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云台减震救护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1630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救护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云台减震救护车架,包括下移动床和上担架床,所述下移动床上端设置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上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上担架床可拆卸连接;下移动床下端设置支撑腿,所述支撑腿上端铰接下移动床、中部铰接折叠连杆、下端设置有万向轮,所述折叠连杆铰接下移动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上担架床和下移动床形成双层床体结构,双层床体结构之间的减震装置,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稳定性更好,下移动床的便于折叠抬运至救护车内,易操作,更便于抬运患者,避免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云台减震救护车架
本技术涉及医疗救护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云台减震救护车架。
技术介绍
现代社会医疗系统发达,救援设备越来越高端智能,救护系统趋近完善,但当前我国救护体系下仍存在以下问题:救护车救援时存在救援时间分配问题(家属准备不及时,医护人员分析病情时间不够);救援过程中存在二次伤害风险的风险,例如,在上下楼抬担架床搬运病患过程中,难以避免地受场地的影响,会造成担架床不稳定,易对患者产生不利影响,增加患者的痛苦。在追求及时救援的同时,病人抬运情况尤为关键,考虑不当会对患有特殊疾病的病人造成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担架床抬运过程不稳定易对患者产生二次伤害的问题,提供一种云台减震救护车架,稳定性更好,便于折叠抬运至救护车内,易操作,更便于抬运患者,避免二次伤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云台减震救护车架,包括下移动床和上担架床,所述下移动床上端设置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上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上担架床可拆卸连接;下移动床下端设置支撑腿,所述支撑腿上端铰接下移动床、中部铰接折叠连杆、下端设置有万向轮,所述折叠连杆铰接下移动床。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上端设置有轨道,所述上担架床下端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与轨道滑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轨道和滑轨的两侧为便于定位的凹凸曲面。进一步地,所述轨道和滑轨上均开设有连接孔,轨道和滑轨通过螺栓穿过两个连接孔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上担架床的下端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位于滑轨的端部,用于检测滑轨和轨道之间的压力。进一步地,所述上担架床的头端铰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下移动床之间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固定端铰接至下移动床,伸缩端铰接至支撑架。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器、语音识别模块、激光雷达和驱动电机,所述语音识别模块和激光雷达连接控制器,将语音信号和位置信号输送至控制器,控制器连接伸缩杆和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对应万向轮设置,与万向轮传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减震装置为弹簧。进一步地,所述上担架床上设置有交叉式安全带。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下移动床上端设置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上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上担架床可拆卸连接,通过上担架床与下移动床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形成本技术的双层床体结构,同时减震装置位于上担架床与下移动床之间,也便于减震装置的安装,使本救护车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能保证病人在运送过程中更加稳定,最大程度避免二次伤害。支撑腿可折叠,便于本技术折叠态运至救护车内,易操作;通过驱动电机带动万向轮运动,对于医护人员使用本技术更为省时省力,具有更高的救护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云台减震救护车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是本技术一种云台减震救护车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是本技术的滑轨和轨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号为:1为上担架床,101为支撑架,2为下移动床,3为减震装置,4为连接板,5为滚轮,6为支撑腿,7为折叠连杆,8为万向轮,9为滑轨,10为轨道,11为伸缩杆,12为控制器,13为驱动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头端”是指在使用状态下患者头部所在的位置为“头端”,“尾端”与“头端”相对,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云台减震救护车架,包括下移动床2和上担架床1,所述下移动床2上端设置有减震装置3,所述减震装置3上设置有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与上担架床1可拆卸连接,通过上担架床1与下移动床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形成本技术的双层设计,同时减震装置位于上担架床1与下移动床之间,也便于减震装置3的安装,使本救护车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能保证病人在运送过程中更加稳定,最大程度避免二次伤害。