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胶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1660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振动胶囊,包括外壳,固定于所述外壳内的振动源、与所述振动源电性连接的电池单元、控制单元;所述振动源、所述电池单元均与所述控制单元通讯连接;所述振动源包括电机、与所述电机的转轴连接的第一偏心块和第二偏心块;所述第一偏心块和所述第二偏心块分别位于所述振动胶囊沿轴向的两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所述第一偏心块和所述第二偏心块分别设置于所述振动胶囊沿轴向的两端,所述电机工作时,同时驱动所述第一偏心块和所述第二偏心块转动,使得所述振动胶囊的两端可同时振动,从而保证与所述振动胶囊两端接触的组织接收到的振动能量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振动胶囊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两端可同时振动的振动胶囊。
技术介绍
振动胶囊是一种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治疗型胶囊装置,对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有很好的效果。振动胶囊通常包括偏心块电机、控制板、电池,通过偏心块电机的转动,带动胶囊振动进而对胃肠道粘膜进行刺激。偏心块电机通常包括电机、由电机驱动的偏心块;现有技术中,偏心块处于振动胶囊沿轴向的一端,振动胶囊处于振动状态时,只有一端的振动强度达到设计的要求,而另一端的振动强度较弱,因此胶囊两端对接触组织振动不均匀,无法最大化的发挥振动胶囊的振动刺激作用。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振动胶囊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端可同时振动的振动胶囊。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振动胶囊,包括外壳,固定于所述外壳内的振动源、与所述振动源电性连接的电池单元、控制单元;所述振动源、所述电池单元均与所述控制单元通讯连接;所述振动源包括电机、与所述电机的转轴连接的第一偏心块和第二偏心块;所述第一偏心块和所述第二偏心块分别位于所述振动胶囊沿轴向的两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偏心块相对所述第二偏心块的偏转角度为θ,0°≤θ≤180°。进一步地,所述电机位于所述振动胶囊沿轴向的中间位置处,所述转轴包括分别延伸至所述振动胶囊在轴向上的两端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偏心块固定于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二偏心块固定于所述第二转轴上。进一步地,所述电机为双输出轴电机,两个输出轴分别为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转轴;或,所述电机为包含所述第一转轴的单输出轴电机,所述第二转轴通过传动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单元为柔性电池。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单元为软质铝包电池。进一步地,所述电机位于所述振动胶囊沿轴向的中间位置处,所述电池单元位于所述电机沿径向的一侧。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沿轴向位于所述电机的一侧的PCB板,所述PCB板上具有供所述转轴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一偏心块位于所述PCB板背向所述电机的一侧。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电性连接于所述PCB板朝向所述电机的一侧的干簧管。进一步地,所述干簧管位于所述电机沿径向的一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振动胶囊,通过将所述第一偏心块和所述第二偏心块分别设置于所述振动胶囊沿轴向的两端,所述电机工作时,同时驱动所述第一偏心块和所述第二偏心块转动,使得所述振动胶囊的两端可同时振动,从而保证与所述振动胶囊两端接触的组织接收到的振动能量均匀。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振动胶囊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在所述第一偏心块的振动与所述第二偏心块的振动不存在相位差时,振动胶囊的振动形式示意图,箭头表示振动加速度方向;图3是在所述第一偏心块的振动与所述第二偏心块的振动存在相位差时,某一时刻,振动胶囊的振动形式示意图,箭头表示振动加速度方向;图4是振动胶囊在所述第一偏心块相对所述第二偏向块的偏转角度为θ时,某一时刻,振动胶囊的振动形式示意图,箭头表示振动加速度方向。100-振动胶囊,1-外壳,11-端盖,12-中壳,2-固定结构件,3-振动源,31-电机,321-第一转轴,322-第二转轴,331-第一偏心块,332-第二偏心块,4-电池单元,5-控制单元,51-PCB板,52-干簧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在本技术的各个图示中,为了便于图示,结构或部分的某些尺寸会相对于其它结构或部分夸大,因此,仅用于图示本技术的主题的基本结构。