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儿急诊护理肢体固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6134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41
一种小儿急诊护理肢体固定器,有效的解决了现有小儿肢体固定方式或装置固定效果不好,及使用不方便的问题;包括箱体,箱体上开设有开口朝上的放置槽,放置槽内设有两个前后轴向的齿轮,两个齿轮可相互啮合,齿轮上侧外缘面上固定有支撑杆,支撑杆上端铰接有连接板,每个连接板的前后两侧分别铰接有连杆,连杆上端与连接板的中部铰接连接,连杆下端与箱体铰接连接,连接板上端固定有前后方向的夹板,两个夹板可相对或相背移动,两个夹板可伸出箱体且其相对面分别为倾斜面,两个倾斜面形成一个八字形;可有效的防止因患儿的反抗出现固定不牢的情况,可适用于不同胖瘦的患儿,提高使用效率,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儿急诊护理肢体固定器
本技术涉及儿科护理器械
,特别是一种小儿急诊护理肢体固定器。
技术介绍
小儿患者在急救时,会出现反抗,医护人员不能很好的控制患儿的肢体,不仅延长治疗时间,且增加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影响最佳治疗效果,现有的固定装置如专利号201420853207.9的专利,包括平台、侧板、底座、电动机、传动轴、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齿轮架,虽然具有自动化高、操作简单,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电动机不好控制,很容易出现意外,导致儿童受到更大的伤害,而且不适用于不同胖瘦的儿童,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小儿急诊护理肢体固定器,有效的解决了现有小儿肢体固定方式或装置固定效果不好,及使用不方便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箱体,箱体上开设有开口朝上的放置槽,放置槽内设有两个前后轴向的齿轮,两个齿轮可相互啮合,齿轮上侧外缘面上固定有支撑杆,支撑杆上端铰接有连接板,每个连接板的前后两侧分别铰接有连杆,连杆上端与连接板的中部铰接连接,连杆下端与箱体铰接连接,连接板上端固定有前后方向的夹板,两个夹板可相对或相背移动,两个夹板可伸出箱体且其相对面分别为倾斜面,两个倾斜面形成一个八字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置两个可相背或相对摆动的夹板,能够有效固定患儿的肢体,且由于蜗轮蜗杆传动具有自锁特性,可有效的防止因患儿的反抗出现固定不牢的情况,且设置两个夹板的相对面为倾斜面,可适用于不同胖瘦的患儿,提高使用效率,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轴测图。图2是本技术的全剖轴测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剖切轴测主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4给出,包括箱体1,箱体1上开设有开口朝上的放置槽2,放置槽2内设有两个前后轴向的齿轮3,两个齿轮3可相互啮合,齿轮3上侧外缘面上固定有支撑杆4,支撑杆4上端铰接有连接板5,每个连接板5的前后两侧分别铰接有连杆6,连杆6上端与连接板5的中部铰接连接,连杆6下端与箱体1铰接连接,连接板5上端固定有前后方向的夹板7,两个夹板7可相对或相背移动,两个夹板7可伸出箱体1且其相对面分别为倾斜面,两个倾斜面形成一个八字形。为了使齿轮3产生转动,所述的右侧的齿轮3下侧啮合有蜗轮8,蜗轮8下侧啮合有左右轴向的蜗杆9,蜗杆9右端贯穿箱体1且安装有手柄10。为了使两个夹板7产生相对或相背移动,所述的左右方向上的两个连杆6下端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支撑杆4之间的距离。为了使两个夹板7伸出箱体1,所述的箱体1上开设有与放置槽2连通的让位槽11,让位槽11的宽度大于放置槽2的宽度,夹板7的宽度略小于让位槽11的宽度。为了对患儿的肢体起到更好的支撑与固定,所述的让位槽11前后两侧之间设有支撑板12,支撑板12位于两个夹板7之间。为了增加患儿固定时的舒适度,所述的两个夹板7的相对面上分别设有软垫层13。本技术使用时,设置两个夹板7处于张开的初始位置;将患儿的肢体放置在支撑板12上,转动手柄10,手柄10带动蜗杆9转动,蜗杆9带动蜗轮8产生顺时针转动并经两个齿轮3啮合使两个支撑杆4产生相对摆动,夹板7下端随着支撑杆4向内摆动,由于连杆6的存在,夹板7推动连杆6绕连杆6与箱体1的铰接点摆动,从而使得两个夹板7产生相对摆动的同时并向上移动,同时,两个夹板7渐渐伸出让位槽11,并高于箱体1的上表面,且两个夹板7上软垫层13缓慢挤压患儿的肢体,当两个夹板7按压住患儿的肢体并使其不能晃动时,停止转动手柄10;当不需要按压固定患儿的肢体时,反转手柄10,手柄10带动蜗轮8蜗杆9啮合并经两个齿轮3啮合使两个支撑杆4产生相背摆动,夹板7下端随支撑杆4向外摆动,夹板7带动连杆6绕其与箱体1的铰接点摆动,使得两个夹板7产生相背摆动的同时并向下移动,两个软垫层13渐渐与患儿的肢体脱离接触,直至两个夹板7打开的距离足以将患者肢体移出即可停止转动手柄10。为了使右侧的齿轮3能够与蜗轮8啮合,本技术中的齿轮3的齿型可根据蜗轮8轮齿的结构设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置两个可相背或相对摆动的夹板,能够有效固定患儿的肢体,且由于蜗轮蜗杆传动具有自锁特性,可有效的防止因患儿的反抗出现固定不牢的情况,且设置两个夹板的相对面为倾斜面,可适用于不同胖瘦的患儿,提高使用效率,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儿急诊护理肢体固定器,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箱体(1)上开设有开口朝上的放置槽(2),放置槽(2)内设有两个前后轴向的齿轮(3),两个齿轮(3)可相互啮合,齿轮(3)上侧外缘面上固定有支撑杆(4),支撑杆(4)上端铰接有连接板(5),每个连接板(5)的前后两侧分别铰接有连杆(6),连杆(6)上端与连接板(5)的中部铰接连接,连杆(6)下端与箱体(1)铰接连接,连接板(5)上端固定有前后方向的夹板(7),两个夹板(7)可相对或相背移动,两个夹板(7)可伸出箱体(1)且其相对面分别为倾斜面,两个倾斜面形成一个八字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儿急诊护理肢体固定器,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箱体(1)上开设有开口朝上的放置槽(2),放置槽(2)内设有两个前后轴向的齿轮(3),两个齿轮(3)可相互啮合,齿轮(3)上侧外缘面上固定有支撑杆(4),支撑杆(4)上端铰接有连接板(5),每个连接板(5)的前后两侧分别铰接有连杆(6),连杆(6)上端与连接板(5)的中部铰接连接,连杆(6)下端与箱体(1)铰接连接,连接板(5)上端固定有前后方向的夹板(7),两个夹板(7)可相对或相背移动,两个夹板(7)可伸出箱体(1)且其相对面分别为倾斜面,两个倾斜面形成一个八字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儿急诊护理肢体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右侧的所述齿轮(3)下侧啮合有蜗轮(8),蜗轮(8)下侧啮合有左右轴向的蜗杆(9),蜗杆(9)右端贯穿箱体(1)且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盼盼王秋雨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