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板状试样的纵抛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02423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板状试样的纵抛系统,包括夹持旋转装置、辅助夹具和抛光装置;夹持旋转装置包括主轴箱和尾座,主轴箱上设有主电机和夹具,通过首、尾均的夹具对板状抛光试样进行固定;抛光装置包括行进机构和磨抛机构,行进机构上承载磨抛机构且实现磨抛机构沿板状抛光试样的轴向移动,磨抛机构包括抛光轮,抛光轮与板状抛光试样底部贴合。辅助夹具一端连接主轴箱的夹具,另一端连接板状抛光试样,尾端夹具一段连接板状试样,一段装卡在尾座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设计的轴向抛光系统能够保证沿试样轴向进行抛光且抛磨程度均匀,同时利用辅助夹具保持板状抛光试样与抛光轮之间为是线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板状试样的纵抛系统
本技术属于金相抛光机
,尤其是一种适用于板状试样的纵抛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材料科学技术发展,先进金属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为确保金属材料性能满足服役工况,在研发和应用的过程中都要进行金相组织检验分析。金属材料进行微观组织分析前,必须先对金相试样进行预磨和抛光,抛光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微观组织的观察和判断。疲劳断裂、失效是很多关键零部件,如各类轴承、弹簧、传动件等的主要失效形式之一,非正常的疲劳失效往往会导致重大的安全事故。因此需要对材料的疲劳抗力、寿命等指标参数进行测试、研究。由于其独特的受力方式,其测试结果严重依赖于试样表面的加工工艺及试样表面残余应力。疲劳测试试样必须进行轴向抛光加工。轴向抛光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消除试样加工过程中的径向加工痕迹,另外一个是去除试样加工过程中引入的残余应力。如图1所示现有的纵抛机都采用砂带5,预紧后沿试样的轴向往复运动,试样以较低速度旋转,以此来去除径向加工痕迹;通过更换不同目数的砂带多次纵抛后去除残余应力。现有的纵抛设备及方法的缺点是1.如果砂带抛光过程中试样也转动,则抛光轨迹为螺旋线如图2,并不是严格的平行于试样轴向的加工痕迹;2.砂带缺乏柔性,对试样倒角处不能进行抛光,而倒角处往往是加工痕迹较重,截面有可能变小的地方;3.砂带属于耗材,制备过程繁琐,成本较高,使用过和未使用过的地方粗糙度存在差异。4、在对板状试样的纵抛过程中,卡盘直接对试样进行固定的话在纵抛过程中,不易保证抛光带与样品为线接触,如果不能始终为线接触,则很难形成平面抛光。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板状试样的纵抛系统,利用柔性抛光材料沿试样轴向进行抛光,能够避免螺旋线的抛光轨迹,另外软硬合适的抛光轮,配合抛光材料能够对试样进行更全方位的抛光。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适用于板状试样的纵抛系统,包括夹持旋转装置、辅助夹具和抛光装置;所述夹持旋转装置包括主轴箱和尾座,所述主轴箱上设有主电机和夹具,所述尾座的也设有夹具,两个夹具相对设置对板状抛光试样进行固定;所述抛光装置包括行进机构和磨抛机构,所述行进机构上承载磨抛机构且实现磨抛机构沿板状抛光试样的轴向移动,磨抛机构包括抛光轮,所述抛光轮与板状抛光试样底部贴合。所述辅助夹具一端连接主轴箱的夹具,另一端连接板状抛光试样,利用辅助夹具保持板状抛光试样与抛光轮之间是线接触;进一步,所述辅助夹具为柱状体,辅助夹具用于夹装板状抛光试样的一端是圆柱夹持端,所述圆柱夹持端内开有圆孔,所述圆孔内装有滚动轴承,滚动轴承内圈套装有试样夹持件,所述试样夹持件的一端为柱体,另一端为板状夹持端,板状夹持端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板,用于对板状材料进行固定。进一步,所述行进机构为水平设置的传动杆,所述传动杆上套装有支撑底座,传动杆和支撑底座之间通过螺纹配合,通过螺纹传动将传动杆的转动转换为支撑底座的直线运动;进一步,所述传动杆采用丝杠,且在丝杠上设置行程开关,用于控制磨抛机构的行程;进一步,所述抛光轮的转轴安装在电推杆上,通过电推杆调节抛光轮与板状抛光试样之间的位置;进一步,所述抛光轮的外圈套装有柔性抛光材料,且在抛光轮的底部设置有磨料仓,在抛光轮旋转的过程中可以从磨料仓中均匀蘸取磨料;进一步,所述柔性抛光材料选用橡胶、帆布或较软的金属,如纯铜或纯铝;进一步,所述磨料为液态磨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所设计的一种适用于板状试样的纵抛系统,采用柔性材料对试样进行抛光处理,柔性抛光材料一方面能够更全面的适应试样的表面结构,例如试样的倒角处也能进行抛光处理;另一方面柔性的抛光材料在更换时只需要将柔性材料进行更换,提高了操作速度,也降低了耗材的使用成本。2、本技术的一种适用于板状试样的纵抛系统是沿着试样的轴向进行抛光处理的,避免了曲线型的抛光轨迹,本技术的抛光能避免径向加工痕迹,有效去除加工过程中引入的残余应力。3、本技术是利用柔性抛光材料与液态磨料对试样进行磨抛,使得整个磨抛过程中试样被的磨抛的程度均匀,避免现有的砂带在磨抛过程中本身的磨损造成对试样磨抛程度的不均匀。