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用于医疗防护的织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7243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用于医疗防护的织物,它包括医用无纺面料表层和聚四氟乙烯膜层,医用无纺面料表层和聚四氟乙烯膜层均至少设置一层,且医用无纺面料表层和聚四氟乙烯膜层之间通过粘性结构粘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过滤层为聚四氟乙烯膜层,织物能够消毒后多次使用,并且通过限定粘性结构的形式,保证织物结构强度的同时,织物的透气性也得到保证,粘性结构为条状粘性结构,通过粘性结构增强织物的结构强度,保型性能更好,织物更容易卷起收放,更适合做防护帐篷等用品,限定粘性结构的形状和设置方式,对通过织物的气流进行影响,避免气流直接通过织物,将通过的气流进行分散降速后过滤,能够增加膜材料的使用率并且获得更好的过滤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用于医疗防护的织物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尤其是一种可用于医疗防护的织物。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现代医疗系统的发展越来越细致化,医疗的进步使得人们对于病症了解越来越深,也越来越全面,随着研究的深入及对病毒细菌的了解越来越深,对于医护人员的关注与防护要求越来越高,如何给医护人员更好的防护变得尤为重要与急迫,医疗产业发展至今,各式各样的医护用品已经有很多种类,作为制造防护用品尤其是医用口罩和防护服的材料也不断的更迭,例如,现阶段广泛用于制造防护服和一次性口罩的无纺布+喷绒布复合面料,能够很好的隔离细菌病毒,但是缺点也十分明显,此类材质尤其是喷绒布材料如果被水浸透则会造成失去隔离效果,因此,大多的隔离用品为一次性用品,这也造成了后续医疗用品处理压力很大,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反复多次使用的新型隔离面料需求迫切。以上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布了一种可用于医疗防护的织物,它包括医用无纺面料表层和聚四氟乙烯膜层,所述医用无纺面料表层和聚四氟乙烯膜层均至少设置一层,且医用无纺面料表层和聚四氟乙烯膜层之间通过粘性结构粘合。进一步的,所述医用无纺面料表层为双层面料结构,分为里层和面层,所述里层和面层之间的夹层为聚四氟乙烯膜层,所述聚四氟乙烯膜层通过粘性结构与里层和面层粘合。进一步的,所述粘性结构为呈阵列分布的胶点,且单位平方厘米的面积上形成4*4-8*8的实心方阵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粘性结构为多个条状粘性体,且每个条状粘性体之间等距平行。进一步的,所述聚四氟乙烯膜层为双层结构,且聚四氟乙烯膜层之间通过粘性结构黏合并保持平行,聚四氟乙烯膜层与粘性结构围成气体沉降缓冲空间。进一步的,所述气体沉降缓冲空间的高度为0.1-0.3毫米,宽度为0.5-1.5毫米。进一步的,所述粘性结构为表面呈凸弧面的胶点,并分别均匀分布在医用无纺面料表层和聚四氟乙烯膜层上,且在垂直聚四氟乙烯膜层的方向上,粘性结构的投影有交集且不重合。进一步的,所述医用无纺面料表层为无纺布或尼龙或PET面料层。优点效果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用于医疗防护的织物,通过限定粘性结构的形式,保证织物结构强度的同时,织物的透气性也得到保证,限定粘性结构为条状粘性结构,这样的设置可以通过粘性结构增强织物的结构强度,主要是保型性方面性能更好,并且织物更容易卷起收放,更适合做防护帐篷等用品,通过限定粘性结构的形状和设置方式,对通过织物的气流进行影响,避免气流直接通过织物,将通过的气流进行分散降速后进行过滤,能够增加膜材料的使用率并且获得更好的过滤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粘性结构为凸弧胶点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设置有两层聚四氟乙烯膜层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例:1.面料表层;11.里层;12.面层;2.聚四氟乙烯膜层;3.粘性结构;4.气体沉降缓冲空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聚四氟乙烯膜为微孔物理过滤,使用后能够通过消毒液进行消毒而不影响膜的过滤效果,通过与无纺布复合得到的产品织物能够消毒后多次使用,且聚四氟乙烯膜的透气性能优良,得到的复合面料制成产品例如防护服口罩等,尤其是制成防护服时穿着时透气性优良,适合长时间使用,让医护工作者能有更好的穿着舒适性。