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海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压滤原理的疏浚淤泥干燥装置及其干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5287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压滤原理的疏浚淤泥干燥装置及其干燥方法,其中所述装置包括:外壳,外壳为可拆卸的上下两部分;可拆卸钢板,可拆卸钢板设置于外壳上下两部分交界处;内壳,内壳设置于外壳下部分内;若干竖向排水管,若干竖向排水管从可拆卸钢板插入至外壳底部;两机械压滤板装置,两机械压滤板装置包括两推压板、若干伸缩装置、电机以及若干空气压缩机;本方法通过伸缩装置对两推压板的来回推动,对淤泥进行一次挤压,然后通过空气压缩机使得外壳上部分近真空状同时对淤泥进行高压挤压,从而对淤泥进行二次挤压,使得淤泥内的自由水和结合水更多的排出,达到对淤泥的干燥;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干燥效率高、效果好,能耗低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压滤原理的疏浚淤泥干燥装置及其干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细粒土体干燥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压滤原理的疏浚淤泥干燥装置及其干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水利建设事业和疏浚工程的广泛发展,耙吸式和普通绞吸式清淤得到广泛应用。其原理是将泥水混合,形成泥浆,通过船上离心泵将泥浆吸入吸泥管,经全封闭管道输送至堆场中。但是这种处理方式有着显著缺点,吹淤泥浆浓度很低(含固率10%),里面的沙子属于悬浮质,不易脱水,后期需要大量的处置场地。目前可以将其用于建材领域,作为掺合料代替部分骨料制备混凝土等。其中淤泥深度脱水减量化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现有土体干燥的技术有的采用燃料加热干燥,从而高温溶解烧结制成建材。不仅经济成本高,能耗大,操作繁复,且燃烧过程产生大量污染物,对环境和空气产生污染。有的现有技术是利用超声辅助或者电渗的方法,对土体添加化学药物进行处理,但是能耗较高,脱水效率会随时间推移而降低,不太适用于大量淤泥的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压滤原理的疏浚淤泥干燥装置及其干燥方法,高效地解决大量湿淤泥的脱水干燥问题,且具有对环境无污染,成本低,能耗小等优点。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压滤原理的疏浚淤泥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为可拆卸的上下两部分,上部分呈半圆柱体,下部分呈长方体;可拆卸钢板,所述可拆卸钢板设置于所述外壳上下两部分交界处,将所述外壳内腔分为上下两个腔室;内壳,所述内壳设置于所述外壳下腔室内部;若干竖向排水管,若干所述竖向排水管从所述可拆卸钢板插入至所述外壳下腔室底部;两机械压滤板装置,两所述机械压滤板装置包括两推压板、若干伸缩装置、电机以及若干空气压缩机,两所述推压板设置于所述内壳长度方向的两个面朝向内部环境的一侧,若干所述伸缩装置和若干所述空气压缩机设置于两所述推压板与所述内壳内壁之间空隙,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外壳外部,并与若干所述伸缩装置和若干所述空气压缩机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竖向排水管为双层管套,外管为多孔质单一结构,内管用于纵向排水,所述竖向排水管底部密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同侧沿宽度方向设置的面均可打开,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同侧可打开的两个面为出料口。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还包括若干径向连接管和若干竖向连接管,若干所述径向连接管沿所述外壳长度方向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设置在若干所述竖向排水管顶端;若干所述径向连接管靠近所述出料口的一端密封,若干所述径向连接管远离所述出料口的一端均连接有所述竖向连接管,所述竖向连接管底端为开口。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若干所述竖向连接管位于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之间空隙,并延伸至所述下腔室底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若干所述径向连接管为中空圆柱体,若干所述竖向排水管顶端端口均与若干所述径向连接管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若干所述径向连接管为半圆柱体,其开口面朝向所述外壳顶部,若干所述竖向排水管顶端部分延伸出若干所述径向连接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还包括两可旋转固定板,所述可旋转固定板设置于所述推压板朝向所述内壳外壁的一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还包括土工滤布、若干湿度感应器以及湿度显示器,所述土工滤布设置于所述推压板朝向内部环境的一侧,若干所述湿度感应器设置于所述土工滤布朝向内部环境的一侧,所述湿度显示器设置于所述外壳外部壳体上,并与若干所述湿度感应器连接。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压滤原理的疏浚淤泥干燥装置的干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打开所述外壳上部分,将待干燥淤泥倒入所述内壳内部;(2)将所述可拆卸钢板安装在所述外壳上下两部分交界处,同时将若干所述竖向排水管从所述可拆卸钢板插入至所述内壳内部,并在若干所述竖向排水管顶部安装连接有若干所述竖向连接管的若干所述径向连接管;(3)关闭所述外壳上部分,开启所述电机,所述伸缩装置运行带动两所述推压板向内部环境移动挤压淤泥,挤压到一定程度原地停顿一定时间,然后再向外部环境移动至初始位置,如此反复移动,直至所述推压板向内部环境挤压时挤压不出自由水和结合水,所述伸缩装置停止运行;(4)此时所述可旋转固定板固定住所述推压板,然后所述空气压缩机运行给内部环境淤泥提供高压气体,同时所述空气压缩机抽出所述外壳上部分的气体使得所述外壳上部分接近真空状,淤泥内自由水和结合水沿着若干所述竖向排水管从下向上排出;(5)排出的自由水和结合水通过若干所述径向连接管流入若干所述竖向连接管然后从所述外壳底部排出;(6)当所述湿度显示器显示的湿度符合要求后,所述电机断电,打开所述出料口通过挖掘设备将脱水的淤泥挖出并运走。