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溢流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6469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合溢流槽,其包括内部中空的溢流筒,所述溢流筒周壁上设有与溢流筒连通的进液管,所述溢流筒周壁上还设有多个溢流口,且所述溢流筒下方逐渐收窄呈漏斗形。由于所述溢流筒下方逐渐收窄呈漏斗形,已加入药物的污水进入所述溢流筒并向下流动时,会沿所述溢流筒下方的内壁产生切向翻腾旋流混合。随着混合液体的增加,混合液体从所述溢流口排出。与现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混合溢流槽混合效率高,混合时间短,且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溢流槽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合溢流槽。
技术介绍
混合溢流槽是污水处理中常见的混合设备,所述混合溢流槽一般设置在搅拌池的上方,洗砂污水与药物混合后流入所述混合溢流槽,在该混合溢流槽中进一步混合后流入搅拌池中。市面上的混合溢流槽多为圆柱形简装槽身,液体在筒内混合不佳,同时液体混合效率低,混合时间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设备的混合溢流槽,该混合溢流槽混合效率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合溢流槽,包括内部中空的溢流筒,所述溢流筒周壁上设有与溢流筒连通的进液管,所述溢流筒周壁上还设有多个溢流口,且所述溢流筒下方逐渐收窄呈漏斗形。由于所述溢流筒下方逐渐收窄呈漏斗形,已加入药物的污水进入所述溢流筒并向下流动时,会沿所述溢流筒下方的内壁产生切向翻腾旋流混合。随着混合液体的增加,混合液体从所述溢流口排出。与现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混合溢流槽混合效率高,混合时间短,且结构简单。进一步,所述进液管按其延伸方向偏离于所述溢流筒的中轴线设置。优选地,所述混合溢流槽还包括一外筒,所述溢流筒设置在所述外筒的内部,且所述进液管连接溢流筒和外筒。进一步,所述外筒与所述溢流筒配合形成环绕所述溢流筒布置的降流区。进一步,所述进液管垂直于所述溢流筒设置。进一步,所述进液管高于所述溢流口于所述溢流筒上的位置设置。进一步,所述溢流口设有六个,均等高设置在在溢流筒的周壁上,且相邻的两个所述溢流口之间的间距均相等。优选地,所述混合溢流槽还包括至少一个加固杆,所述溢流筒和外筒均与所述加固杆相连。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混合溢流槽的透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污水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混合溢流槽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混合溢流槽,2、污水搅拌池,3、盖板,4、搅拌装置,5、电机,11、溢流筒,12、进水管,13、溢流口,14、外筒,15、加强杆,16、降流区,41、搅拌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混合溢流槽1,包括内部中空的溢流筒11,所述溢流筒12周壁上设有与溢流筒12连通的进液管12,所述溢流筒12周壁上还设有多个溢流口13,且所述溢流筒12下方逐渐收窄呈漏斗形。具体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所述混合溢流槽1设置在污水搅拌池2的正上方。所述污水搅拌池2的上方设置有盖板3,所述污水溢流槽连接在所述盖板3的下表面。设置在污水搅拌池2内的搅拌装置4的搅拌轴41穿设在所述溢流筒11内,所述搅拌轴41还与设置在所述盖板3上方的电机5连接。由于所述溢流筒11下方逐渐收窄呈漏斗形,已加入药物的污水进入所述溢流筒11并向下流动时,会沿所述溢流筒下方的内壁产生切向翻腾旋流混合。随着混合液体的增加,一部分混合液体从所述溢流口13排出至所述污水搅拌池2中。与现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混合溢流槽混合效率高,混合时间短,且结构简单。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溢流口13设有六个,均等高设置在在溢流筒11的周壁上,且相邻的两个所述溢流口13之间的间距均相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溢流筒11上设置六个所述溢流口13仅为一种举例,并不是对所述溢流口13的数量以及位置的限制。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所述污水处理设备的尺寸或工作量对所述溢流口13的数量或位置进行调整。为了使所述混合溢流槽1的切向混合效果更佳,所述进液管12按其延伸方向偏离于所述溢流筒11的中轴线设置。由于所述进液管12按其延伸方向偏离于所述溢流筒11的中轴线设置,从所述进液管12中流入所述溢流筒11的污水具有沿所述溢流筒11切向方向的分速度,能使切向混流效果更好。具体地,所述进液管12垂直于所述溢流筒11设置。由此,当所述混合溢流槽1在使用过程中,所述进液管12水平设置,相比与倾向向上设置,水平设置的进液管12能使污水的水流更加稳定;相比与倾斜向下设置,水平设置的进液管12能使污水的水流获得更长的水流路径,提高混合效果。由于所述污水从所述溢流口13中排出时具有一定的水压,为防止所述混合液体飞溅,所述混合溢流槽1还包括一外筒14,所述溢流筒11设置在所述外筒14的内部,且所述进液管12连接溢流筒11和外筒14。所述外筒14与所述溢流筒11配合形成环绕所述溢流筒11布置的降流区16。所述污水从所述溢流口13中流出时,在所述外筒14的阻挡下向下流动,落入所述搅拌池2中,达到防止飞溅的效果。为进一步加强所述溢流筒11和所述外筒14的连接,本实施例的混合溢流槽1包括有四个均匀分布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加固杆15,所述加固杆15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溢流筒11的外表面,其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外筒14的内表面。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混合溢流槽1包括有四个均匀分布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加固杆15仅为一种举例,并不是对所述加固杆15的数量和位置的限制。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所述溢流筒11和外筒14的尺寸对所述加固杆15的数量或位置进行调整。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技术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溢流槽,包括内部中空的溢流筒,所述溢流筒周壁上设有与溢流筒连通的进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筒周壁上还设有多个溢流口,且所述溢流筒下方逐渐收窄呈漏斗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溢流槽,包括内部中空的溢流筒,所述溢流筒周壁上设有与溢流筒连通的进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筒周壁上还设有多个溢流口,且所述溢流筒下方逐渐收窄呈漏斗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溢流槽,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液管按其延伸方向偏离于所述溢流筒的中轴线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溢流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外筒,所述溢流筒设置在所述外筒的内部,且所述进液管连接溢流筒和外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溢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与所述溢流筒配合形成环绕所述溢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炜王文光
申请(专利权)人:华创清远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