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沉降比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4260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泥沉降比检测装置,包括取样机构和检测机构,取样机构包括泵体和驱动机构,泵体下端设有进液口,泵体上端侧壁设有出液口,泵体内设有活动单向阀和固定单向阀,活动单向阀在固定单向阀之上,驱动机构连接活动单向阀;检测机构包括量筒、第一液位传感器、摄像装置和背光源,出液口将检测样品导入量筒,量筒内的上端部安装第一液位传感器,摄像装置和背光源设在量筒前端和后端,量筒侧壁设有侧排液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在于,本装置的取样机构取样过程中能够很好的维持样品原本的状态,提高污泥沉降比的检测精准度;通过侧排液通道排出多余样品,精准定量;加设清洗机构对量筒进行清洗,避免微生物滋生影响正常测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沉降比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水检测
,特别是一种污泥沉降比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污泥沉降比(SV)是指废水好氧生物处理中,曝气池混合液在量筒内静置30min后所形成的沉淀污泥容积占原混合液容积的比例。污泥沉降比能反映曝气池正常运行时的污泥量和污泥的凝聚、沉降性能。SV值测定简单快速,常用于评定活性污泥浓度及质量。SV值越小,污泥的沉降性能越好,通过SV值变化可以判断和发现污泥膨胀现象的发生,SV值的大小与污泥种类、絮凝性能及污泥浓度等有关。传统的污泥沉降比检测需要检验员到水处理池抽取样品,然后将样品带到实验室进行SV值测定,从取样到测试会占用一定的时间,测试时样品的状态与水处理池中样品的状态存在差异,会影响到测试结果;为了能够现场进行SV值测定,在水处理池现场会设有污泥沉降比检测装置,然而,现有的污泥沉降比检测装置在抽取样品时采用离心泵、转子泵或齿轮泵等取样机构,容易改变测试样品的状态,无法模仿人工用量筒勺取样品的效果,测试结果偏差较大。此外,污泥沉降比检测装置中的检测机构在多次检测后,其内部量筒存在残留的微生物,容易滋生繁殖,影响量筒的正常测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污泥沉降比检测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泥沉降比检测装置,包括取样机构和检测机构,取样机构包括泵体和驱动机构,泵体下端部设有进液口,进液口连接进液通道,泵体上端侧壁设有出液口,在出液口与进液口之间的泵体内设有活动单向阀和固定单向阀,活动单向阀在固定单向阀之上,驱动机构置于泵体的上端,驱动机构连接活动单向阀并驱动活动单向阀沿泵体轴向往复运动;检测机构包括量筒、第一液位传感器、摄像装置和背光源,泵体的出液口将检测样品导入量筒,量筒内的上端部安装第一液位传感器,摄像装置和背光源对应设置在量筒的前端和后端,量筒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检测样品定量的侧排液通道,多余的检测样品从侧排液通道排出。上述技术方案中,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旋转连杆和摇杆,第一电机连接旋转连杆,旋转连杆连接摇杆,摇杆连接活动单向阀。上述技术方案中,量筒的上端为扩口结构。上述技术方案中,检测机构还包括第二液位传感器,第二液位传感器安装在侧排液通道所在的量筒高度位置。上述技术方案中,检测机构还包括底塞、阀门开关结构和电缸,底塞封堵在量筒的底部,底塞连接阀门开关结构的一端,阀门开关结构的另一端连接电缸。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清洗机构,所述清洗机构包括毛刷、第二电机和纵向移动机构,所述毛刷位于量筒的正上方,毛刷包括刷毛和毛刷杆,刷毛装配在毛刷杆上,第二电机连接毛刷杆的上端并驱动毛刷杆转动,纵向移动机构连接并驱动第二电机纵向运动。上述技术方案中,纵向移动机构包括第三电机、丝杆、丝杆轴承和导轨,第三电机连接丝杆,丝杆轴承与丝杆适配连接,丝杆轴承与第三电机固定连接,丝杆限位在导轨中,丝杆和导轨纵向设置,第三电机驱动丝杆旋转,使丝杆轴承带动第二电机沿导轨方向运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的取样机构取样过程中能够很好的维持样品原本的状态,提高污泥沉降比的检测精准度;通过侧排液通道排出多余样品,精准定量;加设清洗机构对量筒进行清洗,避免微生物滋生影响正常测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取样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检测机构中量筒前后端的结构关系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清洗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0、取样机构;101、第一电机;102、旋转连杆;103、摇杆;104、泵体;105、出液口;106、活动单向阀;107、固定单向阀;108、进液口;109、进液通道;110、第一腔体;111、第二腔体;113、第三腔体;200、检测机构;201、量筒;202、侧排液通道;203、第一液位传感器;204、第二液位传感器;205、底塞;206、电缸;207、阀门开关结构;208、摄像装置;209、背光源;300、清洗机构;301、毛刷杆;302、刷毛;303、第二电机;304、导轨;305、丝杆;306、丝杆轴承;307、第三电机;400、水处理池;500、排水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一种污泥沉降比检测装置的一实施例。