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1078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7: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婴儿车(10),可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变形,该婴儿车(10)具备:握把(15);第1连杆部件(31),可转动地连接于握把(15);后腿(24),可转动地连接于第1连杆部件(31);前腿(22),可转动地连接于后腿(24),后腿(24)具有:连接基部(24a),与第1连杆部件(31)及前腿(22)连接;后腿部(24b),从连接基部(24a)中连向第1连杆部件(31)的连接位置和连向前腿(22)的连接位置之间伸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婴儿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变形的婴儿车。
技术介绍
具有握把、扶手、前腿及后腿的婴儿车(例如,JP2004-237784A)被广泛地供于使用。在该婴儿车中,扶手的后端可摆动地连接于握把。扶手具有一对侧壁部和连结在一对侧壁部之间的上壁部,作为整体向下方开口。后腿及前腿从下方伸入扶手内,在其上端部枢轴连接于扶手。这样的前腿及后腿可以相对于扶手以较大的角度范围转动,由此能够缩小婴儿车在折叠状态下的尺寸。然而,由于婴儿车的设计性或座席构成等的限制,有时无法采用向下方开口的形状作为扶手的形状。而另一方面,折叠状态下的尺寸的小型化是婴儿车的普遍性课题,为了解决该课题,扩大前腿或后腿等构成要件间的可转动的范围是有效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考虑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通过增大构成要件间的可转动角度以缩小婴儿车在折叠状态下的尺寸。本专利技术的第1婴儿车,可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变形,具备:握把;第1连杆部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握把;后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1连杆部件;前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后腿,所述后腿具有:连接基部,与所述第1连杆部件及所述前腿连接;后腿部,从所述连接基部中连向所述第1连杆部件的连接位置和连向所述前腿的连接位置之间伸出。在本专利技术的第1婴儿车中也可以为,所述连接基部具有与所述后腿部伸出的方向不平行的长度方向。在本专利技术的第1婴儿车中也可以为,所述第1连杆部件的包括连向所述后腿的连接位置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后腿的所述连接基部以及所述前腿的包括连向所述后腿的连接位置的至少一部分呈线状排列。本专利技术的第1婴儿车也可以还具备:第2连杆部件,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握把及所述后腿;第3连杆部件,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前腿、所述握把或所述第2连杆部件。在本专利技术的第1婴儿车中也可以为,所述前腿具有:前腿框架,具有与所述后腿连接的一对前腿侧部及连结所述一对前腿侧部的前腿连结部;板部件,由包括所述前腿侧部及所述一对前腿侧部的连向所述前腿连结部的连接位置的至少一部分来支承。在本专利技术的第1婴儿车中也可以为,所述板部件具有:缓斜面部,至少被所述前腿连结部支承;陡斜面部,从后方与所述缓斜面部连接,所述缓斜面部及所述陡斜面部朝向后方向上倾斜,所述缓斜面部的相对于行走面的倾斜角度小于所述陡斜面部的相对于行走面的倾斜角度。本专利技术的第1婴儿车也可以还具备前轮保持体,被所述前腿支承,包括前轮,所述缓斜面部也可以位于所述前轮的上方。本专利技术的第2婴儿车也可以具备:婴儿车主体,具有所述握把、所述前腿、所述后腿、所述第1连杆部件、所述第2连杆部件及所述第3连杆部件;座席,被所述婴儿车主体支承,所述第1连杆部件也可以具有保持部件,可装卸地保持所述座席。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通过增大构成要件间的可转动角度从而缩小婴儿车在折叠状态下的尺寸。附图说明图1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图,是示出处于展开状态的婴儿车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婴儿车的侧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婴儿车的连杆部件的立体图。图4是图3所示的连杆部件的侧视图。图5是图1所示的婴儿车的板部件的沿婴儿车的前后方向的宽度方向中心面的剖视图。图6是示出图1所示的婴儿车的折叠状态的侧视图。图7是对应于图4的图,是图5所示的婴儿车的连杆部件的侧视图。图8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图,是示出处于展开状态的婴儿车的立体图。图9是图8所示的婴儿车的侧视图。图10是图8所示的婴儿车中的婴儿车主体和座席的连接部分的立体图。图11是示出安装于图10所示的婴儿车主体的保持部件的立体图。图12A是示出图10所示的座席的连接部件的立体图。图12B是示出图12A所示的连接部件的内部的图。图12C是示出图12A所示的连接部件的内部的图。图13是示出图8所示的婴儿车的折叠状态的侧视图。图14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图,是示出处于展开状态的婴儿车的立体图。图15是示出安装于车辆的座席的儿童座椅的侧视图。