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双轴无刷测控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4534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小型双轴无刷测控板,包括双轴无刷测控板,所述双轴无刷测控板安置于安装壳体内,且安装壳体内设有与双轴无刷测控板两端相贴合的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另一端通过弹簧连接有活动杆,且活动杆和分隔板上设有相平行的穿插孔,并且穿插孔和弹簧中穿插有穿插杆的竖杆,所述穿插杆设置为“十”字型结构,且穿插杆竖杆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柱体,所述活动柱体穿插在固定环中。该小型双轴无刷测控板设有弹簧,活动柱体通过穿插杆作用于弹簧与活动杆构成弹性结构,此结构能让穿插在固定环内的活动柱体对固定环进行弹性抵触,使双轴无刷测控板安装定位操作便捷稳定,提高了双轴无刷测控板的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型双轴无刷测控板
本技术涉及无刷测控板
,具体为小型双轴无刷测控板。
技术介绍
测控板是低压配电系统中用于安装测量或计量元器件显示部分的主要版块,弹载双轴转位机构需用无刷电机作为驱动元件,其项目的空间有限,测控部分电路的安装尺寸极为狭小,控制精度要求很高,市场上现有的无刷电机驱动器体积较大,且多为方波控制算法,精度低,转矩脉动大。现有公开专利号为CN201720250310.8的一种测控板固定装置,解决了测控板不能可靠固定的问题,但是,该装置所述测控板固定方式需要执行多次,操作繁琐,且效率低下,因此,现有技术存在不足,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小型双轴无刷测控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双轴无刷测控板安装固定方式不佳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小型双轴无刷测控板,包括双轴无刷测控板,所述双轴无刷测控板安置于安装壳体内,且安装壳体内设有与双轴无刷测控板两端相贴合的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另一端通过弹簧连接有活动杆,且活动杆和分隔板上设有相平行的穿插孔,并且穿插孔和弹簧中穿插有穿插杆的竖杆,所述穿插杆设置为“十”字型结构,且穿插杆竖杆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柱体,所述活动柱体穿插在固定环中,且固定环均匀嵌合在双轴无刷测控板上开设的安装孔中,所述活动柱体的外径小于固定环的内径。优选的,所述活动杆中心设置有螺纹通孔,且螺纹通孔中螺旋穿插有螺纹杆中段的螺纹部分,所述螺纹杆两端设置为柱形结构,且螺纹杆两端分别与安装壳体与分隔板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活动柱体一侧设有缺口,且缺口中穿插有固定环的其中一段。优选的,所述活动柱体的缺口半段设置为矩形结构,另半段设置为等腰三角形结构,且矩形结构和等腰三角形结构的连接棱边设置为弧形。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其中一个柱形结构外壁嵌合有第一齿轮,且第一齿轮外壁设有相啮合的第二齿轮,并且第二齿轮两端固定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直径大于第二齿轮直径。优选的,所述第二齿轮内壁嵌合固定有连接轴,且连接轴与安装壳体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轴外壁嵌合有转盘,且转盘设置为船舵型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小型双轴无刷测控板设有弹簧,活动柱体通过穿插杆作用于弹簧与活动杆构成弹性结构,此结构能让穿插在固定环内的活动柱体对固定环进行弹性抵触,使双轴无刷测控板安装定位操作便捷稳定,提高了双轴无刷测控板的安装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小型双轴无刷测控板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小型双轴无刷测控板图1中A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小型双轴无刷测控板的穿插杆连接活动柱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小型双轴无刷测控板系统的控制框图。