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调节单元及具有其的墨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2736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压力调节单元及具有其的墨盒,压力调节单元包括面盖、底座以及膜片,面盖与所述底座配合并形成有可变形腔和墨水腔,膜片装配于可变形腔的位置;可变形腔内设有连通部,可变形腔通过连通部连通墨水腔或者外部大气;可变形腔与所述墨水腔相连接的通路上设有单向阀,且膜片发生形变能够将连通部关闭,并通过改变所述可变形腔内压力打开所述单向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可变形腔内形变的膜片将可变形腔内连通部关闭,并通过改变所述可变形腔内压力打开所述单向阀,以此实现对墨盒的出墨控制,同时对膜片起到保护的作用,具有延长膜片使用寿命的作用,另外,也提高了墨盒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力调节单元及具有其的墨盒
本技术属于喷墨打印相关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压力调节单元及具有其的墨盒。
技术介绍
喷墨打印机是一种利用快速成型技术的设备,通过打印头将彩色液体油墨经喷嘴变成细小微粒喷到印纸上。其中墨盒为喷墨打印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用于存储墨水,以给打印机头提供打印时所需要的墨水。墨盒在装入打印机进入打印状态后,伴随墨水的消耗会在储墨腔中形成负压,墨盒内外压力需要保持平衡才能保证打印不会中断,此外,墨盒内外压力不平衡将会出现供墨系统异常,在打印过程中压力过大会导致缺色,打印静置时压力泄漏会导致出现混色,从而使得打印性能不稳定、不可靠,打印质量较差。为了消除墨水外溢以及墨水未尽但打印中断的不良现象,需要改善墨盒的气压平衡性能以及密封性能,目前,现有的墨盒有如中国大陆专利所公开的一种墨盒(公开号:CN203157372U),墨盒设有与充气口连接的可变形腔以及伴随可变形腔膨胀或收缩时关闭或打开的单向阀。这种结构能够有效地清除打印喷头中的气泡,满足打印机的使用需求,然后由于可变形腔上膜片工作时膨胀易损易破,不利于高强度打印,使得墨盒使用寿命较短,且墨盒在生产过程中可变形腔上膜片不易控制,不便于墨盒整体结构的装配。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压力调节单元及具有其的墨盒。具体地,一种压力调节单元,包括面盖、底座以及膜片,所述面盖与所述底座配合并形成有可变形腔和墨水腔,所述膜片装配于所述可变形腔的位置;所述可变形腔内设有连通部,所述可变形腔通过所述连通部连通所述墨水腔或者外部大气;所述可变形腔与所述墨水腔相连接的流体通路上设有单向阀,且所述膜片发生形变能够将所述连通部关闭,并通过改变所述可变形腔内压力打开所述单向阀。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连通部包括第一流道孔,变形的所述膜片能够抵接于所述第一流道孔,并封堵所述第一流道孔。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连通部设为固接于所述底座的连接凸柱,所述膜片在面向所述连接凸柱的端面上设有密封导柱,所述密封导柱的外径自远离所述膜片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密封导柱部分插入至所述连接凸柱的第一流道孔内,且所述膜片能够带动所述密封导柱封堵所述第一流道孔。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压力调节单元包括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位于所述可变形腔内,所述弹性元件一端抵接于所述底座的底部,所述弹性元件另一端抵接于靠近所述连接凸柱的所述膜片的一侧端面。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墨水腔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定义为第一墨水腔以及第二墨水腔,所述第一墨水腔与所述第二墨水腔隔开设置;所述第一墨水腔通过所述连通部与所述可变形腔连通,所述可变形腔与所述第二墨水腔连通,且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所述可变形腔与所述第二墨水腔相连通的通路上。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底座的底部开设有第二流道孔和连接孔,所述第二流道孔设于所述可变形腔所在的位置,所述连接孔设于所述第二墨水腔所在的位置;所述底座还包括外侧部,所述外侧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分别与所述第二流道孔及所述连接孔连通;其中,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所述连接孔的位置。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底座的底部开设有第三流道孔,所述第三流道孔设于所述第一墨水腔所在的位置,所述底座还包括外侧部,所述外侧部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分别与所述第三流道孔与所述连通部连通。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压力调节单元还包括第一密封膜片,所述第一密封膜片将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流道孔以及所述连接孔所形成的通道密封。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压力调节单元还包括第二密封膜片,所述第二密封膜片将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一流道孔以及所述第三流道孔所形成的通道密封。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压力调节单元还包括进气部,所述进气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墨水腔及外部大气连通。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单向阀设为柔性密封件,所述柔性密封件包括固接于所述连接孔位置的连接杆部,以及设于所述连接杆部一侧端部上的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封盖在所述连接孔上。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底座在所述第二墨水腔所在的位置设有连接凸台,所述连接孔设置在所述连接凸台的内凹面上,且所述密封部贴靠在所述连接凸台的内凹面上,用以封堵所述连接孔。