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布了一种可用于医疗防护的织物,它包括医用无纺面料表层1和聚四氟乙烯膜层2,医用无纺面料表层1和聚四氟乙烯膜层2均至少设置一层,且医用无纺面料表层1和聚四氟乙烯膜层2之间通过粘性结构3粘合。将织物用于制造医用口罩时经测试产品的透湿量达到6018g/m2*d,过滤效率达到100,其他性能亦达到超过相应国家标准,尤其是透湿量和过滤效率值均远远超出国家标准,能够使得长时间穿着舒适性更好。医用无纺面料表层1为双层面料结构,分为里层11和面层12,里层11和面层12之间的夹层为聚四氟乙烯膜层2,聚四氟乙烯膜层2通过粘性结构3与里层11和面层12粘合。将聚四氟乙烯膜层2设置在内可以给聚四氟乙烯膜层2更好的防护,保证过滤效果,具体的,医用无纺面料表层1为无纺布或尼龙或PET面料层。三层产品适合作为防护服使用,经测试本防护服的透湿量达到5807g/m2*d,过滤效率达到100,其他性能亦达到超过相应国家标准,尤其是透湿量和过滤效率值均远远超出国家标准,能够使得长时间穿着舒适性更好。具体的,粘性结构3为呈阵列分布的胶点,且单位平方厘米的面积上形成4*4-8*8的实心方阵结构,胶点的横截面积为0.3-1.7mm2。由于点胶黏合部分的透气性会降低,因此如果点胶密度过大会造成透气性变差,如果密度过小则会影响面料表层1和聚四氟乙烯膜层2,当位平方厘米的面积胶点的数量在4*4-8*8能够实现透气性和织物强度的均衡。为了更加织物的结构强度,将粘性结构3为多个条状粘性体,且每个条状粘性体之间等距平行。通过将粘性结构3设置为相互平行的条状体,条状体在织物内形成类似加强筋条的结构,能够增强在条状体长度方向织物的抗拉性能,适合于对于织物结构有较强的强度要求的工况使用,并且,将条状体设置为直线形式,这样的结构使得织物在卷起收纳时更加容易,方面收纳。如图3所示,为了得到更好的过滤效果,聚四氟乙烯膜层2为双层结构,且聚四氟乙烯膜层2之间通过粘性结构3黏合并保持平行,聚四氟乙烯膜层2与粘性结构3围成气体沉降缓冲空间4;进一步的,气体沉降缓冲空间4的高度为H,H为0.1-0.3毫米,宽度L为0.5-1.5毫米。高度高面料易褶皱,过低过滤效果降低,宽度大同样易褶皱,过小过滤效果降低,通过设置两层四氟乙烯膜层,实现了更好的过滤效果,且两层四氟乙烯膜层之间有间隙,这样的设置使得在气流经过一层过滤后进入一个相对大的气体沉降缓冲空间4,使得流速降低,有利于固体沉降,并且增加了固体颗粒之间互撞及气流分散,能够获得更优的过滤效果,例如将表层与膜之间设置为点胶,膜层之间为条状粘性结构,这样的设置保证织物的高强度,高过滤性。如图2所示,粘性结构3为表面为凸弧面的胶点,并分别均匀分布在面料表层1和聚四氟乙烯膜层2上,在垂直聚四氟乙烯膜层2的方向上,粘性结构3的投影有交集且不重合。通过限定粘性结构3为表面凸弧形的胶点,气流通过织物时,不会直接由表层到达四氟乙烯膜层,而是会撞击到四氟乙烯膜层上的胶点上,这样会降低气流的流速,并且将气流分散,提高了四氟乙烯膜层的利用率,并且低流速下的过滤效果好。显然,本技术的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用于医疗防护的织物,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医用无纺面料表层(1)和聚四氟乙烯膜层(2),所述医用无纺面料表层(1)和聚四氟乙烯膜层(2)均至少设置一层,且医用无纺面料表层(1)和聚四氟乙烯膜层(2)之间通过粘性结构(3)粘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用于医疗防护的织物,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医用无纺面料表层(1)和聚四氟乙烯膜层(2),所述医用无纺面料表层(1)和聚四氟乙烯膜层(2)均至少设置一层,且医用无纺面料表层(1)和聚四氟乙烯膜层(2)之间通过粘性结构(3)粘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用于医疗防护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无纺面料表层(1)为双层面料结构,分为里层(11)和面层(12),所述里层(11)和面层(12)之间的夹层为聚四氟乙烯膜层(2),所述聚四氟乙烯膜层(2)通过粘性结构(3)与里层(11)和面层(12)粘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用于医疗防护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性结构(3)为呈阵列分布的胶点,且单位平方厘米的面积上形成4*4-8*8的实心方阵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用于医疗防护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性结构(3)为多个条状粘性体,且每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剑龚铮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天润天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