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44155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包括预制混凝土基体,所述预制混凝土基体的端面设置有向外的凸部,所述预制混凝土基体端面还固定设置有锚固筋。所述预制混凝土基体的右端面固定设置有右锚固筋。通过将预制构件的预制混凝土基体设置有凸部,一方面用作模板的连接面,另一方面增大了板缝的宽度,使得现浇混凝土比较容易进入凸部之间;预制混凝土基体的端面设置有与预制混凝土基体一体成型的锚固筋和连接筋,浇入现浇混凝土后提高了楼板的整体性和强度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
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施工
,具体为装配式建筑叠合楼板预制构件及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在我国建筑产业化发展的历程中,装配式结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叠合楼板是装配式结构中应用最多的技术。叠合楼板是预制混凝土板和现浇混凝土相结合的一种较好结构形式。预制楼板构件与上部现浇混凝土层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共同工作。施工时预制楼板构件下面支撑有临时组件,同时可用做上部现浇混凝土的底模。预制构件之间的板缝成为施工中的关键环节,施工板缝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了结构整体性效果,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且影响到下道抹灰工序的施工。安装标准规范现有预制楼板构件均只可做到50~80mm厚,用大量的现浇层保证混凝土楼板的整体性和强度质量。而且大量的现浇层混凝土需要时间进行凝固才能达到强度,所以拆模等待时间比较长。然后才能再对板缝处的浮浆进行清除、表面进行剔凿打磨等处理,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预制楼板构件之间只能通过大量的现浇层以保证混凝土楼板的整体性和强度质量而存在施工周期长、整体性和强度质量差等问题,而提出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及安装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包括预制混凝土基体,所述预制混凝土基体的端面设置有向外的凸部,所述预制混凝土基体端面还固定设置有锚固筋。优选的,所述预制混凝土基体的右端面固定设置有右锚固筋。优选的,所述预制混凝土基体的右端面固定设置有右连接筋,所述右连接筋与右锚固筋之间有高度差。优选的,所述右连接筋的两端均延伸至预制混凝土基体的内部。优选的,所述预制混凝土基体的左端面固定设置有左锚固筋。优选的,所述预制混凝土基体的左端面固定设置有左连接筋,所述左连接筋与左锚固筋之间有高度差。优选的,所述左连接筋的两端均延伸至预制混凝土基体的内部。优选的,所述右锚固筋或左锚固筋的伸出端为倒钩结构。优选的,所述右锚固筋倒钩与左连接筋高度匹配,所述左锚固筋与右连接筋高度匹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及安装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将预制构件的预制混凝土基体设置有凸部,一方面用作模板的连接面,另一方面增大了板缝的宽度,使得现浇混凝土比较容易进入凸部之间;2、因凸部的存在,凸部上方板缝宽度大于凸部处板缝的宽度,即使有少许现浇混凝土未完全充实凸部之间的板缝也不会影响混凝土楼板的整体性和强度质量;3、预制混凝土基体的端面设置有与预制混凝土基体一体成型的锚固筋和连接筋,浇入现浇混凝土后提高了楼板的整体性和强度质量;4、在结构受力与结构整体性满足且力学条件允许下,所述现浇混凝土层超出预制构件的厚度可无限小且趋于零,预制混凝土基体的厚度与楼板整体厚度相等,提高楼板的整体强度、缩短施工周期。附图说明图1、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第一种结构图;图2、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第二种结构图;图3、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第三种结构图;图4、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安装俯视图;图5、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浇注前右锚固筋处剖视图;图6、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浇注前左锚固筋处剖视图;图7、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浇注后右锚固筋处剖视图;图8、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浇注后左锚固筋处剖视图。