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前处理萃取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6323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检测前处理萃取分离装置,包括粉碎槽,所述粉碎槽的下侧设有过滤槽,所述过滤槽的下侧连接有收集槽,所述过滤槽内设有过滤布,所述过滤布的两端贯穿延伸至过滤槽的外侧,所述粉碎槽的下侧壁通过连杆固定有位于过滤槽外侧的导管一和导管二,所述导管一内滑动设置有滑板,所述过滤布的一端与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滑板的另一侧与导管一的内壁之间固定有伸缩弹簧,所述导管二内插设有齿板,所述过滤布的另一端与齿板的端部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过滤布的来回移动对粉碎后的蔬菜渣进行渣液充分分离,后续通过乙醇与汁液的混合提取汁液中的叶绿素,避免叶绿素的存在影响后续农药残留的检测结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检测前处理萃取分离装置
本技术涉及农药残留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检测前处理萃取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使农产品的生产越来越依赖于农药、抗生素和激素等外源物质。我国农药在农产品的用量居高不下,而这些物质的不合理使用必将导致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影响消费者食用安全,严重时会造成消费者致病、发育不正常,甚至直接导致中毒死亡。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种类繁多,究其原理来说主要分为两大类:生化测定法和色谱检测法,而色谱检测法为通过试纸与溶液接触后的变色情况进行农药残留的判断,但传统的蔬菜中含有的叶绿素较多,在进行色谱检测时容易因叶绿素的存在造成农药残留的误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利用色谱检测发对蔬菜液进行检测时,因叶绿素的存在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检测前处理萃取分离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检测前处理萃取分离装置,包括粉碎槽,所述粉碎槽的下侧设有过滤槽,所述过滤槽的下侧连接有收集槽,所述过滤槽内设有过滤布,所述过滤布的两端贯穿延伸至过滤槽的外侧,所述粉碎槽的下侧壁通过连杆固定有位于过滤槽外侧的导管一和导管二,所述导管一内滑动设置有滑板,所述过滤布的一端与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滑板的另一侧与导管一的内壁之间固定有伸缩弹簧,所述导管二内插设有齿板,所述过滤布的另一端与齿板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导管二的外壁上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内设有与过滤布相啮合的扇形齿轮,所述导管二的外壁上固定有驱动端与扇形齿轮连接的电机一,所述收集槽的外壁上设有倾斜设置的进液管。优选地,所述粉碎槽内安装有两个相互卡合的粉碎辊,所述粉碎槽的外壁上固定有驱动端与粉碎辊连接的电机二。优选地,所述收集槽的外壁上固定有电机三,所述电机三的驱动端延伸至收集槽的内部并连接有搅拌杆。优选地,所述收集槽与电机三的驱动端的连接处固定有滑动密封圈。优选地,所述收集槽的下侧壁设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设有阀门。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一种检测前处理萃取分离装置的优点在于:1、通过扇形齿轮与齿板的间歇啮合以及伸缩弹簧的拉伸收缩实现过滤布的往复移动,实现渣水的充分分离,对蔬菜渣进分离,保证汁液流至收集槽内,;2、通过进液管加入一定量乙醇,启动电机三带动搅拌杆进行搅拌,乙醇与汁液充分混合,静置一段时间,乙醇将叶绿素从汁液中提取分离出来漂浮在水的上侧,打开阀门,将去除叶绿素的汁液导出,保证后续对汁液进行检测时无叶绿素的存在;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过滤布的来回移动对粉碎后的蔬菜渣进行渣液充分分离,后续通过乙醇与汁液的混合提取汁液中的叶绿素,避免叶绿素的存在影响后续农药残留的检测结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检测前处理萃取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中:1粉碎槽、2粉碎辊、3连杆、4过滤槽、5导管一、6过滤布、7滑板、8齿板、9电机一、10扇形齿轮、11收集槽、12电机三、13搅拌杆、14出料管、15伸缩弹簧、16导管二、17电机二、18进液管、19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2,一种检测前处理萃取分离装置,包括粉碎槽1,粉碎槽1内安装有两个相互卡合的粉碎辊2,粉碎槽1的外壁上固定有驱动端与粉碎辊2连接的电机二17,粉碎槽1的下侧设有过滤槽4,将待进行检测的蔬菜置入粉碎槽1内,通过电机二17带动粉碎辊2的转动对蔬菜进行粉碎。