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振动胶囊100,其包括外壳1、固定于所述外壳1内的固定结构件2、振动源3、电池单元4及控制单元5。所述振动源3、所述电池单元4、所述控制单元5通常通过所述固定结构件2固定于所述外壳1内。所述外壳1采用生物兼容性材料,至少包括相互拼接的两部分,如包括中壳12、位于所述中壳12两端的两个端盖11,三者通过生物相容性胶粘剂或者激光焊接加工合为一体。所述固定结构件2的形状、与所述外壳1的装配方式不限,只要能够将所述振动源3、所述电池单元4、所述控制单元5进行有效的固定即可。所述振动源3包括电机31、与所述电机31的转轴连接的第一偏心块331和第二偏心块332;所述第一偏心块331和所述第二偏心块332分别位于所述振动胶囊100沿轴向的两端。所述电机31工作时,同时驱动所述第一偏心块331和所述第二偏心块332转动,使得所述振动胶囊100的两端可同时振动,从而保证与所述振动胶囊100两端接触的组织接收到的振动能量均匀。所述电机31位于所述振动胶囊100沿轴向的中间位置处,所述转轴包括分别延伸至所述振动胶囊100在轴向上的两端的第一转轴321和第二转轴322。所述第一偏心块331固定于所述第一转轴321上,所述第二偏心块332固定于所述第二转轴322上。优选地,所述第一转轴321和所述第二转轴322位于同一直线上,对振动形式的控制更为精确。所述电机31与所述第一转轴321、所述第二转轴322的组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所述电机31为双输出轴电机31,两个输出轴分别为所述第一转轴321、所述第二转轴322;或,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电机为仅包含所述第一转轴的单输出轴电机,所述第二转轴通过传动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并与所述第一转轴同步转动。所述传动结构包括但不限于行星轮组合、机械固定件等。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偏心块331相对所述第二偏心块332的偏转角度为θ,0°≤θ≤180°。所述第一偏心块331相对所述第二偏心块332的偏转角度指的是,所述第一偏心块331沿所述转轴在所述第二偏心块332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偏心块332的夹角。如图2所示,θ=0时,所述第一偏心块331的振动与所述第二偏心块332的振动为同步振动,两者之间无相位差。如图3和图4所示,θ>0时,所述第一偏心块331的振动与所述第二偏心块332的振动存在相位差,两端的振动形式不同,因此通过调节θ的大小可实现不同的振动形式。所述电池单元4为柔性电池,例如软质铝包电池,其形状可根据所述振动胶囊100内部的空间进行适应性变化。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单元4位于所述电机31沿径向的一侧,且与位于所述电机31沿轴向的一侧的PCB板(printedcircuitboard,印制电路板)51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单元5与所述振动源3、所述电池单元4均为通讯连接,以控制所述振动胶囊100的工作状态。具体地,所述控制单元5包括沿轴向位于所述电机31的一侧的PCB板51,所述PCB板51通常通过PCB板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振动胶囊,包括外壳,固定于所述外壳内的振动源、与所述振动源电性连接的电池单元、控制单元;所述振动源、所述电池单元均与所述控制单元通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源包括电机、与所述电机的转轴连接的第一偏心块和第二偏心块;所述第一偏心块和所述第二偏心块分别位于所述振动胶囊沿轴向的两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振动胶囊,包括外壳,固定于所述外壳内的振动源、与所述振动源电性连接的电池单元、控制单元;所述振动源、所述电池单元均与所述控制单元通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源包括电机、与所述电机的转轴连接的第一偏心块和第二偏心块;所述第一偏心块和所述第二偏心块分别位于所述振动胶囊沿轴向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心块相对所述第二偏心块的偏转角度为θ,0°≤θ≤1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位于所述振动胶囊沿轴向的中间位置处,所述转轴包括分别延伸至所述振动胶囊在轴向上的两端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偏心块固定于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二偏心块固定于所述第二转轴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振动胶囊,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为双输出轴电机,两个输出轴分别为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转轴;
或,所述电机为包含所述第一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雷段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安翰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