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绒服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1993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56
一种羽绒服面料,包括表层、里层以及夹设于所述表层和里层之间的保温层,所述表层包括第一基底和分别复合于所述基底两侧的两层聚四氟乙烯薄膜,所述里层包括第二基底,以及复合于所述第二基底靠近所述保温层的一侧的聚四氟乙烯薄膜,其中,所述第二基底采用涤棉、竹炭纤维、海藻碳纤维混纺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羽绒服面料能够有效避免钻绒现象,且具有良好的防水、透气和保温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羽绒服面料
本技术涉及纺织服装
,特别是涉及一种羽绒服面料。
技术介绍
羽绒服是冬天防寒抗冻的主要衣服。羽绒服的钻绒现象一直是羽绒服面料加工和生产企业的行业痛点,消费者也为此有很多困扰。因此,防钻绒的羽绒服面料一直是该行业的一个研究重点。从现有的技术来看,针对面料有这样几种方法:一是通过增加面料的织造密度,减小面料孔隙来纺织钻绒;二是通过镜面轧光整理,让织物更加平整、光滑;三是用聚氨酯类或有机硅涂层胶对面料进行处理。前两种方法只是降低了钻绒的几率,并没有从原理上解决问题,第三种方法由于加入了涂层,可以有效地防止钻绒,但也因为涂层的存在,面料变得不透气,做成的羽绒服舒适感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羽绒服面料容易钻绒的问题,提供一种羽绒服面料。一种羽绒服面料,包括表层、里层以及夹设于所述表层和里层之间的保温层,所述表层包括第一基底和分别复合于所述基底两侧的两层聚四氟乙烯薄膜,所述里层包括第二基底,以及复合于所述第二基底靠近所述保温层的一侧的聚四氟乙烯薄膜,其中,所述第二基底采用涤棉、竹炭纤维、海藻碳纤维混纺而成。进一步的,上述羽绒服面料,其中,所述涤棉占所述第二基底总质量的50~70%。进一步的,上述羽绒服面料,其中,所述第二基底远离所述保温层的一侧还复合有改性聚丙烯腈纤维层。进一步的,上述羽绒服面料,其中,所述第一基底采用涤纶材质。进一步的,上述羽绒服面料,其中,所述聚四氟乙烯薄膜的的孔径为0.3~0.6微米。进一步的,上述羽绒服面料,其中,所述聚四氟乙烯薄膜的的厚度为20~40微米。进一步的,上述羽绒服面料,其中,所述聚四氟乙烯薄膜通过热熔胶复合于所述第一基底和所述第二基底上。进一步的,上述羽绒服面料,其中,所述第一基底和所述第二基底的厚度均为0.1~0.2mm。本技术中的羽绒服面料包括表层、里层以及夹设于表层和里层之间的保温层。其中,该表层包括第一基底和复合在第一基底两侧的聚四氟乙烯薄膜,通过该两层聚四氟乙烯薄膜可将实现表层面料的防水透气和防钻绒功能;该里层面料包括第二基底和复合在第二基底一侧的聚四氟乙烯薄膜,且该第二基底由涤棉、竹炭纤维、海藻碳纤维混纺而成,因此,该里层既能实现防水、透气、防钻绒作用,且具有一定的保温效果。本技术中的羽绒服面料能够有效避免钻绒现象,且具有良好的防水、透气和保温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羽绒服面料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的羽绒服面料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该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羽绒服面料,其包括表层10、里层20以及夹设于表层10和里层20之间的保温层30。该保温层30可采用95%以上的鸭绒填充而成。该表层10包括第一基底11和分别复合在第一基底11两侧的两层聚四氟乙烯薄膜(PTFE膜)A1。该聚四氟乙烯薄膜A1的的厚度为20-40微米,孔径为0.3-0.6微米,克重在60-150g之间。该第一基底11采用涤纶材质,其厚度为0.1~0.2mm。具体实施时,将单层的PTFE膜A1与第一基底11在热熔胶复合机上使用点胶式进行复合,然后将复合面料放置两天,再将第一基底11的另面再贴上一层PTFE膜A1。得到的表层面料静水压在15000毫米水柱以上,25℃洗水5次之后的水压在10000毫米水柱以上,透气率在15mm/s以上。由于PTFE膜A1的孔径在0.3-0.6微米之间,因此天然具备了防钻绒的功效,并且由于PTFE膜A1具备防水透气的功能,因此复合而成的表层10既能防钻绒,还能防水透气,极大地提高了羽绒服的功能性和舒适性。该里层20包括第二基底21,以及复合于第二基底21靠近保温层30的一侧的聚四氟乙烯薄膜A2。该聚四氟乙烯薄膜A2与表层10中的材质相同,且采用热熔胶复合机复合在第二基底21上。该第二基底21厚度为0.1~0.2mm,其可采用涤棉、竹炭纤维、海藻碳纤维混纺而成。其中,涤棉占第二基底总质量的50~70%,且竹炭纤维和海藻碳纤维质量比为2:1。该第二基底21采用三种材料混纺而成,其中竹炭纤维、海藻碳纤维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因此该里层既能保持涤棉的滑爽、耐穿等特性,又具有一定的保温作用。本实施例中的羽绒服面料包括表层、里层以及夹设于表层和里层之间的保温层。其中,该表层包括第一基底和复合在第一基底两侧的聚四氟乙烯薄膜,通过该两层聚四氟乙烯薄膜可将实现表层面料的防水透气和防钻绒功能;该里层面料包括第二基底和复合在第二基底一侧的聚四氟乙烯薄膜,且该第二基底由涤棉、竹炭纤维、海藻碳纤维混纺而成,因此,该里层既能实现防水、透气、防钻绒作用,且具有一定的保温效果。本实施例中的羽绒服面料能够有效避免钻绒现象,且具有良好的防水、透气和保温效果。请参阅图2,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的羽绒服面料,其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羽绒服面料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该第二基底21远离保温层30的一侧还复合有改性聚丙烯腈纤维层40。优选的,该改性聚丙烯腈纤维层40的厚度为0.05~0.1mm。改性聚丙烯腈纤维(Mod-acrylic),是一种高回潮的改性腈纶纤维,含有多种亲水高分子基团。该改性聚丙烯腈纤维层可吸收人体湿气,并自发的产生热量,既能加快平衡皮肤与衣物的温度,又能保持人体干燥,进一步的提高了该里层面料的保温性能。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羽绒服面料,包括表层、里层以及夹设于所述表层和里层之间的保温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包括第一基底和分别复合于所述基底两侧的两层聚四氟乙烯薄膜,所述里层包括第二基底,以及复合于所述第二基底靠近所述保温层的一侧的聚四氟乙烯薄膜,其中,所述第二基底采用涤棉、竹炭纤维、海藻碳纤维混纺而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羽绒服面料,包括表层、里层以及夹设于所述表层和里层之间的保温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包括第一基底和分别复合于所述基底两侧的两层聚四氟乙烯薄膜,所述里层包括第二基底,以及复合于所述第二基底靠近所述保温层的一侧的聚四氟乙烯薄膜,其中,所述第二基底采用涤棉、竹炭纤维、海藻碳纤维混纺而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羽绒服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涤棉占所述第二基底总质量的50~7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羽绒服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底远离所述保温层的一侧还复合有改性聚丙烯腈纤维层。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怀宇宋剑龚铮王道琴陆宁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天润天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