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自升式平台全程升降试验的海水冷却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01901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自升式平台全程升降试验的海水冷却方法及系统,船舶在吃水状态时,海底门打开,海水通过海水总管、压载水泵向海水澄清舱以及各个压载水舱供水;船舶在提升状态时,海底门关闭并脱离海面,各个压载水舱内的水通过压载水泵依次交替地送至海水澄清舱,并由海水总管、海水冷却泵送至需海水冷却的设备,升温后的海水回流至压载水舱形成循环;当海水澄清舱内的海水达到设定温度后,由下一个压载水舱提供冷却海水。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保证在船厂港池内进行平台全程升降冷却海水的供应,完成全程升降的调试工作,避免耗费巨资去远海进行调试的情况,而且对原平台管路系统修改量小,方案实施成本低,节约了平台全程升降调试时间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自升式平台全程升降试验的海水冷却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自升式平台安装调试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自升式平台全程升降试验的海水冷却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自升式平台在建造完工后,船厂需要进行平台全程升降试验以此验证升降系统设备工作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全程升降试验即平台完成站桩后,通过升降系统将平台主船体从漂浮吃水状态提升至桩腿最高点,然后再从桩腿最高点下降至漂浮吃水状态。由于船厂港池水深有限,要想最接近理论设计状态进行全程升降试验,就必须将平台拖航至设计水深才行,这样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在港池进行全程升降试验时平台离开水面多达50米甚至更高,平台设计的海水提升系统只满足设计工况下的海水供应要求,要解决全程升降系统在船厂港池进行的先决条件是解决平台冷却海水的供应。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自升式平台全程升降试验的海水冷却方法及系统,能够保证在船厂港池内进行平台全程升降冷却海水的供应,完成全程升降的调试工作,避免耗费巨资去远海进行调试的情况,而且对原平台管路系统修改量小,方案实施成本低,节约了平台全程升降调试时间和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自升式平台全程升降试验的海水冷却方法,船舶在吃水状态时,海底门打开,海水通过海水总管、压载水泵向海水澄清舱以及各个压载水舱供水;船舶在提升状态时,海底门关闭并脱离海面,各个压载水舱内的水通过压载水泵依次交替地送至海水澄清舱,并由海水总管、海水冷却泵送至需海水冷却的设备,升温后的海水回流至压载水舱形成循环;当海水澄清舱内的海水达到设定温度后,由下一个压载水舱提供冷却海水。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自升式平台全程升降试验的海水冷却系统,其包括海底门、海水总管、压载水泵、海水冷却泵、海水澄清舱、多个压载水舱、需海水冷却的设备以及连接各个部件的管道;所述海底门通过第一管道及第一阀门连接至所述海水总管的进水端;所述海水总管的第一出水端通过第二管道及第二阀门连接至所述压载水泵的进水端;所述压载水泵的出水端通过第三管道及第三阀门连接至所述海水澄清舱的进水端,并通过压载进水总管及压载进水支管连接至各个所述压载水舱的进水端,所述压载进水支管上设有进水阀门;各个所述压载水舱的出水端通过压载出水支管及压载出水总管旁通连接至所述第二管道,所述压载出水支管上设有出水阀门;所述海水澄清舱的出水端通过第四管道及第四阀门连接至所述海水总管的进水端;所述海水总管的第二出水端通过第五管道及第五阀门连接至所述海水冷却泵的进水端;所述海水冷却泵的出水端通过冷却管道连接至所述需海水冷却的设备的进水端;所述需海水冷却的设备的出水端通过第六管道及第六阀门旁通连接至所述压载进水总管。作为上述海水冷却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压载水舱设有4个。作为上述海水冷却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的海水冷却系统包括第一舷外排水管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舷外排水管上的第一排水阀门,所述第一舷外排水管的进水端旁通连接至所述第三管道,所述第一舷外排水管的出水端伸至舷外。作为上述海水冷却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的海水冷却系统包括第二舷外排水管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舷外排水管上的第二排水阀门,所述第二舷外排水管的进水端旁通连接至所述第六管道,所述第二舷外排水管的出水端伸至舷外。