过滤槽4的下侧连接有收集槽11,过滤槽4内设有过滤布6,收集槽11的外壁上固定有电机三12,粉碎后的渣水下落至过滤槽4内,通过过滤布6过滤后流至收集槽11内,电机三12的驱动端延伸至收集槽11的内部并连接有搅拌杆13,收集槽11与电机三12的驱动端的连接处固定有滑动密封圈,设置滑动密封圈能避免汁液流出,充分去除蔬菜渣的汁液储存在收集槽11内,通过进液管18加入一定量乙醇,启动电机三12带动搅拌杆13进行搅拌,乙醇与汁液充分混合,静置一段时间,乙醇将叶绿素从汁液中提取分离出来漂浮在水的上侧,打开阀门19,将去除叶绿素的汁液导出,提前关闭阀门19,避免乙醇流出,收集槽11的下侧壁设有出料管14,出料管14上设有阀门19。过滤布6的两端贯穿延伸至过滤槽4的外侧,粉碎槽1的下侧壁通过连杆3固定有位于过滤槽4外侧的导管一5和导管二16,导管一5内滑动设置有滑板7,过滤布6的一端与滑板7的一侧固定连接,滑板7的另一侧与导管一5的内壁之间固定有伸缩弹簧15,导管二16内插设有齿板8,过滤布6的另一端与齿板8的端部固定连接,导管二16的外壁上开设有开口,开口内设有与过滤布6相啮合的扇形齿轮10,导管二16的外壁上固定有驱动端与扇形齿轮10连接的电机一9,启动电机一9带动扇形齿轮10进行转动,通过扇形齿轮10与齿板8的啮合带动齿板8和过滤布6的一端往外侧移动,拉伸伸缩弹簧15,当扇形齿轮10转至不与齿板8啮合时,在伸缩弹簧15的反向弹力下,过滤布6的端部回移,进而实现过滤布6的来回移动,实现蔬菜水和汁液的充分分离,避免蔬菜渣的存在影响后续检测。收集槽11的外壁上设有倾斜设置的进液管18,设置进液管18进行乙醇等提取剂的添加。进一步说明,上述固定连接,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否则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胶合,或者一体成型设置等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惯用手段。现对本技术的操作原理作如下阐述:将待进行检测的蔬菜置入粉碎槽1内,通过电机二17带动粉碎辊2的转动对蔬菜进行粉碎,粉碎后的渣水下落至过滤槽4内,启动电机一9带动扇形齿轮10进行转动,通过扇形齿轮10与齿板8的啮合带动齿板8和过滤布6的一端往外侧移动,拉伸伸缩弹簧15,当扇形齿轮10转至不与齿板8啮合时,在伸缩弹簧15的反向弹力下,过滤布6的端部回移,进而实现过滤布6的来回移动,实现蔬菜水和汁液的充分分离,汁液流至收集槽11内,通过进液管18加入一定量乙醇,启动电机三12带动搅拌杆13进行搅拌,乙醇与汁液充分混合,静置一段时间,乙醇将叶绿素从汁液中提取分离出来漂浮在水的上侧,打开阀门19,将去除叶绿素的汁液导出,提前关闭阀门19,避免乙醇流出。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检测前处理萃取分离装置,包括粉碎槽(1),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槽(1)的下侧设有过滤槽(4),所述过滤槽(4)的下侧连接有收集槽(11),所述过滤槽(4)内设有过滤布(6),所述过滤布(6)的两端贯穿延伸至过滤槽(4)的外侧,所述粉碎槽(1)的下侧壁通过连杆(3)固定有位于过滤槽(4)外侧的导管一(5)和导管二(16),所述导管一(5)内滑动设置有滑板(7),所述过滤布(6)的一端与滑板(7)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滑板(7)的另一侧与导管一(5)的内壁之间固定有伸缩弹簧(15),所述导管二(16)内插设有齿板(8),所述过滤布(6)的另一端与齿板(8)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导管二(16)的外壁上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内设有与过滤布(6)相啮合的扇形齿轮(10),所述导管二(16)的外壁上固定有驱动端与扇形齿轮(10)连接的电机一(9),所述收集槽(11)的外壁上设有倾斜设置的进液管(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测前处理萃取分离装置,包括粉碎槽(1),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槽(1)的下侧设有过滤槽(4),所述过滤槽(4)的下侧连接有收集槽(11),所述过滤槽(4)内设有过滤布(6),所述过滤布(6)的两端贯穿延伸至过滤槽(4)的外侧,所述粉碎槽(1)的下侧壁通过连杆(3)固定有位于过滤槽(4)外侧的导管一(5)和导管二(16),所述导管一(5)内滑动设置有滑板(7),所述过滤布(6)的一端与滑板(7)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滑板(7)的另一侧与导管一(5)的内壁之间固定有伸缩弹簧(15),所述导管二(16)内插设有齿板(8),所述过滤布(6)的另一端与齿板(8)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导管二(16)的外壁上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内设有与过滤布(6)相啮合的扇形齿轮(10),所述导管二(16)的外壁上固定有驱动端与扇形齿轮(10)连接的电机一(9),所述收集槽(11)的外壁上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建茹李玲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农业环境监测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