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墙体快装标模支撑结构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00311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7: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现浇墙体快装标模支撑结构及系统,涉及土建工程施工技术领域,现浇墙体快装标模支撑结构,包括模板、支撑件和背枋,相邻支撑件之间布置有模板;所述支撑件和模板相互配合,形成的现浇模面表面平整;所述支撑件上设有限制结构,相邻支撑件之间设有限制模板的背枋,所述背枋与限制结构匹配。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现浇墙体快装标模支撑结构及系统,无需对模板裁切、打孔、钉钉等,提高了模板的装配效率;可使施工人员快速安装或拆卸背枋;工艺易于掌握,施工周期短,节约了人力成本;可保障浇筑墙体保护层的厚度;自下而上浇筑,克服了离析、空气排放不畅造成浇筑墙体表层产生空洞的质量通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现浇墙体快装标模支撑结构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建工程施工
,具体涉及现浇墙体快装标模支撑结构及系统。
技术介绍
现浇模板建筑是采用大型工具式模板,以工业化方法在现场灌筑混凝土承重墙体的房屋,适用于内墙较多的住宅、旅馆等。和预制装配房屋相比,可以节省建预制构件厂投资和大型运输设备;和框架结构房屋相比,用钢省、隔墙装修简单、房间内无外露的梁和柱,现浇墙体表面平整,可以减少装修工作量,工人劳动强度减轻,模板周转快、工期短,工艺易于掌握。现有的现浇模板技术中使用的模板主要有免拆加筋扩张网网模、传统木模、塑料类、腹膜类、金属类等。网模虽然安装快捷,但在浇筑过程中,轻混凝土密度不能太高,否则容易出现空洞,且网膜存在容易生锈,用钢量较大,表层需进行抹灰处理,工序多、费用高等缺陷;木模、塑料类、覆膜类模板采用传统支撑方式浪费大、人工费高;金属类模板购置成本高。现浇模板建筑在施工时,例如申请号为201410019553.1,申请日为2014年1月16日公布的现浇自养护保温墙体模具结构及其使用方法,采用支护结构控制浇筑墙面的厚度,该支护结构在与模板配合使用时,需在模板上钻若干安装孔,不仅破坏了模板的整体结构,影响其承载能力,而且在安装时费时费力,降低了施工效率。再例如申请号为201420872706.2,申请日为2014年12月24日公布的一种钢模板与木模板结合结构,采用螺栓穿过背枋的方式,使背枋和木模与钢模紧密连接,该方法需要在施工人员在背枋和木模与钢模相应的位置钻若干安装孔,需要较长时间的手工操作,安装和拆卸均耗时费力,不利于模板组件的搭建和再利用,且由于施工人员在钻孔时存在一定的人为误差,容易形成相邻模板之间的错位,进而造成模板组件定位不准,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现有的现浇模板浇筑技术,在搭建安装好模板后,通常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浇筑,这种方式浇筑出的墙面,通常会因离析、空气排放不畅造成浇筑墙体表层产生空洞,影响墙体的浇筑质量;且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会飞溅出浇筑腔,污染施工环境;施工人员需要站在脚手架上向下浇筑,工作强度大,且工作环境危险系数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现浇墙体快装标模支撑结构及系统,通过在相邻的两个支撑件之间布置模板形成支撑结构,并排设置于墙体骨架两侧的支撑结构间,通过在支撑件上穿过拉杆的方式使两支撑结构连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在模板上钻孔或钉钉、施工效率低的问题;通过在支撑件上设置限制结构固定背枋,使背枋可从限制结构与支撑件之间形成的开口处卡入被固定或被取出,解决了模板与背枋之间的组合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手工操作,安装和拆卸均耗时费力,不利于模板组件的搭建和再利用的问题;通过在模板的中部和/或下部位置处,设置混凝土浇筑口,自下而上浇筑,克服了离析、空气排放不畅造成浇筑墙体表层产生空洞的质量通病;解决了传统自上而下浇筑时,混凝土会飞溅的问题,保障施工现场干净整洁;浇筑混凝土时,拌料泵送一体机将搅拌好的混凝土通过注浆法兰浇筑到模板与支撑件形成的浇筑腔内,有效改善了现有技术中,施工人员需要站在脚手架上向下浇筑,工作强度大,且工作环境危险系数高的情况。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现浇墙体快装标模支撑结构,包括模板、支撑件和背枋,相邻支撑件之间布置有模板;所述支撑件和模板相互配合,形成的现浇模面表面平整;所述支撑件上设有限制结构,相邻支撑件之间设有限制模板的背枋,所述背枋与限制结构匹配。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件与模板相互配合,省去了模板在安装过程中的钻孔或钉钉的工序;解决了模板与背枋之间的组合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手工操作,安装和拆卸均耗时费力,不利于模板组件的搭建和再利用的问题,有效缩短了施工周期。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包括位置相对的限位面与浇筑面,其中限制结构设于限位面上;所述支撑件和模板相互配合,所述模板与支撑件装配后,使模板表面与模板表面、或者模板表面与浇筑面形成现浇模面,该现浇模面表面平整;所述支撑件上还布置有若干安装孔。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支撑区域的划分,使支撑件多功能化,限位面与限制结构共同限定背枋的容纳区域大小,起到快速安装并限制背枋的功能;浇筑面分隔模板,并在浇筑的过程中与模板形成现浇模面,共同起到承载的作用,且通过在限位面与浇筑面上贯穿设置安装孔,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在模板上钻孔或钉钉、施工效率低的问题。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包括一个限位面、一个浇筑面和两个装配面,所述装配面位于限位面与浇筑面之间的支撑件两侧;所述限位面和/或装配面上设有挡位块,所述模板与装配面配合时,所述挡位块在模板边部对其限制,使浇筑面与模板表面形成现浇模面。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个装配面起到快速安装模板的作用;通过设置挡位块,限制模板的位移,解决了相邻模板之间的错位容易的问题,提高了模板的定位精度,确保支撑件的浇筑面与模板表面平整,使得浇筑出的墙体表面光洁、平整;在浇筑过程中,档位块可以防止模板与装配面的连接处产生漏浆现象,污染浇筑环境。