图16是示出保持在保持部件的适配器和支承在适配器的儿童座椅的侧视图。图17是示出适配器的整体构成的立体图。图18A是示出连接部件的内部的图。图18B是示出连接部件的内部的图。图19是示出图14所示的婴儿车的折叠状态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第1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及图2从婴儿车10的整体构成开始说明。在图1及图2中示出了婴儿车10的整体构成。如图1所示,在第1实施方式中的婴儿车10整体以沿前后方向的宽度方向中心面为中心而呈大致对称的结构。如图1及图2所示,婴儿车10具有构成框架的婴儿车主体11、和被婴儿车主体11支承的座席40。另外,在婴儿车主体11设有篷100,以保护就坐在座席40的婴幼儿免受日照和风的影响。接着,参照图1~图7说明婴儿车主体11的整体构成。图3中示出了处于展开状态的婴儿车主体11的连杆部件。图4是图3所示的连杆部件从婴儿车10的内侧沿婴儿车10的宽度方向观察到的侧视图。另外,在图5中示出了沿前腿22的上述宽度方向中心面的截面。另外,在图6中示出了处于折叠状态的婴儿车10。另外,图7是对应于图4的图,也是图6所示的连杆部件从婴儿车10的内侧沿婴儿车10的宽度方向观察到的侧视图。如正广泛普及的那样(例如,JP2005-082082A和JP2006-117012A),婴儿车主体11构成为可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变形,能够从图1及图2所示的展开状态折叠至图6所示的折叠状态,并且能够从折叠状态展开至展开状态。婴儿车主体11包括握把15,操作者(监护人)从婴幼儿的背面侧握住握把15来操纵婴儿车10,从而能够以婴幼儿朝向行进方向的前方的方式使婴儿车10行走。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相对于婴儿车10及婴儿车主体11的“前”、“后”、“上”、“下”、“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的用语表示以操纵处于展开状态的婴儿车10的操作者为基准的“前”、“后”、“上”、“下”、“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更具体地,婴儿车10的“前后方向”是指连结图1中纸面的左下和右上的方向,且相当于图2中纸面的左右方向。并且,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前”是指操纵婴儿车10的操作者面向的一侧,图1中纸面的左下侧和图2中纸面的左侧为婴儿车10的前侧。另一方面,婴儿车10的“上下方向”是指与前后方向正交并且与接地面(行走面)S正交的方向。因此,在接地面为水平面的情况下,“上下方向”是指垂直方向。另外,“宽度方向”或“车宽方向”是指横向,是与“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的任一方向均正交的方向。进一步地,对于“右”及“左”,也分别表示以操纵婴儿车10的操作者为基准的横向或宽度方向的“右”及“左”。另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婴儿车,能够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变形,其特征在于,具备:/n握把;/n第1连杆部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握把;/n后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1连杆部件;/n前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后腿,/n所述后腿具有:连接基部,与所述第1连杆部件及所述前腿连接;后腿部,从所述连接基部中连向所述第1连杆部件的连接位置和连向所述前腿的连接位置之间伸出。/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913 JP 2017-1760271.一种婴儿车,能够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变形,其特征在于,具备:
握把;
第1连杆部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握把;
后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1连杆部件;
前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后腿,
所述后腿具有:连接基部,与所述第1连杆部件及所述前腿连接;后腿部,从所述连接基部中连向所述第1连杆部件的连接位置和连向所述前腿的连接位置之间伸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基部具有与所述后腿部伸出的方向不平行的长度方向。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连杆部件的包括连向所述后腿的连接位置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后腿的所述连接基部以及所述前腿的包括连向所述后腿的连接位置的至少一部分呈线状排列。


4.如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第2连杆部件,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握把及所述后腿;
第3连杆部件,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前腿、所述握把或所述第2连杆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浅野顺一
申请(专利权)人:康贝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