具体的,所述减震装置3为弹簧。下移动床2下端设置有滚轮5和支撑腿6,所述支撑腿6上端铰接下移动床2、中部铰接折叠连杆7、下端设置有万向轮8,所述折叠连杆7铰接下移动床2,在折叠连杆7的作用下,可带动支撑腿6相对下移动床2实现折叠和打开的状态,具体的,折叠连杆7设置在支撑腿6朝向救护车架尾端的方向,在救护车架搬运会救护车上的过程中,也便于支撑腿6快速折叠,医护人员操作方便,为抢救病人节约处宝贵的时间。所述上担架床1上设置有交叉式安全带,交叉式安全带对患者进行保护,保证患者的平稳及安全,及时、高效的保护患者,确保患者在担架床上的安全。起到固定患者的作用,确保医疗行动有条不紊的进行,最大程度上保证患者安全,保障医疗系统的运行。上担架床1还配备有颈托,可移动拆卸颈托以方便舒适保证患者需要,并以柔软度对病患颈部进行保护。具体的,所述连接板4上端设置有轨道10,所述上担架床1下端设置有滑轨9,所述滑轨9与轨道10滑动连接。如图3所示,所述轨道10和滑轨9的两侧为便于定位的凹凸曲面,轨道10和滑轨9的下部均包括水平设置的平板和位于平板两侧的向上的弧形过渡段;轨道10和滑轨9两侧的中部和上部形成便于定位的凹凸曲面,其中,轨道10的上部为“L”形结构,“L”形结构的水平段位于上方,竖直段位于下方,通过“<”结构连接弧形过渡段;滑轨9的上部为“<”结构,“<”结构的上部固定连接至上担架床1上,“<”结构的劣弧角与轨道10的“L”形结构相接触。通过滑轨9和轨道10,将上担架床1安装至连接板4上。为便于轨道10和滑轨9的固定,所述轨道10和滑轨9上均开设有连接孔,轨道10和滑轨9通过螺栓穿过两个连接孔固定连接,为便于该螺栓的存放和取用,该螺栓在未使用状态下是通过卡扣卡固在下移动床2上。为提高本技术的安全性,对滑轨9和轨道10固定状态进行检测,所述上担架床1的下端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位于滑轨9的端部,用于检测滑轨9和轨道10之间的压力,当滑轨9和轨道10固定连接时,压力传感器显示的指示灯亮,也能够迅速反应出上担架床1与下移动床2是否安全固定,确保在运送过程,安全平稳的将病人送至医院。进一步地,所述上担架床1的头端铰接有支撑架101,所述支撑架101与下移动床2之间设置有伸缩杆11,所述伸缩杆11的固定端铰接至下移动床2,伸缩端铰接至支撑架101,本实施例中伸缩杆11采用液压伸缩杆,通过伸缩杆11的伸长,驱动支撑架101相对上担架床1升起,对于躺在床上的患者而言,自动抬起上半身,呈坐姿状态。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一种云台减震救护车架,还包括控制器12、语音识别模块、激光雷达和驱动电机13,控制器12、语音识别模块、激光雷达均设置在下移动床2上,所述语音识别模块和激光雷达连接控制器12,将语音信号和位置信号输送至控制器12,控制器12连接伸缩杆11和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云台减震救护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下移动床(2)和上担架床(1),所述下移动床(2)上端设置有减震装置(3),所述减震装置(3)上设置有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与上担架床(1)可拆卸连接;下移动床(2)下端设置支撑腿(6),所述支撑腿(6)上端铰接下移动床(2)、中部铰接折叠连杆(7)、下端设置有万向轮(8),所述折叠连杆(7)铰接下移动床(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云台减震救护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下移动床(2)和上担架床(1),所述下移动床(2)上端设置有减震装置(3),所述减震装置(3)上设置有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与上担架床(1)可拆卸连接;下移动床(2)下端设置支撑腿(6),所述支撑腿(6)上端铰接下移动床(2)、中部铰接折叠连杆(7)、下端设置有万向轮(8),所述折叠连杆(7)铰接下移动床(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云台减震救护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4)上端设置有轨道(10),所述上担架床(1)下端设置有滑轨(9),所述滑轨(9)与轨道(10)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云台减震救护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10)和滑轨(9)的两侧为便于定位的凹凸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云台减震救护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10)和滑轨(9)上均开设有连接孔,轨道(10)和滑轨(9)通过螺栓穿过两个连接孔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云台减震救护车架,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诗豪胡博周敏张志伟贺亚玺唐天岳王家祥温小令葛书铭张原宁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