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壳复合板叠合楼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3577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壳复合板叠合楼盖,包括非金属基板和镂空钢板,非金属基板的厚度为镂空钢板的厚度5~20倍,镂空钢板上冲压有若干冲压孔,冲压孔下方的边缘均设有向下突出的钢片,各钢片均向下压进非金属基板内,镂空钢板通过各块钢片紧密地复合在非金属基板上。其优点是:钢壳复合板叠合楼盖自重轻、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出厂质量容易控制,施工损耗小,可在工厂规模化生产;整体抗弯、抗剪性能大幅增强,弹性模量更大;相邻的钢壳复合板叠合楼盖可任意裁剪,并可通过焊接工艺拼接成一体;应用范围广,可用作一般楼板;也可以在钢壳复合板叠合楼盖上浇筑混凝土形成整体结构的楼板;现场安装简单,施工速度快,固定措施稳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壳复合板叠合楼盖
本技术涉及建筑板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加强型的钢壳复合板叠合楼盖。
技术介绍
叠合板和楼承板在建筑领域中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板材,为了方便使用,叠合板常采用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板。目前,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和楼承板一般采用的形式主要有:国标图集内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板、钢筋桁架楼承板。但其存在如下的技术缺陷:国标图集内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板预制层厚度不少于60mm,自重较大,吊装后原位调整较难,且运输过程中损耗较大,大跨度板块对现场施工机械的吊重能力要求较高,导致现场施工很困难;由于制作工艺及机械模具限制,其尺寸规格宽度一般不大于2.44m,不能满足部分建筑所需的一体成型异形板块、一体吊装要求;结合钢筋桁架的楼承板以镀锌钢板为底板,表面有凹凸面,成形后需对其表面作抹平处理,才能满足一般住宅装修设计要求,在混凝土浇筑时容易出现局部下凹现象,而且整体施工工序较多,技术要求的效果难以保证;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和楼承板在实施装配式建筑中,还存在难以满足实际应用中施工工期、成本、质量要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叠合板和楼承板的存在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质量更轻、性能更好的钢壳复合板叠合楼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壳复合板叠合楼盖,包括非金属基板和镂空钢板,其特征是:所述非金属基板的厚度为镂空钢板的厚度5~20倍,镂空钢板上冲压有按行列矩阵排列或按错行/列排列的冲压孔,冲压孔下方的边缘均设有向下突出的钢片,该钢片由镂空钢板向下冲压冲压孔时自然翻边形成,各钢片均向下压进非金属基板内,镂空钢板通过各块钢片紧密地复合在非金属基板上。进一步地,所述冲压孔为矩形孔,矩形孔的周长为30mm~50mm。进一步地,所述冲压孔为六边形孔,六边形孔的周长为30mm~55mm。进一步地,所述冲压孔为八边形孔,八边形孔的周长为30mm~55mm。进一步地,所述非金属基板为水泥板、水泥纤维板、PVC板或木丝板。进一步地,所述镂空钢板上设有若干桁架钢筋,桁架钢筋通过焊接工艺固定镂空钢板上。进一步地,所述镂空钢板上设有若干槽钢,槽钢侧放在镂空钢板上并通过焊接工艺固定镂空钢板上。进一步地,所述镂空钢板的厚度优选为0.4mm~1.0mm。使用时,本钢壳复合板叠合楼盖可在工厂内任意裁剪成所需要形状,由于镂空钢板属于容易焊接的金属件,通过焊接工艺,可拼接成任意跨度、任意形状的一体化叠合板构件。由上可知,相对于现有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和楼承板,本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1)质轻易加工,结构简单,容易制造,整体厚度更薄、自重更轻,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出厂质量容易控制,施工损耗小,可在工厂规模化生产;(2)性能更强,由于有镂空钢板的加持,整体抗弯、抗剪性能大幅增强,弹性模量更大;(3)适应性强,相邻的钢壳复合板叠合楼盖可任意裁剪,并可通过焊接工艺拼接成一体;(4)应用范围广,可用作一般楼板;也可以拼接后浇筑混凝土形成整体结构的楼板;(5)安装方便,现场安装简单,施工速度快,固定措施稳固。