图中:1、双轴无刷测控板,2、安装壳体,3、穿插杆,4、活动杆,5、弹簧,6、固定环,7、活动柱体,8、第一齿轮,9、螺纹杆,10、连接轴,11、转盘,12、第二齿轮,13、固定盘,14、分隔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小型双轴无刷测控板,包括双轴无刷测控板1、安装壳体2、穿插杆3、活动杆4、弹簧5、固定环6、活动柱体7、第一齿轮8、螺纹杆9、连接轴10、转盘11、第二齿轮12、固定盘13和分隔板14,双轴无刷测控板1安置于安装壳体2内,且安装壳体2内设有与双轴无刷测控板1两端相贴合的分隔板14,图4包括双轴无刷测控板1位置、速度和电流三环,在图4中Position_Ref是位置设定值,Position(θ)是电机的当前位置,可以通过电机编码器得知,位置控制可以分为电角度位置控制和机械角度位置控制,将得到的当前位置Position(θ)和位置设定值Position_Ref计算误差值代入P环,输出作为速度环的输入Speed_Ref;Speed_Ref是速度设定值位置环输出,ω是电机的转速反馈,可以通过电机编码器计算得到,将计算得到的电机速度ω与速度设定值Speed_Ref进行误差值计算,代入速度PI环,计算的结果作为电流环的输入Iq_Ref;Iq_Ref是q轴(交轴)电流设定值速度环输出,Id_Ref是d轴(直轴)电流设定值,Ia、Ib和Ic分别是A相、B相和C相的采样电流,是可以直接通过AD采样得到的,通常直接采样其中两相,利用公式Ia+Ib+Ic=0计算得到第三相,电角度θ可以通过实时读取磁编码器的值计算得到,在得到三相电流和电角度后,即可以进行电流环的执行了,三相电流Ia、Ib和Ic经过Clark变换得到Iα,Iβ;然后经过Park变换得到Iq,Id;然后分别与他们的设定值Iq_Ref,Id_Ref计算误差值;然后分别将q轴电流误差值代入q轴电流PI环计算得到Vq,将d轴电流误差值代入d轴电流PI环计算得到Vd;然后对Vq,Vd进行反Park变换得到Vα,Vβ;然后经过SVPWM算法得到Va,Vb和Vc,最后输入到电机三相上,这样就完成了三环的控制,该技术的特点是使用FOC控制算法磁场定向控制,将旋变解算的角度数据参与电流环中park变换和clark变换的计算;将位置环,速度环和电流环的算法集成到一片高性能的CPU中,减少信号传输的干扰,达到平稳控制无刷电机的目的,降低成本;大大减小测控系统的体积,为转位机构的小型化打下基础,分隔板14另一端通过弹簧5连接有活动杆4,且活动杆4和分隔板14上设有相平行的穿插孔,并且穿插孔和弹簧5中穿插有穿插杆3的竖杆,活动杆4中心设置有螺纹通孔,且螺纹通孔中螺旋穿插有螺纹杆9中段的螺纹部分,螺纹杆9两端设置为柱形结构,且螺纹杆9两端分别与安装壳体2与分隔板14转动连接,螺纹杆9中的螺纹部分与活动杆4的螺纹通孔相互作用使弹簧5被压紧,对弹簧5的弹性轨迹进行限位,避免活动柱体7进行位移,让双轴无刷测控板1的固定作用力更加牢固,螺纹杆9的其中一个柱形结构外壁嵌合有第一齿轮8,且第一齿轮8外壁设有相啮合的第二齿轮12,并且第二齿轮12两端固定有固定盘13,固定盘13直径大于第二齿轮12直径,固定盘13为第一齿轮8和第二齿轮12的啮合位置起到了限位防护作用,避免其啮合处发生错位分离的情况,第二齿轮12内壁嵌合固定有连接轴10,且连接轴10与安装壳体2内壁转动连接,连接轴10外壁嵌合有转盘11,且转盘11设置为船舵型结构,转盘11通过连接轴10作用于第二齿轮12与第一齿轮8构成传动结构,此结构易于对螺纹杆9进行操控,转盘11的结构设置使螺纹杆9的转动操作便捷省力,穿插杆3设置为“十”字型结构,且穿插杆3竖杆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柱体7,活动柱体7穿插在固定环6中,且固定环6均匀嵌合在双轴无刷测控板1上开设的安装孔中,活动柱体7一侧设有缺口,且缺口中穿插有固定环6的其中一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小型双轴无刷测控板,包括双轴无刷测控板(1),所述双轴无刷测控板(1)安置于安装壳体(2)内,且安装壳体(2)内设有与双轴无刷测控板(1)两端相贴合的分隔板(14),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14)另一端通过弹簧(5)连接有活动杆(4),且活动杆(4)和分隔板(14)上设有相平行的穿插孔,并且穿插孔和弹簧(5)中穿插有穿插杆(3)的竖杆,所述穿插杆(3)设置为“十”字型结构,且穿插杆(3)竖杆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柱体(7),所述活动柱体(7)穿插在固定环(6)中,且固定环(6)均匀嵌合在双轴无刷测控板(1)上开设的安装孔中,所述活动柱体(7)的外径小于固定环(6)的内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小型双轴无刷测控板,包括双轴无刷测控板(1),所述双轴无刷测控板(1)安置于安装壳体(2)内,且安装壳体(2)内设有与双轴无刷测控板(1)两端相贴合的分隔板(14),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14)另一端通过弹簧(5)连接有活动杆(4),且活动杆(4)和分隔板(14)上设有相平行的穿插孔,并且穿插孔和弹簧(5)中穿插有穿插杆(3)的竖杆,所述穿插杆(3)设置为“十”字型结构,且穿插杆(3)竖杆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柱体(7),所述活动柱体(7)穿插在固定环(6)中,且固定环(6)均匀嵌合在双轴无刷测控板(1)上开设的安装孔中,所述活动柱体(7)的外径小于固定环(6)的内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双轴无刷测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4)中心设置有螺纹通孔,且螺纹通孔中螺旋穿插有螺纹杆(9)中段的螺纹部分,所述螺纹杆(9)两端设置为柱形结构,且螺纹杆(9)两端分别与安装壳体(2)与分隔板(14)转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赟曾军高郑泽选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祥博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