且外飘部倾斜向上,重量较轻,不会对船拍的吃水深度造成影响。本技术提供的船舶,包括所述的外飘式船体结构,因此,所述船舶也具备所述外飘式船体结构的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船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外飘式船体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外飘式船体结构的示意图。图标:100-主体部;200-外飘部;201-横剖线;300-甲板部;310-甲板延长部;A-设计水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实施例1如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外飘式船体结构,包括主体部100、外飘部200和甲板部300。甲板部300设置在主体部100的上方,甲板部300相对主体部100向外延伸有甲板延长部310,主体部100的外侧设置有背离船体向外延伸并向上倾斜的外飘部200,外飘部200支撑在甲板延长部310的下方。本技术提供的外飘式船体结构,利用外飘部200向外延伸从而支撑甲板延长部310,外飘部200能够从船艏延伸至船艉,满足艏、艉部位甲板面积加大的需求,大大增加了甲板的作业面积,且外飘部200倾斜向上,重量较轻,不会对船拍的吃水深度造成影响。进一步的,在垂直于船体长度方向的截面内,外飘部200的横剖线201为直线。具体地,外飘部200的横剖线201为外飘部200的外侧壁在垂直于船体的长度方向的截面内的投影,本实施例中,外飘部200的横剖线201均为直线。进一步的,由船体的横向中心线向船艏方向,外飘部200的横剖线20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小。由船体的横向中心线向船艉方向,所述外飘部200的横剖线20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小。外飘部200的横剖线201为垂直于船体的长度方向的截面内,外飘部200的外侧的倾斜面在该截面内的投影。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船体的横向中心线为在垂直于甲板平面的方向上,船体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中心线,即从船体的横向中心线到船艏和船艉距离相同。在垂直于船体长度方向上,可以将船体的外飘部200切割为多个截面,每个截面内可以得到一个横剖线201,从横向中心线向船艏方向,外飘部200的横剖线20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小。同时,从横向中心线向船艉方向,外飘部200的横剖线20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小。因为船体的结构设计时,由横向中心线朝向船艏和船艉的方向,主体部100的宽度是逐渐减小的,为了适应该主体部100的结构,并将主体部100与甲板部300更好过渡,故采用上述的外飘部200的横剖线20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小的结构形式。优选地,横剖线20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30-60度。进一步的,外飘部200的底部位于设计水线A的上方。具体地,外飘部200的底部们于设计水线A的上方,即主体部100与外飘部200的相接处处于船体设计水线A的上方,在增大甲板部300作业面积的同时不会带来船体的排水量的增加,解决了船舶设计水线A处型宽较小与甲板部300作业面积需求较大的矛盾。进一步的,外飘部200的底部与所述设计水线A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有义波高。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外飘部200与主体部100的相接处与设计水线A的距离等于有义波高,所谓的水义波高为船体航行过程中的波高的平均值,本领域技术人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飘式船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外飘部和甲板部;/n所述甲板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上方,所述甲板部相对所述主体部向外延伸有甲板延长部,所述主体部的外侧设置有背离船体向外延伸并向上倾斜的外飘部,所述外飘部支撑在所述甲板延长部的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飘式船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外飘部和甲板部;
所述甲板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上方,所述甲板部相对所述主体部向外延伸有甲板延长部,所述主体部的外侧设置有背离船体向外延伸并向上倾斜的外飘部,所述外飘部支撑在所述甲板延长部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飘式船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船体长度方向的截面内,所述外飘部的横剖线为直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飘式船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船体长度方向的截面内,所述外飘部的横剖线为弧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飘式船体结构,其特征在于,由船体的横向中心线向船艏方向,所述外飘部的横剖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小;
由船体的横向中心线向船艉方向,所述外飘部的横剖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宇向淼罗彬刘磊磊尤恽张梦婷杨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零四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