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减少桡动脉穿刺并发症发生率的调节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6133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41
本申请公开一种用于减少桡动脉穿刺并发症发生率的调节支架,包括:底板;与所述底板转动连接的托板,所述托板能围绕第一旋转轴相对于所述底板转动;所述托板具有相背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用于患者放置患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底板相面对,所述第二表面上设有多个第一限位部;设置在所述托板上远离所述第一旋转轴一端的指脉氧监测元件;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具有相远离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端被一个所述第一限位部限位。本申请所提供的调节支架,用于患者放置患肢,能有效减少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后,桡动脉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减少桡动脉穿刺并发症发生率的调节支架
本申请涉及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减少桡动脉穿刺并发症发生率的调节支架。
技术介绍
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申请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经股动脉入径完成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有5%~10%的患者会发生局部穿刺血管后的并发症,包括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等。尤其还有腹膜后出血的危险,严重者可导致死亡。与股动脉路径相比,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由于出血少、血管并发症少以及总死亡率低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桡动脉穿刺、置管以及导管操作可引起桡动脉组织学、功能和结构改变,造成桡动脉急慢性损伤(如内膜撕裂、夹层和内膜增生),这就导致桡动脉穿刺后并发症(如穿刺部位出血、桡动脉痉挛、疼痛等)发生率高达10%左右。此外,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常采用人工压迫、桡动脉止血器等方式对动脉穿刺部位进行止血。然而受到抗凝药物的影响,采用人工压迫止血的时间较长;而采用桡动脉止血器术后不便观察,难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容易导致桡动脉穿刺处并发症,如疼痛、出血等。因此,如何降低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桡动脉穿刺处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减轻患者疼痛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申请的
技术介绍
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用于减少桡动脉穿刺并发症发生率的调节支架,用于患者放置患肢,能有效减少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后,桡动脉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减少桡动脉穿刺并发症发生率的调节支架,包括:底板;与所述底板转动连接的托板,所述托板能围绕第一旋转轴相对于所述底板转动;所述托板具有相背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用于患者放置患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底板相面对,所述第二表面上设有多个第一限位部;设置在所述托板上远离所述第一旋转轴一端的指脉氧监测元件;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具有相远离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端被一个所述第一限位部限位。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托板呈弧形且向靠近所述底板的位置凹进;多个所述第一限位部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旋转轴的方向间隔分布在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第一限位部在沿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延伸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表面的中部。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形状为长方体、棱锥体或球体;所述第一限位部不少于10个。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底板具有与所述第二表面相面对的第三表面,多个第二限位部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旋转轴的方向间隔分布在所述第三表面上;所述支撑板的第一端被一个所述第二限位部限位。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形状为长方体、棱锥体或球体;所述第二限位部的形状为长方体、棱锥体或球体。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的形状相匹配,当围绕所述第一旋转轴转动所述托板使所述第二表面向所述底板的第三表面靠近时,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不会互相阻挡,所述底板第三表面设有所述第二限位部的部分能与所述托板第二表面设有所述第一限位部的部分相贴合。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底板具有与所述第二表面相面对的第三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上设有第二旋转轴,所述支撑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旋转轴相连,所述支撑板能围绕所述第二旋转轴相对于所述底板转动。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旋转轴位于所述第三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二旋转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延伸方向平行。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底板的第三表面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支撑板的第一容纳部。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托板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指脉氧监测元件的第二容纳部。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用于减少桡动脉穿刺并发症发生率的调节支架,通过设置能围绕第一旋转轴相对于底板转动的托板,以及设置在底板和托板之间的支撑板,能够改变托板和底板的夹角,以调节桡动脉穿刺术后患肢的抬高角度,从而利用重力的作用减少患肢末端血液的容量,增加患肢静脉血压的回流,减轻患肢的肿胀,减轻患者疼痛并减少桡动脉穿刺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由于托板第二表面设有多个第一限位部,可以使托板和底板的夹角具有多种选择,方便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调节到最适合的角度。另外,还在托板上设置了指脉氧监测元件,可以放置在患肢的手指部分,以更好地监测末端血液循环情况,预防桡动脉处由于设置加压止血器而导致严重并发症、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发生,进一步减少桡动脉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申请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申请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提供的一种用于减少桡动脉穿刺并发症发生率的调节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提供的另一种用于减少桡动脉穿刺并发症发生率的调节支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底板;11、第三表面;12、第二限位部;2、托板;21、第一表面;22、第二表面;23、第一限位部;3、指脉氧监测元件;4、支撑板;41、第一端;42、第二端;5、第一旋转轴;6、第二旋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另一个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另一个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减少桡动脉穿刺并发症发生率的调节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板;/n与所述底板转动连接的托板,所述托板能围绕第一旋转轴相对于所述底板转动;所述托板具有相背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用于患者放置患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底板相面对,所述第二表面上设有多个第一限位部;/n设置在所述托板上远离所述第一旋转轴一端的指脉氧监测元件;/n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具有相远离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端被一个所述第一限位部限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减少桡动脉穿刺并发症发生率的调节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
与所述底板转动连接的托板,所述托板能围绕第一旋转轴相对于所述底板转动;所述托板具有相背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用于患者放置患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底板相面对,所述第二表面上设有多个第一限位部;
设置在所述托板上远离所述第一旋转轴一端的指脉氧监测元件;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具有相远离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端被一个所述第一限位部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减少桡动脉穿刺并发症发生率的调节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呈弧形且向靠近所述底板的位置凹进;多个所述第一限位部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旋转轴的方向间隔分布在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第一限位部在沿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延伸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表面的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减少桡动脉穿刺并发症发生率的调节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形状为长方体、棱锥体或球体;所述第一限位部不少于10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减少桡动脉穿刺并发症发生率的调节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具有与所述第二表面相面对的第三表面,多个第二限位部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旋转轴的方向间隔分布在所述上;所述支撑板的第一端被一个所述第二限位部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减少桡动脉穿刺并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定超胡耀东张玉平郭建星李跃伟刘强
申请(专利权)人:长治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