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耐高温无分解不粘平底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6032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耐高温无分解不粘平底锅,包括导热锅体、加热部;所述加热部包括加热锅底、导热涂层以及石墨烯容纳室;所述加热锅底设在所述导热锅体底端,所述加热锅底与导热锅体之间设有所述石墨烯容纳室;所述加热锅底底面涂覆所述导热涂层;所述石墨烯容纳室之间通过导热板相互隔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加热部,利用导热板,实现快速加热;通过导热子与纳米陶瓷层,快速受热,同时导热子牢固固定,实现锅体的牢固;利用导热珠配合圆形凹坑,实现快速加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耐高温无分解不粘平底锅
本技术涉及平底锅制备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耐高温无分解不粘平底锅。
技术介绍
不粘锅即做饭不会粘锅底的锅,是因为锅底采用了不粘涂层,常见的、不粘性能最好的有特氟龙涂层和陶瓷涂层。其次还有特殊工艺的铁锅和不锈钢锅。不粘锅的问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人们不必再提心煮肉时一不小心就会烧焦,煎鱼时鱼片粘在锅壁上。这种不粘锅与普通锅的外型无关,只在锅的内表面多涂了一层聚四氟乙烯,利用聚四氟乙烯优异的性能制成了这种深受欢迎的厨房用具。但是由于聚四氟乙烯的结合强度不高,不粘锅不是完全覆盖聚四氟乙烯涂层,总有些部位裸露着金属表面,酸性物质容易腐蚀金属机体,机体一旦被腐蚀就会膨胀,从而把涂层涨开,导致涂层大面积脱落。因此日常最常见的还是以陶瓷涂层为主的不粘锅。如技术为一种含石墨烯夹层的电磁炉炒锅(申请号:CN201610322802.3),公开了一种含石墨烯夹层的电磁炉炒锅,包括锅体,所述锅体包括锅底和锅身,所述锅体内侧设置有铸铁层,所述铸铁层紧贴在所述锅身和所述锅底上,所述铸铁层与所述锅底和所述锅身之间设置有一层石墨烯夹层,所述锅身和所述石墨烯夹层之间设置有隔热层,所述锅底底部涂有防滑层。虽然通过铸铁层和石墨烯夹层的设计,具有导热效果好、受热均匀的优点;但是由于石墨烯并不具备表面悬键,因此直接采用石墨烯夹层的铸铁层,铸铁层与锅底之间的粘合或导热均会受到影响,导致安全事故;再者,平底锅锅底受热较锅壁的次数和强度都高,因此采用单一厚度的石墨烯夹层,锅底导热和锅壁的速度有较大差异,这导致了烹制某些大型菜品时候,容易出现烹制区域不均匀导致食材口感或营养缺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耐高温无分解不粘平底锅,以至少达到安全固定以及传热速度快的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新型耐高温无分解不粘平底锅,包括导热锅体、以及与覆盖在导热锅体外围的加热部;所述的加热部包括加热锅底、导热涂层以及石墨烯容纳室;所述的加热锅底设在所述的导热锅体底端,所述的加热锅底与导热锅体之间设有所述的石墨烯容纳室;所述的加热锅底底面涂覆所述的导热涂层;所述的石墨烯容纳室之间通过导热板相互隔离。优选的,为了进一步实现导热速度快和安全牢固的目的,所述的导热板穿设在所述的导热锅体上,并固定在所述的加热锅底的表面;所述的导热板超出导热锅体内壁的一段作为导热子;所述的导热子之间通过纳米陶瓷层填充成光滑曲面;所述的纳米陶瓷层包括上纳米陶瓷层、石墨烯导热层以及下纳米陶瓷层;所述的下纳米陶瓷层覆盖在所述的导热锅体的内壁表面,所述的石墨烯导热层覆盖在所述的下纳米陶瓷层的表面,所述的上纳米陶瓷层覆盖在所述的石墨烯导热层的表面;所述的下纳米陶瓷层的厚度与所述的导热子高度一致;所述的石墨烯导热层的厚度为所述的下纳米陶瓷层的厚度的一半;所述的上纳米陶瓷层的厚度为所述的石墨烯导热层的厚度的一半;通过包括导热板穿过导热锅体的一端作为导热子,同时在导热子之间通过包括上纳米陶瓷层、石墨烯导热层以及下纳米陶瓷层的纳米陶瓷层进行覆盖,利用纳米陶瓷层的适用性稳定,进而通过导热涂层导热到加热锅底,随后经过石墨烯容纳室内的石墨烯导热,并经过导热板传热,使整个导热锅体能快速受热,同时导热子的穿插设计使导热锅体和加热锅底能牢固固定,进而利用纳米陶瓷层的优良粘接性和导热性,实现锅体整体的牢固。优选的,为了进一步实现快速加热的目的,所述的石墨烯容纳室内设有导热珠,对应的所述的导热板上设有容纳所述的导热珠的圆形凹坑;利用导热珠配合导热板的圆形凹坑,进而利用导热珠配合导热板快速导热,从而与石墨烯容纳室内的石墨烯进行配合导热,使导热板之间形成横向导热,从而配合石墨烯的纵向导热,实现快速加热的目的。