实施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自升式平台全程升降试验的海水冷却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对平台自身的压载系统和海水冷却系统进行优化,使压载水舱中的海水可以输送至海水冷却系统,海水冷却系统产生的高温海水再排放至压载水舱中进行冷却,以此循环利用,保证了在船厂港池内进行平台全程升降冷却海水的供应,完成全程升降的调试工作,避免耗费巨资去远海进行调试的情况,而且对原平台管路系统修改量小,方案实施成本低,节约了平台全程升降调试时间和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自升式平台全程升降试验的海水冷却系统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机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应当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一种用于自升式平台全程升降试验的海水冷却方法,船舶在吃水状态时,海底门1打开,海水通过海水总管2、压载水泵3向海水澄清舱4以及各个压载水舱5供水;船舶在提升状态时,海底门1关闭并脱离海面,各个压载水舱5内的水通过压载水泵3依次交替地送至海水澄清舱4,并由海水总管2、海水冷却泵6送至需海水冷却的设备7,升温后的海水回流至压载水舱5形成循环;当海水澄清舱4内的海水达到设定温度后,由下一个压载水舱5提供冷却海水。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自升式平台全程升降试验的海水冷却方法,其通过对平台自身的压载系统和海水冷却系统进行优化,使压载水舱5中的海水可以输送至海水冷却系统,海水冷却系统产生的高温海水再排放至压载水舱5中进行冷却,以此循环利用,保证了在船厂港池内进行平台全程升降冷却海水的供应,完成全程升降的调试工作,避免耗费巨资去远海进行调试的情况,而且对原平台管路系统修改量小,方案实施成本低,节约了平台全程升降调试时间和成本。需要说明的是,设计时,需要计算平台全程升降时间内所有设备的冷却海水用量,通过平台的升降负载及空船重量计算能承载的多余重量与冷却海水用量进行比较,判断可携带海水量。为更好地实施上述的海水冷却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自升式平台全程升降试验的海水冷却系统,其包括海底门1、海水总管2、压载水泵3、海水澄清舱4、多个压载水舱5、海水冷却泵6、需海水冷却的设备7以及连接各个部件的管道;所述海底门1通过第一管道8及第一阀门9连接至所述海水总管2的进水端;所述海水总管2的第一出水端通过第二管道10及第二阀门11连接至所述压载水泵3的进水端;所述压载水泵3的出水端通过第三管道12及第三阀门13连接至所述海水澄清舱4的进水端,并通过压载进水总管14及压载进水支管15连接至各个所述压载水舱5的进水端,所述压载进水支管15上设有进水阀门16;各个所述压载水舱5的出水端通过压载出水支管17及压载出水总管18旁通连接至所述第二管道10,所述压载出水支管17上设有出水阀门19;所述海水澄清舱4的出水端通过第四管道20及第四阀门21连接至所述海水总管2的进水端;所述海水总管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自升式平台全程升降试验的海水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船舶在吃水状态时,海底门打开,海水通过海水总管、压载水泵向海水澄清舱以及各个压载水舱供水;船舶在提升状态时,海底门关闭并脱离海面,各个压载水舱内的水通过压载水泵依次交替地送至海水澄清舱,并由海水总管、海水冷却泵送至需海水冷却的设备,升温后的海水回流至压载水舱形成循环;当海水澄清舱内的海水达到设定温度后,由下一个压载水舱提供冷却海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自升式平台全程升降试验的海水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船舶在吃水状态时,海底门打开,海水通过海水总管、压载水泵向海水澄清舱以及各个压载水舱供水;船舶在提升状态时,海底门关闭并脱离海面,各个压载水舱内的水通过压载水泵依次交替地送至海水澄清舱,并由海水总管、海水冷却泵送至需海水冷却的设备,升温后的海水回流至压载水舱形成循环;当海水澄清舱内的海水达到设定温度后,由下一个压载水舱提供冷却海水。


2.一种用于自升式平台全程升降试验的海水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海底门、海水总管、压载水泵、海水冷却泵、海水澄清舱、多个压载水舱、需海水冷却的设备以及连接各个部件的管道,
所述海底门通过第一管道及第一阀门连接至所述海水总管的进水端;
所述海水总管的第一出水端通过第二管道及第二阀门连接至所述压载水泵的进水端;
所述压载水泵的出水端通过第三管道及第三阀门连接至所述海水澄清舱的进水端,并通过压载进水总管及压载进水支管连接至各个所述压载水舱的进水端,所述压载进水支管上设有进水阀门;
各个所述压载水舱的出水端通过压载出水支管及压载出水总管旁通连接至所述第二管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小康沈健裴史帅张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