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中的装置通过初步的机械压缩,脱出了一部分自由水,减少了整体压缩脱水时间;(2)本专利技术通过所述伸缩装置对两所述推压板的来回推动,对淤泥进行初步的挤压,此为一次挤压,然后通过所述空气压缩机使得所述上腔室近真空同时对淤泥进行高压气体挤压,从而进一步对淤泥进行挤压,此为二次挤压,使得淤泥内的自由水和结合水更多的排出,达到对淤泥的干燥,具有干燥效率高、效果好,能耗低的优点;(3)本专利技术对环境污染小,价格与燃料加热干燥技术和化学药物技术相比经济合理,能大规模地处理淤泥并能将其作为建筑材料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4)本专利技术中竖向排水管为双层管套,不仅可以将淤泥中的自由水和结合水沿管排出,同时避免了因压紧后淤泥过于密实,导致无法拔出的情况;(5)本专利技术在空气压缩机运行时为了防止推压板发生位移从而影响对淤泥的挤压,设置了可旋转固定板,在进行二次挤压前,先对推压板进行限位,可旋转固定板收放自如不占用空间。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图1中A-A的剖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三维立体简单示意图。图中:1、外壳;2、内壳;3、推压板;4、土工滤布;5、竖向排水管;6、径向连接管;7、可旋转固定板;8、湿度感应器;9、电机;10、竖向连接管;11、可拆卸钢板。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目前,现有土体干燥的技术有的采用燃料加热干燥,从而高温溶解烧结制成建材,此方法不仅经济成本高,能耗大,操作繁复,且燃烧过程产生大量污染物,对环境和空气产生污染;还有的现有技术是利用超声辅助或者电渗的方法,对土体添加化学药物进行处理,此方法能耗较高,脱水效率会随时间推移而降低,不太适用于大量淤泥的处理。实施例1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一种基于压滤原理的疏浚淤泥干燥装置,如图3所示,本申请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为可拆卸的上下两部分,上部分呈半圆柱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压滤原理的疏浚淤泥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为可拆卸的上下两部分,上部分呈半圆柱体,下部分呈长方体;/n可拆卸钢板,所述可拆卸钢板设置于所述外壳上下两部分交界处,将所述外壳内腔分为上下两个腔室;/n内壳,所述内壳设置于所述外壳下腔室内部;/n若干竖向排水管,若干所述竖向排水管从所述可拆卸钢板插入至所述外壳下腔室底部;/n两机械压滤板装置,两所述机械压滤板装置包括两推压板、若干伸缩装置、电机以及若干空气压缩机,两所述推压板设置于所述内壳长度方向的两个面朝向内部环境的一侧,/n若干所述伸缩装置和若干所述空气压缩机设置于两所述推压板与所述内壳内壁之间空隙,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外壳外部,并与若干所述伸缩装置和若干所述空气压缩机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压滤原理的疏浚淤泥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为可拆卸的上下两部分,上部分呈半圆柱体,下部分呈长方体;
可拆卸钢板,所述可拆卸钢板设置于所述外壳上下两部分交界处,将所述外壳内腔分为上下两个腔室;
内壳,所述内壳设置于所述外壳下腔室内部;
若干竖向排水管,若干所述竖向排水管从所述可拆卸钢板插入至所述外壳下腔室底部;
两机械压滤板装置,两所述机械压滤板装置包括两推压板、若干伸缩装置、电机以及若干空气压缩机,两所述推压板设置于所述内壳长度方向的两个面朝向内部环境的一侧,
若干所述伸缩装置和若干所述空气压缩机设置于两所述推压板与所述内壳内壁之间空隙,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外壳外部,并与若干所述伸缩装置和若干所述空气压缩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压滤原理的疏浚淤泥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排水管为双层管套,外管为多孔质单一结构,内管用于纵向排水,所述竖向排水管底部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压滤原理的疏浚淤泥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同侧沿宽度方向设置的面均可打开,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同侧可打开的两个面为出料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压滤原理的疏浚淤泥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径向连接管和若干竖向连接管,若干所述径向连接管沿所述外壳长度方向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设置在若干所述竖向排水管顶端;若干所述径向连接管靠近所述出料口的一端密封,若干所述径向连接管远离所述出料口的一端均连接有所述竖向连接管,所述竖向连接管底端为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压滤原理的疏浚淤泥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竖向连接管位于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之间空隙,并延伸至所述下腔室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压滤原理的疏浚淤泥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径向连接管为中空圆柱体,若干所述竖向排水管顶端端口均与若干所述径向连接管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朝华孟庆亮张玮夏莉敏钟智辉柴星宇汤晨军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