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胶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1660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振动胶囊,包括外壳,固定于所述外壳内的振动源、与所述振动源电性连接的电池单元、控制单元;所述振动源、所述电池单元均与所述控制单元通讯连接;所述电池单元为柔性电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振动胶囊,采用柔性电池,其形状便于根据所述振动胶囊内部的空间进行适用性定制,扩大了振动源的选择范围,为采用复杂的振动源、提供多维度的振动形式提供了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振动胶囊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振动胶囊。
技术介绍
振动胶囊是一种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治疗型胶囊装置,对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有很好的效果。振动胶囊通常包括外壳,固定于所述外壳内的振动源、与所述振动源电性连接的电池单元、控制单元,通过振动源的振动带动胶囊振动进而对胃肠道粘膜进行刺激。其中,振动源和电池单元属于体积较大的元件,现有的电池单元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振动源的选择、数量和安装位置等,无法实现多维度的振动形式。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振动胶囊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振动胶囊。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振动胶囊,包括外壳,固定于所述外壳内的振动源、与所述振动源电性连接的电池单元、控制单元;所述振动源、所述电池单元均与所述控制单元通讯连接;所述电池单元为柔性电池。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单元为软质铝包电池。进一步地,所述振动源包括:第一电机、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的第一转轴上的第一偏心块;第二电机、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机的第二转轴上的第二偏心块;所述第一偏心块和所述第二偏心块分别位于所述振动胶囊沿轴向的两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串联或并联后与所述控制单元通讯连接;或,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通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机的角速度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角速度相同或不同。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位于同一直线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偏心块位于所述第一电机背离所述第二电机的一侧,所述第二偏心块位于所述第二电机背离所述第一电机的一侧,所述电池单元和所述控制单元位于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振动源包括至少一个线性马达,至少一个所述线性马达沿所述振动胶囊的轴向或径向延伸。进一步地,所述振动胶囊还包括将所述振动源固定于所述外壳内部的固定结构件;所述振动源包括沿所述振动胶囊的轴向延伸的一个所述线性马达,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沿所述振动胶囊的轴向位于所述固定结构件的一侧的PCB板、与所述PCB板电性连接的干簧管,所述线性马达、所述PCB板均与所述电池单元电性连接;或,所述振动源包括沿所述振动胶囊的径向延伸的一个所述线性马达,所述线性马达位于所述振动胶囊沿轴向的中间位置处,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沿振动胶囊的轴向位于所述线性马达的一侧的PCB板、与所述PCB板电性连接的干簧管,所述线性马达、所述PCB板均与所述电池单元电性连接;或,所述振动源包括沿所述振动胶囊的径向延伸的一个所述线性马达,所述线性马达位于所述振动胶囊轴向的一端,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沿振动胶囊的轴向位于所述振动胶囊另一端的PCB板、与所述PCB板电性连接的干簧管,所述线性马达、所述PCB板均与所述电池单元电性连接;或,所述振动源包括沿所述振动胶囊的径向延伸的两个所述线性马达,两个所述线性马达分别位于所述振动胶囊沿轴向的两端,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沿所述振动胶囊的轴向位于所述两个线性马达之间的PCB板、与所述PCB板电性连接的干簧管,所述线性马达、所述PCB板均与所述电池单元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振动源包括位于所述振动胶囊沿轴向的一端的偏心轮电机,所述电池单元及所述控制单元位于所述偏心轮电机沿所述振动胶囊轴向的一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振动胶囊,采用柔性电池,其形状便于根据所述振动胶囊内部的空间进行适用性定制,扩大了振动源的选择范围,为采用复杂的振动源、提供多维度的振动形式提供了便利。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振动胶囊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在所述第一偏心块的振动与所述第二偏心块的振动不存在相位差时,振动胶囊的振动形式示意图,箭头表示振动加速度方向;图3是在所述第一偏心块的振动与所述第二偏心块的振动存在相位差时,某一时刻,振动胶囊的振动形式示意图,箭头表示振动加速度方向;图4是振动胶囊在所述第一偏心块相对所述第二偏向块的偏转角度为θ时,某一时刻,振动胶囊的振动形式示意图,箭头表示振动加速度方向;图5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振动胶囊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振动胶囊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振动胶囊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振动胶囊的结构示意图。100-振动胶囊,1-外壳,11-端盖,12-中壳,13-外壳内部,2-固定结构件,21-第一卡持壁,22-第二卡持壁,3-振动源,311-第一电机,312-第二电机,313-线性马达,321-第一转轴,322-第二转轴,331-第一偏心块,332-第二偏心块,4-电池单元,5-控制单元,51-PCB板,52-干簧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在本技术的各个图示中,为了便于图示,结构或部分的某些尺寸会相对于其它结构或部分夸大,因此,仅用于图示本技术的主题的基本结构。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振动胶囊100,其包括外壳1、固定于所述外壳内部13的固定结构件2、振动源3、电池单元4及控制单元5。所述振动源3、所述电池单元4、所述控制单元5通过所述固定结构件2固定于所述外壳1内。所述外壳1采用生物兼容性材料,至少包括相互拼接的两部分,如包括中壳12、位于所述中壳12两端的两个端盖11,三者通过生物相容性胶粘剂或者激光焊接加工合为一体。所述固定结构件2的形状及其与所述外壳1的装配方式不限,只要能够将所述振动源3、所述电池单元4、所述控制单元5进行有效的固定即可。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振动源3包括第一电机311、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311的第一转轴321上的第一偏心块331、第二电机312、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机312的第二转轴322上的第二偏心块332。所述第一偏心块331和所述第二偏心块332分别位于所述振动胶囊100沿轴向的两端。所述第一电机311工作时,驱动所述第一偏心块331转动,所述第二电机312工作时驱动所述第二偏心块332转动,使得所述振动胶囊100的两端可同时振动,从而保证与所述振动胶囊100两端接触的组织接收到的振动能量均匀。优选地,所述第一转轴321和所述第二转轴322位于同一直线上,对振动形式的控制更为精确。所述第一偏心块331位于所述第一电机311背离所述第二电机312的一侧,所述第二偏心块332位于所述第二电机312背离所述第一电机311的一侧。所述电池单元4和所述控制单元5位于所述第一电机311和所述第二电机312之间;使得所述振动胶囊100中的线路布局较为简洁,且整体配重较为均匀,对振动形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振动胶囊,包括外壳,固定于所述外壳内的振动源、与所述振动源电性连接的电池单元、控制单元;所述振动源、所述电池单元均与所述控制单元通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元为柔性电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振动胶囊,包括外壳,固定于所述外壳内的振动源、与所述振动源电性连接的电池单元、控制单元;所述振动源、所述电池单元均与所述控制单元通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元为柔性电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元为软质铝包电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振动胶囊,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源包括:
第一电机、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的第一转轴上的第一偏心块;
第二电机、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机的第二转轴上的第二偏心块;
所述第一偏心块和所述第二偏心块分别位于所述振动胶囊沿轴向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振动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串联或并联后与所述控制单元通讯连接;或,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通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振动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角速度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角速度相同或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振动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位于同一直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振动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心块位于所述第一电机背离所述第二电机的一侧,所述第二偏心块位于所述第二电机背离所述第一电机的一侧,所述电池单元和所述控制单元位于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振动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源包括至少一个线性马达,至少一个所述线性马达沿所述振动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雷段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安翰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