本技术还请求保护一种墨盒,可拆卸地安装于喷墨打印机,所述喷墨打印机包括充气泵,所述墨盒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压力调节单元,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充气口,所述充气泵通过所述充气口向所述可变形腔充气,且充入的气体能够抵推所述膜片发生形变。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面盖上设有限位挡台,所述膜片具有与所述限位挡台配合的挡台配合部,所述膜片能够通过所述限位挡台与所述挡台配合部之间的配合限位在所述可变形腔的位置。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所提供的压力调节单元及具有其的墨盒,利用可变形腔内形变的膜片将可变形腔内连通部关闭,并通过改变可变形腔内压力打开所述单向阀,以此实现应用于该压力调节单元的墨盒的出墨功能,且该膜片变形能够与连通部配合,并实现对膜片变形的限位,以此对膜片起到保护的功能,具有防止膜片因膨胀过渡而损坏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墨盒使用寿命,同时膜片可对应连通部装配于可变形腔的位置,具有便于膜片装配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墨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墨盒中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墨盒中底座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的墨盒中膜片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的墨盒中面盖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的墨盒中单向阀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0、底座;11、充气口;12、出墨口;13、进气部;20、面盖;21、限位挡台;211、通气孔;30、膜片;31、密封导柱;32、挡台配合部;40、连通部;41、第一流道孔;42、第三流道孔;43、第二流道孔;44、连接孔;50、弹性元件;60、单向阀;61、连接杆部;62、密封部;63、限位凸起;70、连接凸台;71、内凹面;72、挡圈;100、外侧部;110、第一凹槽;120、第二凹槽;101、第一墨水腔;102、可变形腔;103、第二墨水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6,本技术所提供的墨盒,可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力调节单元,包括面盖、底座以及膜片,所述面盖与所述底座配合并形成有可变形腔和墨水腔,所述膜片装配于所述可变形腔的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形腔内设有连通部,所述可变形腔通过所述连通部连通所述墨水腔或者外部大气;所述可变形腔与所述墨水腔相连接的流体通路上设有单向阀,且所述膜片发生形变能够将所述连通部关闭,并通过改变所述可变形腔内压力打开所述单向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力调节单元,包括面盖、底座以及膜片,所述面盖与所述底座配合并形成有可变形腔和墨水腔,所述膜片装配于所述可变形腔的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形腔内设有连通部,所述可变形腔通过所述连通部连通所述墨水腔或者外部大气;所述可变形腔与所述墨水腔相连接的流体通路上设有单向阀,且所述膜片发生形变能够将所述连通部关闭,并通过改变所述可变形腔内压力打开所述单向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调节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部包括第一流道孔,变形的所述膜片能够抵接于所述第一流道孔,并封堵所述第一流道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调节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部设为固接于所述底座的连接凸柱,所述膜片在面向所述连接凸柱的端面上设有密封导柱,所述密封导柱的外径自远离所述膜片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密封导柱部分插入至所述连接凸柱的第一流道孔内,且所述膜片能够带动所述密封导柱封堵所述第一流道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调节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调节单元包括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位于所述可变形腔内,所述弹性元件一端抵接于所述底座的底部,所述弹性元件另一端抵接于靠近所述连接凸柱的所述膜片的一侧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调节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水腔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定义为第一墨水腔以及第二墨水腔,所述第一墨水腔与所述第二墨水腔隔开设置;所述第一墨水腔通过所述连通部与所述可变形腔连通,所述可变形腔与所述第二墨水腔连通,且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所述可变形腔与所述第二墨水腔相连通的通路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力调节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底部开设有第二流道孔和连接孔,所述第二流道孔设于所述可变形腔所在的位置,所述连接孔设于所述第二墨水腔所在的位置;所述底座还包括外侧部,所述外侧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分别与所述第二流道孔及所述连接孔连通;其中,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所述连接孔的位置。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青松王海权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鼎龙汇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