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芳华专利>正文

调料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044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做餐桌用具的容器或装置。特别是一种调料壶,它尤其适合作为油壶或作为稠类调料的容器。调料壶由壶身1,壶嘴2和壶盖3等组成,壶嘴口正下方的壶嘴2外壁上具有一用于收集壶嘴口残余调料的槽4,槽4与壶腔5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干净卫生,壶嘴口处的余油或粘稠性调料得以收集后又回入壶腔中,不致脏污厨具,又节省了调料用量。(*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调料壶本技术涉及一种做餐桌用具的其它容器或装置,特别是一种调料壶,它尤其适合作为油壶。现有技术中的油壶,斟油后,由于油稠,粘性大,故使壶嘴淋漓不尽,余油便沿着壶嘴外壁顺流而下,直至壶底,不但弄脏了厨具,而且当壶底积油甚多时,可能在倒油的瞬间,余油滴入锅内,极不卫生。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使用时干净卫生,不致弄脏厨具的调料壶。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调料壶,由壶身,壶嘴和壶盖等组成,壶嘴口正下方的壶嘴外壁上具有一用于收集壶嘴口残余调料的槽,槽与壶腔连通。壶嘴口余油沿壶嘴外壁顺流而下时,便落入槽中,得以收集后而回流到壶腔中。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达到。一根细管从壶嘴腔下斜穿入壶腔中,细管一端口与壶腔连通,另一端口则与壶嘴腔隔离而与槽连通。与壶腔连通的细管一端口最好达于壶腔较远侧,并高于壶腔-->中的液位。槽上方离壶嘴外壁较远侧最好盖接有一小盖板。这样,斟油时,即使槽与细管中残存有未能及时回流入壶腔中的极少量残余调料,也不会从槽口滴落;并且,由于槽口大部被小盖板所封闭,也使灰尘等脏物不易落入槽中。综上所述,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干净卫生,壶嘴口处的余油或粘稠性调料得以收集后又回入壶腔中,不致脏污厨具,又节省了调料用量,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附图是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结构简图。下面我们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详尽的描述。最佳实施例:参照附图,调料壶,由壶身1,壶嘴2和壶盖3等组成,壶嘴口正下方的壶嘴2外壁上具有一用于收集壶嘴口余油的槽4,一根细管6从壶嘴腔21下斜穿入壶腔5中,细管6一端口达于壶腔5的较远侧,并与壶腔5连通,该端口应尽量位于壶腔5中的较高处以利高于壶腔中调料的液位,细管6另一端口则与壶嘴腔21隔离而与槽4连通。槽4上方离壶嘴2外壁较远侧盖接有一小盖板22,小盖板22将槽口大部封闭。细管6和壶身1均由透明塑料制作。本实施例未述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调料壶,包含壶身(1),壶嘴(2)和壶盖(3),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位于壶嘴口正下方的壶嘴(2)外壁上用于收集壶嘴口残余调料的槽(4),槽(4)与壶腔(5)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料壶,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一根从壶嘴腔(21)下斜穿入壶腔(5)中的细管(6),细管(6)一端口与壶腔(5)连通,其另一端口则与壶嘴腔(21)隔离而与槽(4)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调料壶,包含壶身(1),壶嘴(2)和壶盖(3),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位于壶嘴口正下方的壶嘴(2)外壁上用于收集壶嘴口残余调料的槽(4),槽(4)与壶腔(5)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料壶,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一根从壶嘴腔(21)下斜穿入壶腔(5)中的细管(6),细管(6)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芳华
申请(专利权)人:林芳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