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水下清淤机器人配套使用的泥水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3285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16
本申请提供有一种与水下清淤机器人配套使用的泥水分离装置,包括:中空柱状的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顶部设有驱动机构且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轴上贯穿所述装置本体顶部;所述驱动机构输出轴的自由端固接有螺旋输送杆且所述螺旋输送杆的自由端固接在所述装置本体底壁;所述装置本体顶部设有进料口且所述进料口边沿上设有向所述螺旋输送杆上相对靠近进料口一端弯曲的延料管;所述装置本体底部设有排水孔且其底部设有能够覆盖所述排水孔的环形滤网;所述环形滤网外边沿固接于装置本体底部且其内边沿与所述螺旋输送杆上相对远离进料口一端固接;所述装置本体侧壁上设有位于所述环形滤网上方的排泥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与水下清淤机器人配套使用的泥水分离装置
本公开具体公开一种与水下清淤机器人配套使用的泥水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河道及池塘清淤除污关系城镇居民身心健康和城乡环保的一大难题。我国传统的清淤方法多为锹、车、泵联合作业的“人海式”施工。虽其中也有部分机械化作业,但远未实现从挖掘、输送到装车外运全过程的系统机械化。因而不仅清淤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且因作业环境恶劣,极大的影响了施工人员健康。特别是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河道积淤、阻塞、污染也愈加严重。国家对污染的治理和环境保护的政策和力度也不断加强。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和意识也越来越强。在这种现实情况下,社会迫切需要一种具有现代化的、高效的清淤设备。目前河道清淤主要施工方式有:半人工半机械式施工、吸浆式施工、搅吸式施工、机械挖掘式。配合清淤机器人清淤的泥水分离设备也很重要,完成清淤,处理淤泥,运输淤泥一条线,为解决人力物力,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对淤泥脱水也成为了配合机器人清淤的一大重点,直接排至岸上人工托运又更加浪费人力财力,亟待开发能够对岸上淤泥进行有效脱水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能够与水下清淤机器人配套使用的泥水分离装置。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能够对淤泥进行有效地处理,使得淤泥整体体积得以减少便于后续处理的与水下清淤机器人配套使用的泥水分离装置。一种与水下清淤机器人配套使用的泥水分离装置,包括:中空柱状的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顶部设有驱动机构且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轴上贯穿所述装置本体顶部;所述驱动机构输出轴的自由端固接有螺旋输送杆且所述螺旋输送杆的自由端固接在所述装置本体底壁;所述装置本体顶部设有进料口且所述进料口边沿上设有向所述螺旋输送杆上相对靠近进料口一端弯曲的延料管;所述装置本体底部设有排水孔且其底部设有能够覆盖所述排水孔的环形滤网;所述环形滤网外边沿固接于装置本体底部且其内边沿与所述螺旋输送杆上相对远离进料口一端固接;所述装置本体侧壁上设有位于所述环形滤网上方的排泥孔。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装置本体顶部还设有至少两个环形阵列地排布在所述驱动机构四周的液压结构;所述液压结构的输出轴贯穿所述装置本体顶部且其输出轴的自由端上设有刮泥组件;所述刮泥组件包括:与所述液压结构输出轴的自由端固接的刮泥杆和固接与所述刮泥杆自由端且与所述装置本体内壁向匹配的曲型刮泥板。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刮泥板有两个且沿所述刮泥杆轴向分布;其中相对靠近液压结构的为第一刮泥板且相对远离液压结构的为第二刮泥板;所述第一刮泥板上设有条状通槽。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排水孔为至少一个且其环形阵列地排布在所述螺旋输送杆上固接于所述装置本体底部一端的周围。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排泥孔为至少一个且其环形阵列地排布在所述装置本体的侧壁底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两曲型清洁箱,所述清洁箱的底部贯穿所述装置本体顶部进入其内部且清洁箱的底部设有环形阵列排布的清洁孔且所述清洁剂孔处配接有中空喷射球;所述喷射球侧壁上设有喷射孔;所述清洁箱的顶部设有进水孔。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环形滤网整体呈锥形结构且其上相对远离装置本体底部的一侧上设有多个环形阵列分布的曲型突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与所述螺旋输送杆上相对靠近环形滤网的一端上固接有防塞组件;所述防塞组件包括:与所述螺旋输送杆固接的防塞环和与所述防塞环侧壁固接的防塞杆;所述防塞杆上相对靠近环形滤网的侧壁上设有防止与突刺接触的容纳槽且该侧壁上还设有与环形滤网直接接触的弹性凸起。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清洁箱上设有纵向贯穿的扰动杆且所述扰动杆分别与清洁箱的顶壁和底壁通过轴承连接;所述扰动杆底部固接有片状结构的扰动件且所述扰动件上设有多个倒锥形结构的扰动孔;所述扰动杆的顶部与微型电机传动连接。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清洁箱的顶壁呈向上凸起的曲型结构;所述扰动杆固接于所述扰动件的一侧。本技术方案具体地公开有一种与水下清淤机器人配套使用的泥水分离装置的结构。