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发动机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3758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震发动机散热器,涉及发动机散热器设备领域,包括主体组件,所述主体组件的顶端设置有进水组件,且主体组件的底端设置有出水组件,所述主体组件的一端设置有散热组件,且主体组件远离散热组件的一端设置有固定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伸缩杆、减震气垫、支撑板、弹簧、支撑块,可通过螺纹转动伸缩杆,使其带动减震气垫以及支撑板向外侧移动,使支撑板上的橡胶垫更好的与固定位置接触,震动时,支撑板带动伸缩杆挤压弹簧向支撑块内侧移动,且弹簧对减震气垫进行挤压,使得震动力在减震气垫以及弹簧的缓冲下被削弱,从而防止了强力震动对散热器造成损坏,有效解决了发动机散热器的减震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震发动机散热器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散热器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减震发动机散热器。
技术介绍
汽车发动机是为汽车提供动力的装置,是汽车的心脏,决定着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稳定性和环保性,根据动力来源不同,汽车发动机可分为柴油发动机、汽油发动机、电动汽车电动机以及混合动力等,车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能,汽车散热器是汽车水冷发动机冷却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件,发动机散热器,又叫发动机水箱,是水冷式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关键部件,通过强制水循环对发动机进行冷却,是保证发动机在正常温度范围内连续工作的换热装置。汽车在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幅度的上下摆动,然而不同程度的震动会都对发动机散热器本体产生一定程度的损坏,且现有的发动机散热器内部的冷却管与散热片为一体结构,导致冷却管更换困难,且现有进风板结构固定,无法使进风槽随风向而进行调整,导致无法提高进风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发动机散热器的减震、冷却管的更换和进风槽无法随风向行调整的问题,提供一种减震发动机散热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震发动机散热器,包括主体组件,所述主体组件的顶端设置有进水组件,且主体组件的底端设置有出水组件,所述主体组件的一端设置有散热组件,且主体组件远离散热组件的一端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散热组件远离主体组件的一端设置有排气扇,所述出水组件的底端设置有减震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的内部设置有转动组件,且固定组件的外侧设置有连接组件。优选地,所述主体组件上设置有第一拆分件,所述第一拆分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拆分件。优选地,所述进水组件上设置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外侧设置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的底端设置有进液室。优选地,所述散热组件上设置有第一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片的内侧设置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散热片。优选地,所述出水组件上设置有出水室,所述出水室的一侧设置有出液管。优选地,所述减震组件上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上方位于第一拆分件的一端设置有橡胶条,且支撑块的内侧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内侧设置有减震气垫,且伸缩杆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端设置有橡胶垫,且支撑板的顶端连接有。优选地,所述固定组件上设置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内侧设置有过滤网。优选地,所述转动组件上设置有支撑条,所述支撑条的底端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的下方设置有扇片。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弧条,所述连接弧条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设置的伸缩杆、减震气垫、支撑板、弹簧、支撑块,可通过螺纹转动伸缩杆,使其带动减震气垫以及支撑板向外侧移动,使支撑板上的橡胶垫更好的与固定位置接触,震动时,支撑板带动伸缩杆挤压弹簧向支撑块内侧移动,且弹簧对减震气垫进行挤压,使得震动力在减震气垫以及弹簧的缓冲下被削弱,从而防止了强力震动对散热器造成损坏,有效解决了发动机散热器的减震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设置的第一拆分件、第二拆分件、固定扣、连接弧条,需要更换冷却管时,将第一拆分件与第二拆分件一侧的固定扣打开,然后转动第一拆分件,第一拆分件带动连接弧条从第二拆分件拉出,则使第一拆分件内侧的第二散热片与冷却管分离,从而可将冷却管从第一散热片中抽出,有效解决了冷却管的更换的问题。