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海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水文水动力模型的湖泊汛末蓄水策略智能优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51713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水文水动力模型的湖泊汛末蓄水策略智能优化方法,包括:获取包含蓄水时机与蓄水调度规则的蓄水策略样本库,并将其输入到预构建的湖泊及其蓄滞洪区联合运用的水文水动力模型中,获取每个蓄水策略样本的蓄水时机、蓄水调度规则和评价指标的三维映射关系;根据所述三维映射关系,采用KNN最临近算法提取三维映射关系中评价指标的特征值数据;以提取的评价指标特征值数据作为计算依据,采用NSGA‑II智能优化算法对蓄水时机与蓄水调度规则进行最优解搜索迭代,获取最优蓄水策略。能够实现对洪水演进过程与淹没动态的精细化模拟,可以有效规避局部最优解,在降低湖泊防洪风险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蓄水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洪水资源化,涉及水资源管理、洪水预测与防控、水资源优化调度,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水文水动力模型的湖泊汛末蓄水策略智能优化方法


技术介绍

1、受季风气候影响,中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水资源时程分布极为不均。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用水需求的不断增长,诸多流域汛期防洪减灾困难和非汛期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愈发突出。湖泊作为“蓄泄兼筹”的多功能调蓄水库,是导致上游因洪致涝的关键节点,也肩负着水资源供给的重要任务。因此,在保证湖泊堤防和下游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如何科学合理地挖掘湖泊流域的洪水资源,实现从“灾害水”向“资源水”的转变,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2、目前,汛限水位分期运用以及汛末提前蓄水调度成为“洪水资源化”的常用手段,相比起传统的水库蓄水调度,湖泊的水文要素对不同区域入湖径流组分的响应程度更为敏感,同时湖泊不同下泄通道的组合运用对湖区周边蓄滞洪区可能带来的防洪风险也是不可忽略的,因此在生产实践过程中通常会采用水文水动力学模型数值模拟来代替水库调洪演算过程。

3、然而,水文水动力模型通常仅用于高精度的数值模拟计算,面对湖泊流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水文水动力模型的湖泊汛末蓄水策略智能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水文水动力模型的湖泊汛末蓄水策略智能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含蓄水时机与蓄水调度规则的蓄水策略样本库,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水文水动力模型的湖泊汛末蓄水策略智能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湖泊及其蓄滞洪区联合运用的水文水动力模型,其构建包括以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基于水文水动力模型的湖泊汛末蓄水策略智能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湖泊及其蓄滞洪区联合运用的水文水动力模型,还包括对一维河网水动力模型河道糙率及二维洪泛区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水文水动力模型的湖泊汛末蓄水策略智能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水文水动力模型的湖泊汛末蓄水策略智能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含蓄水时机与蓄水调度规则的蓄水策略样本库,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水文水动力模型的湖泊汛末蓄水策略智能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湖泊及其蓄滞洪区联合运用的水文水动力模型,其构建包括以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基于水文水动力模型的湖泊汛末蓄水策略智能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湖泊及其蓄滞洪区联合运用的水文水动力模型,还包括对一维河网水动力模型河道糙率及二维洪泛区水动力模型下垫面糙率进行参数率定与验证: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基于水文水动力模型的湖泊汛末蓄水策略智能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湖泊及其蓄滞洪区联合运用的水文水动力模型还包括输入条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水文水动力模型的湖泊汛末蓄水策略智能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包含蓄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增川崔璨韩亚雷张天衍罗赟杨婕石晴宜李卓铮吴淑君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