自进料口进入的淤泥通过延料管进入螺旋输送杆上相对靠近进料口的一端,驱动机构启动并带动螺旋输送杆旋转进而带动淤泥沿着螺旋输送杆向靠近环形滤网的一侧移动。螺旋输送杆旋转的过程中,在其旋转产生离心力的作用下,淤泥与其内携带的水脱离,淤泥比重大容易靠近贴附于装置本体内壁,水比重小靠近螺旋输送杆,源源不断地淤泥接近环形滤网,并经由环形滤网挤压,被挤压后脱离的水进入环形滤网与装置本体底部之间,并经由排水孔排出;而淤泥经由装置本体侧壁上的排泥孔排出。在整个脱水的过程中,淤泥自排泥孔排出的过程中能够有效阻止水流自排泥孔排出。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方案能够对淤泥进行有效地进行脱水处理,从而有效地降低淤泥的整体体积和重量,便于后续地运输作业。本技术方案针对使用过程中淤泥附着于装置本体侧壁且不利于排出这一技术问题,提供有液压结构以及与之连接的刮泥组件。启动液压结构之后,在液压结构的驱动下,其会带动刮泥杆沿着装置本体轴向方向往复运动,进而带动与刮泥杆连接的曲型刮泥板沿着装置本体轴线方向往复运动,以对装置本体内壁进行清洁,促进淤泥的排出。具体地,本技术方案还新一步地优化了刮泥板的结构,将其设计为第一刮泥板和第二刮泥板的结构,一方面能够扩大刮泥板的作用面积,另外一方面,第二刮泥板上还设有便于淤泥通过的条状通槽,以不阻碍淤泥的排出。针对使用后需要清洁装置本体内壁的情况,本技术方案还提供有清洁箱的结构设计,清洁箱顶部设有进水孔且其底部设有清洁孔,自清洁箱顶部进水孔进入的水流,自清洁孔进入装置本体内部,伴随着螺旋输送杆的旋转,能够对装置本体内部进行清洁;此外,本技术方案所提供的设计,还能够伴随液压结构和刮泥组件共同使用。为便于对淤泥进行脱水且便于排出环形滤网上的淤泥,本技术方案对环形滤网进行结构优化。具体地,本技术方案中的环形滤网设计为锥形结构,锥形结构的环形滤网,其侧壁呈倾斜结构,便于甩至其上的淤泥顺利排。此外,考虑到淤泥中可能混杂有水草等不易自排泥孔排出的软性物质,利用设计与环形滤网上的突刺,能够在螺旋输送杆旋转的过程中对软性物质进行斩断,以利于其后续排出。本技术方案中还为了防止环形滤网发生堵塞而设计有防塞组件,所述防塞组件中的防塞环与螺旋输送杆上相对靠近环形滤网的一端固接,与防塞环固接的防塞杆随着螺旋输送杆的旋转而能够贴合环形滤网上端面旋转,其上的弹性凸起能够进而对环形滤网进行清洁。此外,为了便让环形滤网上设计的突刺,防塞杆上设计有防止与突刺接触的容纳槽。本技术方案中更进一步地设计有贯穿所述清洁箱体的扰动杆,并采用微型电机驱动扰动杆,当清洁孔内喷射出水流时,与水流接触的扰动件,将水流打散,以便水流能够接触装置本体内壁的淤泥,从而有助于对其内部附着的淤泥更好地清洁。具体地,所述扰动件与所述扰动杆偏心固接,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与水下清淤机器人配套使用的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柱状的装置本体(100);/n所述装置本体(100)顶部设有驱动机构(101)且所述驱动机构(101)的输出轴上贯穿所述装置本体(100)顶部;所述驱动机构(101)输出轴的自由端固接有螺旋输送杆(102)且所述螺旋输送杆(102)的自由端固接在所述装置本体(100)底壁;所述装置本体(100)顶部设有进料口(103)且所述进料口(103)边沿上设有向所述螺旋输送杆(102)上相对靠近进料口(103)一端弯曲的延料管(104);/n所述装置本体(100)底部设有排水孔(105)且其底部设有能够覆盖所述排水孔(105)的环形滤网(106);所述环形滤网(106)外边沿固接于装置本体(100)底部且其内边沿与所述螺旋输送杆(102)上相对远离进料口(103)一端固接;所述装置本体(100)侧壁上设有位于所述环形滤网(106)上方的排泥孔(10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与水下清淤机器人配套使用的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柱状的装置本体(100);
所述装置本体(100)顶部设有驱动机构(101)且所述驱动机构(101)的输出轴上贯穿所述装置本体(100)顶部;所述驱动机构(101)输出轴的自由端固接有螺旋输送杆(102)且所述螺旋输送杆(102)的自由端固接在所述装置本体(100)底壁;所述装置本体(100)顶部设有进料口(103)且所述进料口(103)边沿上设有向所述螺旋输送杆(102)上相对靠近进料口(103)一端弯曲的延料管(104);
所述装置本体(100)底部设有排水孔(105)且其底部设有能够覆盖所述排水孔(105)的环形滤网(106);所述环形滤网(106)外边沿固接于装置本体(100)底部且其内边沿与所述螺旋输送杆(102)上相对远离进料口(103)一端固接;所述装置本体(100)侧壁上设有位于所述环形滤网(106)上方的排泥孔(10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水下清淤机器人配套使用的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00)顶部还设有至少两个环形阵列地排布在所述驱动机构(101)四周的液压结构(108);所述液压结构(108)的输出轴贯穿所述装置本体(100)顶部且其输出轴的自由端上设有刮泥组件(109);所述刮泥组件(109)包括:与所述液压结构(108)输出轴的自由端固接的刮泥杆(1091)和固接与所述刮泥杆(1091)自由端且与所述装置本体(100)内壁向匹配的曲型刮泥板(109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与水下清淤机器人配套使用的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泥板(1092)有两个且沿所述刮泥杆(1091)轴向分布;其中相对靠近液压结构的为第一刮泥板(1092a)且相对远离液压结构的为第二刮泥板(1092b);所述第一刮泥板(1092a)上设有条状通槽(1092c)。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与水下清淤机器人配套使用的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105)为至少一个且其环形阵列地排布在所述螺旋输送杆(102)上固接于所述装置本体(100)底部一端的周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旭桑建兵马钰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