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印刷墨路自动智能传输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7254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56
图书印刷墨路自动智能传输设备,包括印刷机本体,印刷机本体上具有墨盒,墨盒的出墨口连通供墨管,供墨管的一端连通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机本体上连接气泵,气泵的出气口内部与墨盒的内部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气泵可以在喷头出现墨水干结时,向墨盒内部输入正压,从而利用正压将喷头的干结部分冲开,从而避免干结的墨水损坏喷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图书印刷墨路自动智能传输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传输设备,更确切的说是一种图书印刷墨路自动智能传输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喷绘机墨路系统包括墨盒和向喷头供墨的供墨管,其对供墨点的控制是根据虹吸原理实现的,通过调节墨盒和喷头的高度调节供墨点,实现适度供墨,现有的墨路系统停机后墨水易干结在喷头上,损坏喷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图书印刷墨路自动智能传输设备,能够在喷头出现墨水干结时,向墨盒内部输入正压,从而利用正压将喷头的干结部分冲开,从而避免干结的墨水损坏喷头。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图书印刷墨路自动智能传输设备,包括印刷机本体,印刷机本体上具有墨盒,墨盒的出墨口连通供墨管,供墨管的一端连通喷头,所述印刷机本体上连接气泵,气泵的出气口内部与墨盒的内部连通。为了进一步实现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喷头上安装辅助加湿装置,所述辅助加湿装置包括U形板,U形板为U形板状结构,U形板的内侧连接G形夹,G形夹能够夹住喷头,U形板的内侧连接水盒,水盒内部盛装水,U形板的内部连接第一海绵,第一海绵的下端延伸到水盒的内侧底部,第一海绵的上侧连接第二海绵,第二海绵位于喷头的下方,第二海绵上连接数个片状海绵,片状海绵能够与喷头的喷口贴合。所述气泵为微型气泵,气泵具有对应的电源。所述喷头上连接恒温加热装置。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气泵可以在喷头出现墨水干结时,向墨盒内部输入正压,从而利用正压将喷头的干结部分冲开,从而避免干结的墨水损坏喷头。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简洁紧凑、制造成本低廉和使用简便的优点。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标注部件:1墨盒2供墨管3喷头4U形板5水盒6第一海绵7第二海绵8片状海绵9气泵10恒温加热装置11G形夹12印刷机本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图书印刷墨路自动智能传输设备,如图1所示,包括印刷机本体12,印刷机本体12上具有墨盒1,墨盒1的出墨口连通供墨管2,供墨管2的一端连通喷头3,所述印刷机本体12上连接气泵9,气泵9的出气口内部与墨盒1的内部连通。本技术的气泵9可以在喷头3出现墨水干结时,向墨盒1内部输入正压,从而利用正压将喷头3的干结部分冲开,从而避免干结的墨水损坏喷头。适用范围、具体实施的选材和可行性分析:我们实际制作的样品以说明书附图作为图纸,按照说明书附图中各个部件的比例和配合方式实施,所述的连接为强力胶黏剂连接、焊接、铆接、法兰连接、一体成型式连接等常用的连接方式,实际制作时可以根据实际连接强度需要无需创造性的选择对应的连接方式、连接点的厚度和强度。本技术的印刷机本体12、墨盒1和供墨管2的结构和连接方式采用申请号CN03208747.0公开的技术。墨盒1内部增加气压传感器和控制器,当气压传感器感应到墨盒1内部压力过大时能够给控制器发送电信号,控制器控制气泵9开启,将堵塞部位冲开。所述喷头3上安装辅助加湿装置,所述辅助加湿装置包括U形板4,U形板4为U形板状结构,U形板4的内侧连接G形夹11,G形夹11能够夹住喷头3,U形板4的内侧连接水盒5,水盒5内部盛装水,U形板4的内部连接第一海绵6,第一海绵6的下端延伸到水盒5的内侧底部,第一海绵6的上侧连接第二海绵7,第二海绵7位于喷头3的下方,第二海绵7上连接数个片状海绵8,片状海绵8能够与喷头3的喷口贴合。本技术的辅助加湿装置能够在不进行印刷打印时利用G形夹11夹住喷头3,从而使U形板4能够固定在喷头3上,从而利用U形板4在喷头3周围形成一个半封闭的结构,同时第一海绵6和第二海绵7能够吸收水盒5内部的水分,利用水分蒸发对U形板4形成的半封闭结构进行加湿,从而避免喷头3过快干结,同时在气泵9利用气压冲开喷头3口部时,能够润湿喷头3的干结部,方便气泵9将干结部冲开。本技术的第一海绵6和第二海绵7能够吸收水分,扩大水分的蒸发面积,从而提高U形板4形成的半封闭结构的湿度,本技术的片状海绵8能够将第二海绵7上的水导入到喷头3的口部,从而将水分直接输送到喷头3的口部,进一步避免喷头3口部出现墨水干结。所述气泵9为微型气泵,气泵9具有对应的电源。本技术的气泵9为微型气泵可以减小气泵9占用的空间。所述喷头3上连接恒温加热装置10。本技术的恒温加热装置10可以在不是使用喷头3使,对喷头3进行加热,从而使喷头3内部的墨水加热,从而利用较热的墨水辅助溶化喷头3上干结的墨水。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图书印刷墨路自动智能传输设备,包括印刷机本体(12),印刷机本体(12)上具有墨盒(1),墨盒(1)的出墨口连通供墨管(2),供墨管(2)的一端连通喷头(3),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机本体(12)上连接气泵(9),气泵(9)的出气口内部与墨盒(1)的内部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图书印刷墨路自动智能传输设备,包括印刷机本体(12),印刷机本体(12)上具有墨盒(1),墨盒(1)的出墨口连通供墨管(2),供墨管(2)的一端连通喷头(3),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机本体(12)上连接气泵(9),气泵(9)的出气口内部与墨盒(1)的内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书印刷墨路自动智能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3)上安装辅助加湿装置,所述辅助加湿装置包括U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震
申请(专利权)人:东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