进一步地,所述限制结构包括固定于支撑件的承重部、以及与承重部连接的限制部,使所述限制部、承重部与限位面之间的区域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的开口向上,使所述背枋从开口处卡入容纳空间内被固定或从开口处被取出。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限制部和承重部来与限位面共同限制背枋,确保在使用过程中,背枋不会受碰撞、震动等影响掉落,且使限制结构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制作;在形成的容纳区域内安装和限制背枋,无需加装螺栓或螺钉固定背枋,拆卸时,从容纳区域的开口处取出背枋即可,工序少,工艺易于掌握,能够在施工过程中实现支撑件与背枋间的快速组合,解决了模板与背枋之间的组合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手工操作,安装和拆卸均耗时费力,不利于模板组件的搭建和再利用的问题。进一步地,还包括竖向枋,所述竖向枋设于相邻的支撑件之间;所述背枋与限制结构匹配时,所述背枋将竖向枋抵于模板外表面。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可根据实际施工需要设置若干竖向枋,减小模板外表面受力处的间距,使模板膨胀、变形程度小;由于增设了竖向枋,可增加支撑件的装配面高度,提高支撑件的刚度;由原来安装于支撑件上的背枋受模板压力,替换为由竖向枋受模板压力,使支撑件上的受力减小,支撑件在安装时可减少紧固件的数量,缩短安装时间。现浇墙体快装标模系统,在墙体骨架两侧并排布置有上述的现浇墙体快装标模支撑结构,在现浇墙体快装标模支撑结构与墙体骨架之间布置有若干拉条,所述拉条抵于墙体骨架和现浇模面上,使现浇墙体快装标模支撑结构与墙体骨架之间保持一定间距;拉杆穿过支撑件上的安装孔,将墙体骨架两侧的现浇墙体快装标模支撑结构固定连接。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在支撑结构与墙体骨架之间布置若干拉条,使支撑结构与墙体骨架之间保持一定间距的方式控制浇筑墙体的厚度,安装方便、快捷,节约了人工成本,且能够保证现浇模板系统的浇筑精度。通过在安装孔内穿过拉杆,使相对的两支撑件相互连接,进而使相邻两支撑件之间布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现浇墙体快装标模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板(400)、支撑件(200)和背枋(500),相邻支撑件(200)之间布置有模板(400);所述支撑件(200)和模板(400)相互配合,形成的现浇模面(600)表面平整;所述支撑件(200)上设有限制结构(202),相邻支撑件(200)之间设有限制模板(400)的背枋(500),所述背枋(500)与限制结构(202)匹配。/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430 CN 20201036192691.现浇墙体快装标模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板(400)、支撑件(200)和背枋(500),相邻支撑件(200)之间布置有模板(400);所述支撑件(200)和模板(400)相互配合,形成的现浇模面(600)表面平整;所述支撑件(200)上设有限制结构(202),相邻支撑件(200)之间设有限制模板(400)的背枋(500),所述背枋(500)与限制结构(202)匹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墙体快装标模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200)包括位置相对的限位面(205)与浇筑面(204),其中限制结构(202)设于限位面(205)上;所述支撑件(200)和模板(400)相互配合,所述模板(400)与支撑件(200)装配后,使模板(400)表面与模板(400)表面、或者模板(400)表面与浇筑面(204)形成现浇模面(600),该现浇模面(600)表面平整;所述支撑件(200)上还布置有若干安装孔(20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现浇墙体快装标模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200)包括一个限位面(205)、一个浇筑面(204)和两个装配面(206),所述装配面(206)位于限位面(205)与浇筑面(204)之间的支撑件(200)两侧;所述限位面(205)和/或装配面(206)上设有挡位块(207),所述模板(400)与装配面(206)配合时,所述挡位块(207)在模板(400)边部对其限制,使浇筑面(204)与模板(400)表面形成现浇模面(600)。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现浇墙体快装标模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结构(202)包括固定于支撑件(200)的承重部(221)、以及与承重部(221)连接的限制部(222),使所述限制部(222)、承重部(221)与限位面(205)之间的区域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的开口向上,使所述背枋(500)从开口处卡入容纳空间内被固定或从开口处被取出。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现浇墙体快装标模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竖向枋(900),所述竖向枋(900)设于相邻的支撑件(200)之间;所述背枋(500)与限制结构(202)匹配时,所述背枋(500)将竖向枋(900)抵于模板(400)外表面。


6.现浇墙体快装标模系统,在墙体骨架(100)两侧并排布置有上述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现浇墙体快装标模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现浇墙体快装标模支撑结构与墙体骨架(100)之间布置有若干拉条(300),所述拉条(300)抵于墙体骨架(100)和现浇模面(600)上,使现浇墙体快装标模支撑结构与墙体骨架(100)之间保持一定间距;拉杆(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霞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魔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