3、本技术通过设置的扇片、支撑条、轴承、过滤网,根据气流的方向,气流吹动扇片,使扇片通过轴承在支撑条上转动,从而便于扇片根据气流方向做出调整,便于更多气流经过过滤网的过滤后进入到散热器中,有效解决了进风槽无法随风向行调整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冷却管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橡胶条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扇片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固定组件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第一拆分件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A的放大图;图8为本技术的固定扣示意图。图中:1、主体组件;101、第一拆分件;102、第二拆分件;2、进水组件;201、进液管;202、进液口;203、进液室;3、散热组件;301、第一散热片;302、冷却管;303、第二散热片;4、出水组件;401、出水室;402、出液管;5、排气扇;6、减震组件;601、支撑块;602、橡胶条;603、伸缩杆;604、减震气垫;605、支撑板;606、橡胶垫;607、弹簧7、固定组件;701、固定框;702、过滤网;8、转动组件;801、支撑条;802、轴承;803、扇片;9、连接组件;901、卡槽;902、固定扣;903、连接弧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8,一种减震发动机散热器,包括主体组件1,主体组件1的顶端设置有进水组件2,且主体组件1的底端设置有出水组件4,主体组件1的一端设置有散热组件3,且主体组件1远离散热组件3的一端设置有固定组件7,散热组件3远离主体组件1的一端设置有排气扇5,出水组件4的底端设置有减震组件6,固定组件7的内部设置有转动组件8,且固定组件7的外侧设置有连接组件9。请着重参阅图1、图4、图6和图8,主体组件1上设置有第一拆分件101,第一拆分件10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拆分件102。将第一拆分件101与第二拆分件102分离,可将其内侧的冷却管302取出。请着重参阅图1、图2、图4和图6,进水组件2上设置有进液管201,进液管201的外侧设置有进液口202,进液口202的底端设置有进液室203。将发动机中的冷却液通过进液管201以及进液口202通入进液室203中,使冷却液可进入到冷却管302中。请着重参阅图1、图2和图4,散热组件3上设置有第一散热片301,第一散热片301的内侧设置有冷却管302,冷却管30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散热片303。冷却管302中的冷却液通过第一散热片301与第二散热片303进行散热。请着重参阅图1、图2、图4和图8,出水组件4上设置有出水室401,出水室401的一侧设置有出液管402。冷却后的冷却液流入冷却管302下方的出水室401中,并通过出液管402流至发动机中。请着重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7和图8,减震组件6上设置有支撑块601,支撑块601的上方位于第一拆分件101的一端设置有橡胶条602,且支撑块601的内侧设置有伸缩杆603,伸缩杆603的内侧设置有减震气垫604,且伸缩杆603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板605,支撑板605的底端设置有橡胶垫606,且支撑板605的顶端连接有弹簧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发动机散热器,包括主体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组件(1)的顶端设置有进水组件(2),且主体组件(1)的底端设置有出水组件(4),所述主体组件(1)的一端设置有散热组件(3),且主体组件(1)远离散热组件(3)的一端设置有固定组件(7),所述散热组件(3)远离主体组件(1)的一端设置有排气扇(5),所述出水组件(4)的底端设置有减震组件(6),所述固定组件(7)的内部设置有转动组件(8),且固定组件(7)的外侧设置有连接组件(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发动机散热器,包括主体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组件(1)的顶端设置有进水组件(2),且主体组件(1)的底端设置有出水组件(4),所述主体组件(1)的一端设置有散热组件(3),且主体组件(1)远离散热组件(3)的一端设置有固定组件(7),所述散热组件(3)远离主体组件(1)的一端设置有排气扇(5),所述出水组件(4)的底端设置有减震组件(6),所述固定组件(7)的内部设置有转动组件(8),且固定组件(7)的外侧设置有连接组件(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发动机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组件(1)上设置有第一拆分件(101),所述第一拆分件(10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拆分件(1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发动机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组件(2)上设置有进液管(201),所述进液管(201)的外侧设置有进液口(202),所述进液口(202)的底端设置有进液室(20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发动机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3)上设置有第一散热片(301),所述第一散热片(301)的内侧设置有冷却管(302),所述冷却管(30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散热片(30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发动机散热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佳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国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