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式轨道制动手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7323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折叠式轨道制动手推车,包括车板以及分别位于车板上面和下面的推杆和轨道轮;所述车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设有两个,每个第二板体的其中一个侧面分别铰接于第一板体相对的两个侧面;通过两个第二板体分别围绕对应的铰接点往上翻折至与第一板体处于同一水平面内,进而使车板形成展开状态,以及通过两个第二板体分别围绕对应的铰接点往下翻折至与第一板体垂直,进而使车板形成折叠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小了占用的储存空间,降低通过电梯等狭窄地方的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折叠式轨道制动手推车
本技术涉及轨道维护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叠式轨道制动手推车。
技术介绍
随着交通发展,轨道交通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建设发展越来越壮大,轻轨施工不断增多同时,需要对轨道设备进行日常维修保养。为了方便上述施工以及日常维修,现有一种可在轨道上行驶的手推车,其主要包括车板以及转动连接于车板下面与轨道适配的轨道轮,用于物品运输非常方便,省时省力。但上述手推车仍然存在不足之处:1、由于体积较大,因此车体占用的储存空间过大。2、车体无法折叠,通过电梯、窄道等非常困难,甚至无法通过。3、在展厅或平整路面只能通过多人手抬,十分费劲,人力消耗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以减小占用的储存空间,降低通过电梯等狭窄地方的难度,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折叠式轨道制动手推车,包括车板以及分别位于车板上面和下面的推杆和轨道轮;所述车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设有两个,每个第二板体的其中一个侧面分别铰接于第一板体相对的两个侧面;通过两个第二板体分别围绕对应的铰接点往上翻折至与第一板体处于同一水平面内,进而使车板形成展开状态,以及通过两个第二板体分别围绕对应的铰接点往下翻折至与第一板体垂直,进而使车板形成折叠状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两个第二板体水平展开后,第一板体和两个第二板体形成“一”字型结构,通过轨道轮横跨滑动放置在两条导轨上,从而实现正常推行。当两个第二板体往下翻折90°后,第一板体和两个第二板体形成“U”字型结构,从而大大减小了横向宽度。折叠状态下车板占用的储存空间更小,通过电梯或者窄道更容易,使得整体移动更加灵活、方便。优选地,所述推杆包括横杆和竖直杆;所述横杆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竖直杆的上端,两个竖直杆的下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板体可拆分连接,且两个竖直杆的下端均设有球头。优选地,两个竖直杆分别通过焊接座与对应的第二板体可拆分连接;两个所述焊接座分别一一对应固定连接于两个第二板体的侧面且两个焊接座位于第一板体的同侧。焊接座焊接于对应的第二板体侧面以形成固定连接,这里侧面是指与行驶方向垂直的前侧面或者后侧面。两个焊接座靠近第一板体,且两者之间的宽度合适,利于推行。优选地,两个所述焊接座分别设有开口竖直朝上的第一安装孔,且每个焊接座均设有凸轮把手组件;车板处于展开状态将两个竖直杆的下端分别插入对应的第一安装孔中且通过凸轮把手组件将直杆锁紧,进而使推杆与车板连接。两个竖直杆分别插入对应的第一安装孔后,再掰动凸轮把手组件以使竖直杆的下端锁紧在第一安装孔中锁紧。反之,反向掰动凸轮把手组件,则解锁竖直杆的下端,轻松将推杆与车板分离。整个拆装过程十分简单,有利于快速实现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的变化。优选地,每个所述焊接座分别设有与第一安装孔垂直的第二安装孔,且第二安装孔贯穿对应的焊接座;每个第二板体的侧面分别设有与焊接座相对的固定座,进而使两个焊接座位于两个固定座位之间,且每个固定座设有与相应的第二安装孔相对的插孔;车板处于折叠状态将两个竖直杆的下端分别穿过相应的第二安装孔和插孔,进而使推杆与车板连接且两个第二板体与第一板体锁紧。由展开状态变化为折叠状态后,将两个竖直杆的下端分别依次穿过两侧的第二安装孔和插孔,由于两个竖直杆的上端通过横杆固定连接,因此两个竖直杆起到了防止在折叠状态下两个第二板体自动展开的作用,有效地保持了折叠状态。优选地,两个所述竖直杆之间设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包括上层板、下层板以及固定连接于上层板和下层板之间的夹层。加强板采用不锈钢材料,夹层采用尼龙材料,在减轻重量的同时,保证两竖直杆插入焊接座和固定座的平行度及相对位置,也保证了推杆强度。另外,本设备配有刹车机构,其中加强板两侧分别设有过线孔,用于刹车机构的刹车线穿过,实现刹车线固定。优选地,所述横杆的两端设有海绵握把进而使两端形成把手,每个所述把手均设有刹车把。横杆的两端分别超出与两个竖直杆的连接点,使得两个把手分别位于两个竖直杆的两侧,方便双手握持。