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梁、连接组件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00304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7: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梁、连接组件及其制作方法,涉及建筑领域。混凝土梁包括梁本体和连接端头,连接端头包括固定连接的预埋件和外接件;预埋件埋设于梁本体中;外接件一端与预埋件固定连接,另一端凸出于梁本体的第一表面,外接件凸出于第一表面的部分围合形成中空的空腔。连接组件包括上述的混凝土梁。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混凝土梁有助于简化梁的对接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梁、连接组件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混凝土梁、连接组件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混凝土梁是房屋建筑、桥梁建筑等工程结构中基本的承重构件,应用范围极广。相关技术中,对于两个混凝土梁的对接连接,可通过在对接处将两根梁的纵筋对应连接,然后在对接处浇筑混凝土包覆纵筋。现场操作中,上述的连接方式存在操作不便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梁、连接组件及其制作方法,以解决混凝土梁连接过程操作不便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梁,包括:梁本体和连接端头,连接端头包括固定连接的预埋件和外接件;预埋件埋设于梁本体中;外接件一端与预埋件固定连接,另一端凸出于梁本体的第一表面,外接件凸出于第一表面的部分围合形成中空的空腔。可选地,外接件包括固定连接的转换板和侧板,转换板与预埋件的端部固定连接;侧板一端与转换板连接,侧板凸出于第一表面并围合形成空腔。可选地,侧板位于空腔外侧的表面设有凸起。可选地,侧板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其中,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相对,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相对,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通过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连接;沿第一表面的法线所在方向,第一侧板凸出于第一表面的长度小于第二侧板凸出于第一表面的长度。可选地,沿第一表面的法线所在方向,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的长度凸出于第一表面的长度均为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凸出于第一表面的长度的均值。可选地,预埋件包括工字钢,工字钢与外接件固定连接,工字钢的腹板的延伸方向与第三侧板和/或第四侧板的延伸方向呈预设角度。可选地,混凝土梁为预制构件。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连接组件,包括两个混凝土梁,还包括混凝土包覆层;两个混凝土梁的外接件固定连接;混凝土包覆层包覆于两个混凝土梁的外接件外侧。可选地,外接件形成的空腔具有开口,两个混凝土梁的空腔开口边缘贴合并固定连接。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连接组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固定连接两个混凝土梁的外接件;在两个混凝土梁的外接件外侧包覆混凝土。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混凝土梁,其包括梁本体和连接端头,连接端头包括固定连接的预埋件和外接件;预埋件埋设于梁本体中;外接件一端与预埋件固定连接,另一端凸出于梁本体的第一表面,外接件凸出于第一表面的部分围合形成中空的空腔。使用时,将两个混凝土梁的外接件固定在一起,即可实现梁的对接,无需将两个梁的纵筋对应连接,操作较为简单;对接处只需要浇筑少量的混凝土,即可使对接处与梁本体的外观保持一致,简化了浇筑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梁的连接端头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混凝土梁;11-梁本体;111-混凝土结构;112-第一表面;113-纵筋;12-连接端头;121-预埋件;122-外接件;123-转换板;124-侧板;1241-第一侧板;1242-第二侧板;1243-第三侧板;1244-第四侧板;1245-凸起;125-空腔;126-栓钉;127-工字钢;128-翼板;129-腹板;2-混凝土包覆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例和技术方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专利技术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仅仅是是区别不同的对象,不表示各对象之间具有相同或联系之处。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混凝土梁是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承重构件。工作中,梁主要承受剪力,剪力的施加将会使梁内产生应力,具体的,在梁顶部主要表现为压应力,梁底部主要表现为拉应力。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但抗拉强度较低。因此,混凝土梁内通常还设置有钢筋笼作为骨架结构。通过混凝土结构提供梁的抗压能力,通过钢筋笼提供梁的抗拉能力。具体的,钢筋笼包括多个沿梁的长度方向连续设置的纵筋,使得梁的拉力能够沿纵筋传递。相关技术中,两个以上的混凝土梁在端部对接时,通常使纵筋端部伸出梁端,两个混凝土梁的纵筋在梁端一一对应连接,然后在对接处浇筑混凝土包覆纵筋。由于纵筋的数量较多,对纵筋一一调整、对接所耗费的时间长,施工质量也不易控制;为了使对接处的外观与梁的外观保持统一,还需要在对接处浇筑混凝土直至对接处的表面与梁的表面保持平齐,浇筑量较大,等待混凝土凝固需要耗费较长时间,从而导致相关技术在梁的对接中存在操作不便的弊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凝土梁,请参阅图1,混凝土梁1包括梁本体11和连接端头12,连接端头12包括固定连接的预埋件121和外接件122。预埋件121埋设于梁本体11中,外接件122一端与预埋件121固定连接,另一端凸出于梁本体11的第一表面112。可以理解,外接件122的与预埋件121固定连接的一端也埋设于梁本体11中,即外接件122部分地位于梁本体11中,部分地位于梁本体11外。外接件122凸出于第一表面112的部分围合形成中空的空腔125,需要说明的是,围合是指外接件122本身形成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区域,这个封闭或半封闭的区域即为空腔125。第一表面112为梁体11沿其长度延伸方向上的一端的端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梁,其包括梁本体和连接端头,连接端头包括固定连接的预埋件和外接件;预埋件埋设于梁本体中;外接件一端与预埋件固定连接,另一端凸出于梁本体的第一表面,外接件凸出于第一表面的部分围合形成中空的空腔。使用时,由于外接件凸出于梁本体的第一表面,那么,需要对接两个混凝土梁时,将两个混凝土梁的外接件连接在一起,即可实现混凝土梁的对接,无需将两个混凝土梁的纵筋一一对应连接,有助于减少现场施工所需时间;又由于外接件凸出于第一表面的部分围合形成中空的空腔,空腔可占用两个混凝土梁的对接处的空间,使得对接处只需要浇筑少量的混凝土,即可使对接处与梁本体的外观保持一致,简化了浇筑操作。请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外接件122包括固定连接的转换板123和侧板124,具体的,转换板123和侧板124可以设置为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梁,其特征在于,包括:/n梁本体;/n连接端头,包括固定连接的预埋件和外接件;所述预埋件埋设于所述梁本体中;所述外接件一端与所述预埋件固定连接,另一端凸出于所述梁本体的第一表面,所述外接件凸出于所述第一表面的部分围合形成中空的空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梁,其特征在于,包括:
梁本体;
连接端头,包括固定连接的预埋件和外接件;所述预埋件埋设于所述梁本体中;所述外接件一端与所述预埋件固定连接,另一端凸出于所述梁本体的第一表面,所述外接件凸出于所述第一表面的部分围合形成中空的空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件包括固定连接的转换板和侧板,所述转换板与所述预埋件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侧板一端与所述转换板连接,所述侧板凸出于所述第一表面并围合形成所述空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位于所述空腔外侧的表面设有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其中,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相对,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相对,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通过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连接;
沿所述第一表面的法线所在方向,所述第一侧板凸出于所述第一表面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侧板凸出于所述第一表面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土梁,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昱鲍华宋怀金李敬学李庆沈磊方显熊学炜陈鹏王后举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