所述的一种新型耐高温无分解不粘平底锅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不锈钢材料作为基本材料,加热成金属熔浆后,应用锅体模具制备出所述的导热锅体和所述的加热部的加热锅底以及导热板的雏形,,并在倒模冷却的过程中在形成的雏形上涂抹防锈剂,形成不粘锅的粗胚;S2在不粘锅的粗胚的导热板上开挖圆形凹坑,并在圆形凹坑之间固定住导热珠,组装并焊接各个部件,同时在导热板之间形成的石墨烯容纳室间填充石墨烯粉,形成不粘锅的半成品;S3选取纳米陶瓷粉和石墨烯粉,按照产品说明比例兑成陶瓷粉涂料液和石墨烯涂料液,在形成的不粘锅粗胚上,在500℃、3kPa的氛围下,先利用陶瓷粉涂料,将导热板超出加热锅底形成的导热子之间的空隙填充满,同时注意填充的厚度均一,形成所述的上纳米陶瓷层,将陶瓷粉涂料液和石墨烯涂料液,按照上纳米陶瓷层—石墨烯导热层—下纳米陶瓷层的厚度比为1:2:4的比例涂覆,涂覆总厚度在0.2-0.5mm范围内,形成不粘锅粗品;S3选取氧化钛粉,按照产品说明涂覆在不粘锅粗品的加热锅底的底面,形成所述的导热涂层,同时组装不粘锅的锅体把手,形成锅体成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包括加热锅底、导热涂层以及石墨烯容纳室的加热部,利用导热板隔离石墨烯容纳室,同时在加热锅底的底面涂覆加热涂层,进而利用加热涂层高效的传递热量,到石墨烯容纳室中进行导热,从而利用石墨烯容纳室的导热板实现横向导热和纵向导热,从而实现快速加热的目的。2.通过包括导热板穿过导热锅体的一端作为导热子,同时在导热子之间通过包括上纳米陶瓷层、石墨烯导热层以及下纳米陶瓷层的纳米陶瓷层进行覆盖,利用纳米陶瓷层的适用性稳定,进而通过导热涂层导热到加热锅底,随后经过石墨烯容纳室内的石墨烯导热,并经过导热板传热,使整个导热锅体能快速受热,同时导热子的穿插设计使导热锅体和加热锅底能牢固固定,进而利用纳米陶瓷层的优良粘接性和导热性,实现锅体整体的牢固。3.利用导热珠配合导热板的圆形凹坑,进而利用导热珠配合导热板快速导热,从而与石墨烯容纳室内的石墨烯进行配合导热,使导热板之间形成横向导热,从而配合石墨烯的纵向导热,实现快速加热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技术的锅体三维示意图;图2为技术的锅体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纳米陶瓷层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导热珠示意图;图中,1-导热锅体,11-导热子,12-纳米陶瓷层,121-上纳米陶瓷层,122-石墨烯导热层,123-下纳米陶瓷层,2-加热部,21-加热锅底,22-导热涂层,23-石墨烯容纳室,231-导热板,2311-圆形凹坑,232-导热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所述的纳米陶瓷层12采用上海汇精亚纳米新材料有限公司提供的纳米陶瓷涂料;所述的石墨烯导热层122和石墨烯容纳室23内的石墨烯粉均采用得谦新材提供的石墨烯粉;所述的导热涂层22采用东莞市今晟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氮化铬铝钛涂层;所述的不锈钢材料采用天津太钢佰亿金属材料有限公司供给的不锈钢厚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耐高温无分解不粘平底锅,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热锅体(1)、以及与覆盖在导热锅体(1)外围的加热部(2);/n所述的加热部(2)包括加热锅底(21)、导热涂层(22)以及石墨烯容纳室(23);所述的加热锅底(21)设在所述的导热锅体(1)底端,所述的加热锅底(21)与导热锅体(1)之间设有所述的石墨烯容纳室(23);所述的加热锅底(21)底面涂覆所述的导热涂层(22);/n所述的石墨烯容纳室(23)之间通过导热板(231)相互隔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耐高温无分解不粘平底锅,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热锅体(1)、以及与覆盖在导热锅体(1)外围的加热部(2);
所述的加热部(2)包括加热锅底(21)、导热涂层(22)以及石墨烯容纳室(23);所述的加热锅底(21)设在所述的导热锅体(1)底端,所述的加热锅底(21)与导热锅体(1)之间设有所述的石墨烯容纳室(23);所述的加热锅底(21)底面涂覆所述的导热涂层(22);
所述的石墨烯容纳室(23)之间通过导热板(231)相互隔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耐高温无分解不粘平底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热板(231)穿设在所述的导热锅体(1)上,并固定在所述的加热锅底(21)的表面;所述的导热板(231)超出导热锅体(1)内壁的一段作为导热子(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耐高温无分解不粘平底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热子(11)之间通过纳米陶瓷层(12)填充成光滑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耐高温无分解不粘平底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陶瓷层(12)包括上纳米陶瓷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德昶李林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玖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