图中:3、现浇混凝土层;4、板缝;5、右锚固筋;6、左锚固筋;9、右连接筋;10、左连接筋;11、预制混凝土基体;12、凸部;21、模板;22、支撑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提供的实施例1,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包括预制混凝土基体11,所述预制混凝土基体11的右端面设置有向外的凸部12,凸部12与预制混凝土基体11一体型结构,所述预制混凝土基体11的右端面还固定设置有右锚固筋5,所述右锚固筋5间隔设置,所述右锚固筋5的一端延伸至预制混凝土基体11的内部,所述右锚固筋5的另一端延伸至预制混凝土基体11的外部。所述预制混凝土基体11的右端面固定设置有右连接筋9,所述右连接筋9与右锚固筋5不在同一平面上,右连接筋9的两端延伸至预制混凝土基体11的内部。参照图2提供的实施例2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包括预制混凝土基体11,所述预制混凝土基体11的左端面设置有向外的凸部12,凸部12与预制混凝土基体11一体型结构,所述预制混凝土基体11的左端面还固定设置有左锚固筋6,所述左锚固筋6间隔设置,所述左锚固筋6的一端延伸至预制混凝土基体11的内部,所述左锚固筋6的另一端延伸至预制混凝土基体11的外部。所述预制混凝土基体11的左端面固定设置有左连接筋10,所述左连接筋10与左锚固筋6不在同一平面上,左连接筋10的两端延伸至预制混凝土基体11的内部。参照图3至图8提供的实施例3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包括预制混凝土基体11,所述预制混凝土基体11的右端面设置有向外的凸部12,凸部12与预制混凝土基体11一体型结构,所述预制混凝土基体11的右端面还固定设置有右锚固筋5,所述右锚固筋5间隔设置,所述右锚固筋5的一端延伸至预制混凝土基体11的内部,所述右锚固筋5的另一端延伸至预制混凝土基体11的外部。所述预制混凝土基体11的右端面固定设置有右连接筋9,所述右连接筋9与右锚固筋5不在同一平面上,右连接筋9的两端延伸至预制混凝土基体11的内部。所述预制混凝土基体11的左端面设置有向外的凸部12,凸部12与预制混凝土基体11一体型结构,所述预制混凝土基体11的左端面还固定设置有左锚固筋6,所述左锚固筋6间隔设置,所述左锚固筋6的一端延伸至预制混凝土基体11的内部,所述左锚固筋6的另一端延伸至预制混凝土基体11的外部。所述预制混凝土基体11的左端面固定设置有左连接筋10,所述左连接筋10与左锚固筋6不在同一平面上,左连接筋10的两端延伸至预制混凝土基体11的内部。参照图3至图8提供的实施例4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右锚固筋5的伸出端为倒钩结构,右锚固筋5倒钩与左连接筋10高度匹配以实现左连接筋10插入右锚固筋5的倒钩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左锚固筋6与右连接筋9高度匹配以能实现固定连接。参照图3至图8提供的实施例5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左锚固筋6的伸出端为倒钩结构,左锚固筋6倒钩与右连接筋9高度匹配以实现右连接筋9插入左锚固筋6的倒钩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右锚固筋5与左连接筋10高度匹配以能实现固定连接。参照图3至图8提供的实施例6装配式建筑预制件的安装方法,包含以下步骤:S1、吊装预制构件,使其底面与楼板设计底面位于同一平面;S2、将相邻预制构件吊装到接近S1步骤中预制构件高度,在前后方向进行固定,使相邻预制构件的左锚固筋6与S1步骤中预制构件的右锚固筋5交错布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包括预制混凝土基体(11),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混凝土基体(11)的端面设置有向外的凸部(12),所述预制混凝土基体(11)端面还固定设置有锚固筋。/n

【技术特征摘要】
1.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包括预制混凝土基体(11),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混凝土基体(11)的端面设置有向外的凸部(12),所述预制混凝土基体(11)端面还固定设置有锚固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混凝土基体(11)的右端面固定设置有右锚固筋(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混凝土基体(11)的右端面固定设置有右连接筋(9),所述右连接筋(9)与右锚固筋(5)之间有高度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右连接筋(9)的两端均延伸至预制混凝土基体(11)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荣芳尹万云金仁才胡为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