钢壳复合板叠合楼盖现场安装时,由于自重相对较轻,劳动强度相对较小,方便人工铺设操作;铺设后相邻的钢壳复合板叠合楼盖可通过焊接连接固定,钢壳复合板叠合楼盖边沿还可以与主体结构的梁、柱、墙钢筋点焊固定;钢壳复合板叠合楼盖固定连接方式简单,无需通过额外连接件与模板体系或主体构件连接;固定后连接比较稳固,整体结构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发生移位现象,大大提高施工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的钢壳复合板叠合楼盖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横截面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为镂空钢板的横截面图。图5为钢壳复合板叠合楼盖采用桁架钢筋安装时的参考图。图6为钢壳复合板叠合楼盖采用槽钢安装时的参考图。附图标号说明:1-钢壳复合板叠合楼盖,2-非金属基板,3-镂空钢板,4-冲压孔,5-钢片,7-桁架钢筋,8-槽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及其有益技术效果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图4,本技术优选实施的钢壳复合板叠合楼盖,包括非金属基板2和镂空钢板3,所述镂空钢板3的厚度为0.4mm~1.0mm;所述非金属基板2的厚度为镂空钢板3的厚度5~20倍,镂空钢板3上冲压有按行列矩阵排列的冲压孔4,冲压孔4下方的边缘均设有向下突出的钢片5,该钢片5由镂空钢板3向下冲压冲压孔4时自然翻边形成,各钢片5均向下压进非金属基板2内,镂空钢板3通过各块钢片5紧密地复合在非金属基板2上。由于有镂空钢板3的加持,钢壳复合板叠合楼盖整体抗弯、抗剪性能大幅增强,弹性模量更大;整体厚度更薄、自重更轻。优选地,所述冲压孔4为矩形孔,矩形孔的周长为30mm~50mm。或者,所述冲压孔4为六边形孔,六边形孔的周长为30mm~55mm。或者,所述冲压孔4为八边形孔,八边形孔的周长为30mm~55mm。优选地,所述非金属基板2为水泥板、水泥纤维板、PVC板或木丝板。参见图5,优选地,所述镂空钢板3上设有若干桁架钢筋7,桁架钢筋7通过焊接工艺固定镂空钢板3上。参见图6,优选地,所述镂空钢板3上设有若干槽钢8,槽钢8侧放在镂空钢板3上并通过焊接工艺固定镂空钢板3上。钢壳复合板叠合楼盖1与槽钢8或桁架钢筋7焊接后,钢壳复合板叠合楼盖1与槽钢8或桁架钢筋7共同受力,且变形协调。由于钢壳复合板叠合楼盖1通过高压力挤压成型,板件湿涨率更低,基本不会受温度影响而发生形变。其中,镂空钢板3、非金属基板2、桁架钢筋7和槽钢8均在工厂内制造。镂空钢板3由冲压机械于平整钢板面直接冲孔制成,并将钢片5压进非金属基板2内,镂空钢板3和非金属基板2通过机械挤压成一体,形成钢壳复合板叠合楼盖1。槽钢8或桁架钢筋7与钢壳复合板叠合楼盖1焊接后,则形成叠合板构件。槽钢8通过压型机械由普通钢板卷材压制而成,压制过程中并形成侧向开孔。桁架钢筋7与一般国标图集中桁架钢筋7制备方式相同。安装尺寸规格宽度则可以通过拼接拓宽,不受本身规格的限制,由于本专利技术的钢壳复合板叠合楼盖1的复合有镂空钢板3,钢壳复合板叠合楼盖1本身可任意裁剪、切割,相邻的钢壳复合板叠合楼盖1通过在其镂空钢板3上焊接槽钢8或桁架钢筋7后,可组成尺寸更大的任意形状的叠合板构件,可满足部分建筑所需的一体成型异形板块、一体吊装要求。本专利技术的钢壳复合板叠合楼盖1有多种应用方式,如钢壳复合板叠合楼盖1现场安装完成后,在槽钢8或桁架钢筋7上铺设饰面板件或模块,则可用作一般楼板使用,并满足干式工法楼板设计要求,内部槽钢8、桁架钢筋7所架空的区域可满足埋置建筑设备机电管线要求。再如钢壳复合板叠合楼盖1可参照一般预制混凝土叠合板、钢筋桁架楼承板做法,在叠合板构件上浇筑混凝土,形成整体结构的楼板。上述说明内容中,对属于现有技术中常规使用的内容,如结构和工艺,为了节省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壳复合板叠合楼盖,包括非金属基板和镂空钢板,其特征是:所述非金属基板的厚度为镂空钢板的厚度5~20倍,镂空钢板上冲压有按行列矩阵排列或按错行/列排列的冲压孔,冲压孔下方的边缘均设有向下突出的钢片,该钢片由镂空钢板向下冲压冲压孔时自然翻边形成,各钢片均向下压进非金属基板内,镂空钢板通过各块钢片紧密地复合在非金属基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壳复合板叠合楼盖,包括非金属基板和镂空钢板,其特征是:所述非金属基板的厚度为镂空钢板的厚度5~20倍,镂空钢板上冲压有按行列矩阵排列或按错行/列排列的冲压孔,冲压孔下方的边缘均设有向下突出的钢片,该钢片由镂空钢板向下冲压冲压孔时自然翻边形成,各钢片均向下压进非金属基板内,镂空钢板通过各块钢片紧密地复合在非金属基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壳复合板叠合楼盖,其特征是:所述冲压孔为矩形孔,矩形孔的周长为30mm~5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壳复合板叠合楼盖,其特征是:所述冲压孔为六边形孔,六边形孔的周长为30mm~55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敬福卢颖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三乐集成房屋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