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兰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日光温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08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日光温室。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包括储热保温墙和与保温墙相连的侧墙,一端固定于保温墙上或者固定于保温墙上设置的后屋面板,另一端设置于地面的棚架,覆盖于棚架上的透明塑料膜,以及置于保温墙上并可展开覆盖于透明塑料膜上保温覆盖物。本发明专利技术是通过在现有的带三面墙体日光温室的后保温墙体后再设置一阴棚实现。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中墙上均匀设置带有可关闭的窗扇的上排气窗和下通气孔。(*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农艺设施,确切讲是一种日光温室。本专利技术中包括储热保温墙和与保温墙相连的侧墙,一端固定于保温墙上或者固定于保温墙上设置的后屋面板,另一端设置于地面的棚架,覆盖于棚架上的透明塑料膜,以及置于保温墙上并可展开覆盖于透明塑料膜上保温覆盖物。为解决农业生产中无法对各种环境参数进行控制而发展起来的温室技术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80年代中期我国东北地区专利技术了第一代节能日光温室,这种温室是以三面厚土墙为温室顶部结构的支承和保温结构,以塑料薄膜为温室的顶部覆盖材料的单屋面塑料大棚。由于这种温室成本低廉、建造技术简便和保温效果好,使其得以在全国许多地区迅速普及,它基本上解决了我国北方地区寒冬季节不用人工加热进行蔬菜反季节生产的问题。近年由甘肃省农业科技人员根据第一代节能日光温室发展现状和多年的经验研究,在对一些温室参数进行改进和优选的基础上完成了第二代节能日光温室,其保温能力进一步提高,基本上达到了温室种植全年均衡生产的目的。但现有日光温室有如下几方面的不足1、由于温室保温墙的遮阳作用,使每个温室后部有约3~5米遮阴区域,根据计算这一遮阴区域的面积相当于现用温室面积的51%左右,这块土地在秋季至来年春季期间无法利用,造成土地的浪费;2、日光温室升温主要是靠太阳照射。当处于日光照射最佳时段,温室内温度升高较快,并且温室内温度会比较高,加上现有温室保温效果较好,会使温室在某一时段产生过高的温度,即产生午间高温现象。这反而不利于或有害于作物生长。在现有技术中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手段是向外界通风降温。但由于在冬季温室内外温差很大,向外界通风时温度下降较快,难于控制,容易造成温室或者温度过高,或者温度过低的现象,而且温度垂直分布不均匀,从而影响温室内作物生长;3、处于午间高温时间,由于温室是一相对外界环境为绝缘的封闭环境,会造成温室内作物蒸腾和地面蒸发加剧,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抑制温室内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只能是更多地和更频繁地使用农药。这一方面增加了农作物的生长成本,另外也给农作物的食用安全带来影响。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不足,能较为充分地利用土地资源,有效降低温室内午间高温现象,并缩短发生午间高温持续的时间,能提高温室内气温和地温,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温室内的湿度,同时能减小温室内病虫害发生态势,以降低农药使用量,从而降低农作物生产成本,提高农作物食用安全的新型温室。简单讲,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在现有的带三面墙体日光温室的后保温墙体后再设置一阴棚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结构是将现有温室的侧墙延长,使其成为一中间高两边低形状,在侧墙的中部设有储热保温的中墙,并通过中墙将由侧墙围成的区域分成阳棚区和阴棚区,在中墙的阳面和阴面架设棚架的一端,而棚架的另一端可设置于地上,再在棚架上覆盖透明保温塑料膜,此外,在中墙上应均匀设置有导通阴、阳棚间的上排气窗和下通气孔。在本专利技术中,在侧墙位于中墙阴面的端点最好连接有保温后墙,且位于阴棚区棚架的另一端可置于保温后墙上或设于保温后墙上的后屋面。本专利技术中保温后墙高度在1.0~1.2米范围内其效果最好。根据有关试验和理论的计算,温室阳棚的跨度为6~8米,阴棚跨度为3~5米,会有较好的效果。同时,在中墙上设置的上排气窗的上方高度与中墙顶端距离为20~30厘米,在不设强制通风设备条件下应以设置矩形窗户为好,排气窗长宽比为3比2、排气窗总面积为中墙面积的10~30%应为最好,下通气孔的下方高度距中墙基部距0~20厘米,通气孔总面积为中墙面积的10~25%,且排气窗和通气孔上均应当设置有可关闭窗扇。如果在中墙上所设的上排气窗和下通气孔内均置强制排风扇会进一步提高阳棚和阴棚间的换热效率。这种情况下,排气窗及通风孔的形状应为正方形或园形为好,这样可以方便排风装设置。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中墙可以是实心墙,但最好为夹壁墙,或者采用混凝土空心砌块制成中空墙。为使本专利技术的温室具有更好的保温效果和较高的地温,在侧墙、后墙及棚前固定的透明塑料膜前沿应挖有防寒沟。防寒沟的宽度不宜过宽,以减小沟内气体对流,防寒沟的深度应大于当地冬土层深度的10厘米,在防寒沟顶应有覆盖物。本专利技术最佳的防寒沟覆盖物为带有凹槽的顶盖。