污泥沉降比检测装置,其主要包括取样机构100和检测机构200,取样机构100从水处理池400中抽取检测样品,将检测样品导入到检测机构200中进行污泥沉降比检测,完成检测后,检测机构200将测试后的检测样品排出到排水槽500中,排水槽500把样品导回水持力池中;污泥沉降比检测装置还包括清洗机构300,清洗机构300在检测机构200完成一次检测或进行一段时间检测后,对检测机构200进行清洗。结合图1和图2对取样机构100作进一步说明。取样机构100包括泵体104和驱动机构,在泵体104的下端部设有进液口108,进液口108与进液通道109的一端连接,进液通道109的另一端插入到水处理池400中,泵体104在侧壁靠上端部的位置处设有出液口105,出液口105将检测样品导入到检测机构200中,在出液口105与进液口108之间的泵体104内设有活动单向阀106和固定单向阀107,活动单向阀106位于固定单向阀107之上,驱动机构置于泵体104的上端,驱动机构连接活动单向阀106并驱动活动单向阀106沿泵体104轴向往复运动。活动单向阀106和固定单向阀107将泵体104内从上往下分隔成第一腔体110、第二腔体111和第三腔体113,固定单向阀107只能单向地将第三腔体113的污水导入第二腔体111内,活动单向阀106只能将第二腔体111的污水导入第一腔体110中。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101、旋转连杆102和摇杆103,第一电机101连接旋转连杆102,摇杆103的一端与旋转连杆102连接,摇杆103的另一端与活动单向阀106连接。第一电机101带动旋转连杆102旋转运动,进而带动摇杆103与旋转连杆102连接一端转动,摇杆103与活动单向阀106连接的一端的高度位置往复改变,使得活动单向阀106沿着泵体104的轴向上下往复运动。当活动单向阀106向上运动时,第二腔体111内的压强降低,第一腔体110和第三腔体113的压强均大于第二腔体111的压强,活动单向阀106关闭,固定单向阀107打开,在压强差的作用下,第三腔体113的污水(起初时为进液通道109中的空气)进入到第二腔体111中;紧接着,活动单向阀106向下运动,第二腔体111受到挤压,空间减少、压强增大,第二腔体111的压强大于第一腔体110和第三腔体113的压强,活动单向阀106打开,固定单向阀107关闭,在压强差的作用下,第二腔体111的污水(起初时为进液通道109中的空气)进入到第一腔体110中。驱动机构持续驱动活动单向阀106进行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泥沉降比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取样机构和检测机构,所述取样机构包括泵体和驱动机构,泵体下端部设有进液口,进液口连接进液通道,泵体上端侧壁设有出液口,在出液口与进液口之间的泵体内设有活动单向阀和固定单向阀,活动单向阀在固定单向阀之上,驱动机构置于泵体的上端,驱动机构连接活动单向阀并驱动活动单向阀沿泵体轴向往复运动;所述检测机构包括量筒、第一液位传感器、摄像装置和背光源,泵体的出液口将检测样品导入量筒,量筒内的上端部安装液位传感器,摄像装置和背光源对应设置在量筒的前端和后端,量筒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检测样品定量的侧排液通道,多余的检测样品从侧排液通道排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沉降比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取样机构和检测机构,所述取样机构包括泵体和驱动机构,泵体下端部设有进液口,进液口连接进液通道,泵体上端侧壁设有出液口,在出液口与进液口之间的泵体内设有活动单向阀和固定单向阀,活动单向阀在固定单向阀之上,驱动机构置于泵体的上端,驱动机构连接活动单向阀并驱动活动单向阀沿泵体轴向往复运动;所述检测机构包括量筒、第一液位传感器、摄像装置和背光源,泵体的出液口将检测样品导入量筒,量筒内的上端部安装液位传感器,摄像装置和背光源对应设置在量筒的前端和后端,量筒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检测样品定量的侧排液通道,多余的检测样品从侧排液通道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沉降比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旋转连杆和摇杆,第一电机连接旋转连杆,旋转连杆连接摇杆,摇杆连接活动单向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沉降比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量筒的上端为扩口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炜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松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