优选地,每个第二板体的侧面分别设有万向轮和固定轮,且万向轮和固定轮与相应的第二板体的铰接点相对。第二板体的侧面设有两个通孔,万向轮和固定轮的安装轴分别插入对应的通孔中再焊接或者螺纹连接。这里的侧面是指在展开状态下,行驶方向的左边侧面侧和右边侧面。优选地,每个第二板体的下面均设有轮盒,且每个轮盒内均转动连接多个所述轨道轮。轮盒内设有两个加强筋,而轨道轮采用尼龙材料,轨道轮通过转轴与轮盒转动连接。此外,轨道轮内设轴承,轨道轮通过轴承与转轴连接,有利于减小转动阻力。优选地,每个第二板体与第一板体之间均通过折叠扣铰接;所述折叠扣包括连接于第一板体或第二板体的第一折叠组件,以及连接于第二板体或第一板体的第二折扣组件,第一折叠组件与第二折扣组件相对的两个侧面均设有防撞子且防撞子可拆分。每个第二板体与第一板体之间均设有两个折叠扣,每个折叠扣的第一折叠组件和第二折叠组件分别设有两个防撞子,从而每个折叠扣形成两对防撞子,当处于展开状态时,每对防撞子的两个防撞子接触。由于防撞子承受较大正压力,易于损。本设备采用可拆的方式方便防撞子的更换,具体地,第一折叠组件和第二折叠组件均设有盲孔,同时第一折叠组件和第二折叠组件还设有与盲孔连通的螺纹孔。防撞子的侧面设有凹槽,当防撞子安装在盲孔中后,在用顶丝旋入螺纹孔并顶紧于凹槽,从而将防撞子固定锁死。反之,需要拆分时,先旋出顶丝,再取出防撞子。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实施例中车板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为图1的立体图;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图6为本实施例中车板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施例中车板折叠状态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B处的放大图;图9为本实施例中车板行驶在导轨上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短边侧面3、长边侧面4、折叠扣5、第一折叠组件6、第二折扣组件7、防撞子8、顶丝9、推杆10、轨道轮11、轮盒12、加强筋13、横杆14、竖直杆15、第一安装孔16、拉杆17、手柄18、第二安装孔19、固定座20、插孔21、万向轮22、固定轮23、加强板24、上层板25、下层板26、夹层27、过线孔28、把手29、刹车把30、焊接座31、球头3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可折叠式轨道制动手推车,包括车板以及分别位于车板上面和下面的推杆和轨道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设有两个,每个第二板体的其中一个侧面分别铰接于第一板体相对的两个侧面;通过两个第二板体分别围绕对应的铰接点往上翻折至与第一板体处于同一水平面内,进而使车板形成展开状态,以及通过两个第二板体分别围绕对应的铰接点往下翻折至与第一板体垂直,进而使车板形成折叠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可折叠式轨道制动手推车,包括车板以及分别位于车板上面和下面的推杆和轨道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设有两个,每个第二板体的其中一个侧面分别铰接于第一板体相对的两个侧面;通过两个第二板体分别围绕对应的铰接点往上翻折至与第一板体处于同一水平面内,进而使车板形成展开状态,以及通过两个第二板体分别围绕对应的铰接点往下翻折至与第一板体垂直,进而使车板形成折叠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式轨道制动手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包括横杆和竖直杆;所述横杆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竖直杆的上端,两个竖直杆的下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板体可拆分连接,且两个竖直杆的下端均设有球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式轨道制动手推车,其特征在于:两个竖直杆分别通过焊接座与对应的第二板体可拆分连接;两个所述焊接座分别一一对应固定连接于两个第二板体的侧面且两个焊接座位于第一板体的同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式轨道制动手推车,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焊接座分别设有开口竖直朝上的第一安装孔,且每个焊接座均设有凸轮把手组件;车板处于展开状态将两个竖直杆的下端分别插入对应的第一安装孔中且通过凸轮把手组件将直杆锁紧,进而使推杆与车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式轨道制动手推车,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焊接座分别设有与第一安装孔垂直的第二安装孔,且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德国杨雪冬张恒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恒悍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