4、本技术在对试样进行夹装时,利用辅助夹具对板状试样进行夹装,可以保证在纵抛的过程中,保持板状抛光试样与抛光轮之间为是线接触。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纵抛机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轴向抛光系统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抛光装置工作时与试样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抛光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夹持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夹持结构侧视图;图中,1、夹具,2、后顶尖,3、板状抛光试样,4、传动杆,5、砂带,6、抛光轮,7、磨料仓,8、柔性抛光材料,9、转轴,10、抛光轮电机,11、电推杆,12、支撑底座,13、主轴箱,14、尾座,15、辅助夹具,16、圆柱夹持端,17、板状夹持端,18、滚动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2,本技术所设计的一种适用于板状试样的纵抛系统包括试样夹持旋转装置、辅助夹具和抛光装置,所述试样夹持旋转装置包括主轴箱13和尾座14,所述主轴箱13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尾座14通过滑轨安装在底座上。主轴箱13上设有主电机、与主电机相连的变速机构和夹具1,所述夹具1可以选用卡盘,根据试样具体选择卡盘的类型;尾座14上上设有也设有夹具(1),两个夹具(1)同轴设置,根据板状抛光试样3的长度移动尾座14,两个夹具(1)相对设置可以实现对板状抛光试样3进行固定。如图3、4,在底座上平行设置2根水平的传动杆4,且传动杆4与主轴箱13的主轴同轴设置,具体地,传动杆4采用丝杠,所述传动杆4的一端可以通过传动机构连接主电机,通过主电机为其提供动力;在传动杆4上套装有支撑底座12,传动杆4和支撑底座12之间通过螺纹配合,当传动杆4转动时支撑底座12开始直线运动;在支撑底座12的上表面固定设置2个相同的电推杆11,在2个电推杆11之间竖直设有抛光轮6,抛光轮6的转轴9的两端分别固定在2个电推杆11的顶端;转轴9与板状抛光试样3的轴向垂直,通过调节电推杆11伸缩的长度进而沿竖直方向调节抛光轮6的位置,最终调节抛光轮6与板状抛光试样3接触程度。另外可以在传动杆4上设置行程开关,通过行程开关控制抛光轮6移动的长度,沿轴向对板状抛光试样3进行纵抛。抛光轮6的外圈套装有柔性抛光材料8,所述柔性抛光材料8选用橡胶或绒布;如图5在抛光轮6的底部设置有磨料仓7且磨料仓通过支撑杆与电推杆11的外壳固定相连,磨料仓7为与抛光轮6相配合的弧形槽,磨料仓7内用于放置磨料,磨料选为液态磨料,具体可以采用磨料选为液态磨料,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板状试样的纵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旋转装置、辅助夹具和抛光装置;所述夹持旋转装置包括主轴箱(13)和尾座(14),所述主轴箱(13)上设有主电机和夹具(1),所述尾座(14)的也设有夹具(1),两个夹具(1)相对设置对板状抛光试样(3)进行固定;/n所述抛光装置包括行进机构和磨抛机构,所述行进机构上承载磨抛机构且实现磨抛机构沿板状抛光试样(3)的轴向移动,磨抛机构包括抛光轮(6),所述抛光轮(6)与板状抛光试样(3)底部贴合;/n所述辅助夹具(15)一端连接主轴箱的夹具(1),另一端连接板状抛光试样(3),利用辅助夹具(15)保持板状抛光试样(3)与抛光轮(6)之间是线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板状试样的纵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旋转装置、辅助夹具和抛光装置;所述夹持旋转装置包括主轴箱(13)和尾座(14),所述主轴箱(13)上设有主电机和夹具(1),所述尾座(14)的也设有夹具(1),两个夹具(1)相对设置对板状抛光试样(3)进行固定;
所述抛光装置包括行进机构和磨抛机构,所述行进机构上承载磨抛机构且实现磨抛机构沿板状抛光试样(3)的轴向移动,磨抛机构包括抛光轮(6),所述抛光轮(6)与板状抛光试样(3)底部贴合;
所述辅助夹具(15)一端连接主轴箱的夹具(1),另一端连接板状抛光试样(3),利用辅助夹具(15)保持板状抛光试样(3)与抛光轮(6)之间是线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板状试样的纵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夹具(15)为柱状体,辅助夹具(15)用于夹装板状抛光试样(3)的那一端是圆柱夹持端(16),所述圆柱夹持端(16)内开有圆孔,所述圆孔内装有滚动轴承(18),滚动轴承(18)内圈套装有试样夹持件,所述试样夹持件的一端为柱体,另一端为板状夹持端(17),板状夹持端(17)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板,用于对板状抛光试样(3)进行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国剑范国华刘庆孟庆昌程晓农
申请(专利权)人: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集萃新材料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