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一些优点1、本专利技术在阳棚后设置的阴棚,虽然其内温度较低,但仍高于外界环境10℃以上,阴棚在一定时间内适于种植一些喜阴植物,如食用菌、芹菜等,也可以用做果菜冬季储放,也可以用作动物养育,这样可以有效地利用部分现有技术中根本不能利用的土地;2、由于在分隔阴阳棚间的中墙上部设有排气窗,下部设有通气孔,可以实现阳棚与阴棚间的热交换,既可以降低阳棚内午间高温的发生,又可以适当提高阴棚内的温度以利于其内作物生长,同时不会过快的降低阳棚气温和地温,充分地利用了太阳能量,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通过向温室外的通风换热而造成的不易控制和室内温度或高或低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如在排气窗和通风孔处加设可关闭开启的窗扇和强制排风扇,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3、本专利技术加设的阴棚相当于在阳棚保温墙后又增加一保温措施,它可以提高阳棚的保温能力,而当在侧墙位于中墙阴面的端点设置保温后墙可以使整个温室的保温能力进一步提高。根据对比试验实测数据,虽然本专利技术的阳棚屋面面积要大于现有日光温室前屋面面积(根据现有技术表明,这将使温室向外散热增加,不利于温室保温),但其阳棚日平均气温比现有日光温室的日平均气温高出约3.8℃,而阳棚内平均地温比现有温室内平均地温高出4.2℃,这表明其保温效果优于现有技术,更有利于农作物生长;4、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阴阳棚间的热交换,以降低阳棚在午间形成的高温,由于阴棚内的气温要高于外界环境气温,使本专利技术可以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和温度范围内进行阴阳棚间的热交换,既使整个控制变易,又不至使阳棚温度下降过于剧烈,同时又可以适当提高阴棚内的气温,以利阴棚内作物生长;5、由于本专利技术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和温度范围内进行阴阳棚间的热交换,可以有效地克服现有技术中多见的午间高温,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因午间高温所引起的过度蒸腾和蒸发现象所造成的过大湿度,这对于抑制温室内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作用,并可以适当减少农药的使用量;6、阴棚内用作冬季果菜储藏或动物养育时,所储藏的果菜或动物的呼吸可以在阴棚内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在进行阴阳棚间热交换的同时伴随着阴阳棚间的气体交换,进入阳棚的二氧化碳气体能满足阳棚内作物的需求,补偿和缓解阳棚内午间二氧化碳饥饿现象;7、由于较为充分地利用了现有技术所不能利用的土地,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同时温室保温效果优于现有技术等诸方面的原因使其产量增加等,使本专利技术的效益明显优于现有技术;8、当本专利技术的温室周围设置防寒沟后可以提高地温,而当防寒沟上覆盖有带凹槽的顶盖时,在下雨时还可以利用它收集从温室顶上覆盖的塑料膜流下的雨水,这更有利于我国北方干旱地区实现集雨灌溉;9、本专利技术的建造成本相对较低,特别适于贫困地区。 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剖面示意图。附图2为表现部分侧墙和部分中墙及位于中墙面上的排气窗和通气孔的示意图,其中的一个窗户是处于半开状态。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中墙部分放大的剖面图。附图4所示为设于阳棚前端的防寒沟及其上覆盖的带有凹槽的顶盖的剖面示意图。为使图面表示更为清晰,在所有的图中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日光温室,包括储热保温墙和与保温墙相连的侧墙,一端固定于保温墙上或固定于保温墙上设置的后屋面上,另一端设置于地面的棚架,覆盖于棚架项部的透明塑料膜,以及置于保温墙上并可展开覆盖于透明塑料膜上的保温覆盖物,其特征在于侧墙为一中间高两边低形状,在其中部设有储热保温的中墙,由此形成阳棚区和阴棚区,在中墙或中墙的后屋面板的阳面和阴面均设有棚架的一端,棚架的另一端设置于地上,在棚架上覆盖透明保温塑料膜,在中墙上均匀设置有上排气窗和下通气孔,且在排气窗和通气孔上均设置有可关闭窗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日光温室,包括储热保温墙和与保温墙相连的侧墙,一端固定于保温墙上或固定于保温墙上设置的后屋面上,另一端设置于地面的棚架,覆盖于棚架项部的透明塑料膜,以及置于保温墙上并可展开覆盖于透明塑料膜上的保温覆盖物,其特征在于侧墙为一中间高两边低形状,在其中部设有储热保温的中墙,由此形成阳棚区和阴棚区,在中墙或中墙的后屋面板的阳面和阴面均设有棚架的一端,棚架的另一端设置于地上,在棚架上覆盖透明保温塑料膜,在中墙上均匀设置有上排气窗和下通气孔,且在排气窗和通气孔上均设置有可关闭窗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光温室,其特征是在阴棚端点处设置有保温后墙,后墙的两端与侧墙相联,且位于阴棚区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静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2[中国|甘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