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梁、连接组件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00304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7: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梁、连接组件及其制作方法,涉及建筑工程领域。混凝土梁包括预制混凝土结构和预制骨架结构,预制混凝土结构设有浇筑槽,浇筑槽的槽口位于预制混凝土结构的第一侧面,浇筑槽一端贯通至混凝土结构在第一方向一端的端面;预制骨架结构包括多个埋设在预制混凝土结构中的预埋箍筋,预埋箍筋的端部伸出第一侧面,第一侧面基本平行于第一方向。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梁有助于提供对接梁时的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梁、连接组件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混凝土梁、连接组件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混凝土梁是房屋建筑、桥梁建筑等工程结构中基本的承重构件,应用范围极广。相关技术中,对于两个混凝土梁的对接连接,可通过在对接处将两根梁的纵筋对应连接,然后在对接处浇筑混凝土包覆纵筋。若需要连接的两根混凝土梁的纵筋之间存在位置偏差,则需要由现场施工人员逐一进行钢筋校准,导致施工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梁、连接组件及其制作方法,以解决施工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梁,包括预制混凝土结构,设有浇筑槽,浇筑槽的槽口位于预制混凝土结构的第一侧面,浇筑槽一端贯通至混凝土结构在第一方向一端的端面;还包括预制骨架结构,包括多个埋设在预制混凝土结构中的预埋箍筋,预埋箍筋的端部伸出第一侧面,第一侧面基本平行于第一方向。可选地,浇筑槽的内壁设有凹槽或凸起。可选地,多个预埋箍筋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预制骨架结构还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预埋纵筋,预埋纵筋埋设于预制混凝土结构中且连接多个预埋箍筋。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件及两个上述的混凝土梁,两个混凝土梁的沿第一方向的端面抵接,两个混凝土梁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连接件包括现浇混凝土结构,现浇混凝土结构包括叠合层以及凸设于叠合层的凸出部;叠合层与两个预制混凝土结构的第一侧面贴合,凸出部置于两个预制混凝土结构的浇筑槽中;预埋箍筋伸出第一侧面的端部伸入叠合层中。可选地,连接件还包括连接骨架结构,连接骨架结构包括连接纵筋,连接纵筋埋设于叠合层中,两个混凝土梁的预埋箍筋通过连接纵筋连接。可选地,预埋箍筋包括首端和尾端,首端和尾端均伸出第一侧面且间隔设置;连接骨架结构还包括多个埋设于叠合层中的箍筋帽,首端和尾端通过箍筋帽连接。可选地,连接骨架结构还包括埋设于凸出部中的附加连接筋,附加连接筋的长度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呈预设角度。可选地,附加连接筋埋设于凸出部的远离叠合层的一端。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连接组件的制作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两个混凝土梁的端部抵接,使两个混凝土梁的浇筑槽连通,且两个混凝土梁的第一侧面的朝向基本相同;制作连接件,通过连接件连接两个所述混凝土梁。可选地,步骤制作连接件,通过连接件连接两个所述混凝土梁包括:制作连接骨架结构;制作现浇混凝土结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混凝土梁,其包括预制混凝土结构和预埋骨架结构,预制混凝土结构设有浇筑槽,浇筑槽一端贯通至预制混凝土结构在第一方向一端的端面。在需要连接两个混凝土梁时,使两个混凝土梁的被浇筑槽贯通的端部对接即可将对接的两个混凝土梁对接定位,而不需要通过伸出混凝土梁的纵筋校准对焦;两个混凝土梁的浇筑槽连通以便于在其中浇筑混凝土,现浇的混凝土覆盖两个混凝土梁并与预埋骨架结构连接,待现浇的混凝土固化后,两个混凝土梁即被固定连接在一起。因此,对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混凝土梁,无需将纵筋一一校准对接,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混凝土梁的纵筋也无需伸出端部,在设计阶段,无需考虑梁端出筋可能造成的钢筋碰撞问题,有助于简化设计。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V向的向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组件的剖视图。图5为沿图4的A-A方向的剖视图。图6为两个混凝土梁端部抵接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连接纵筋和箍筋帽的设置位置示意图。图8位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梁的预制骨架结构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混凝土梁;11-预制混凝土结构;111-浇筑槽;112-凸起;113-第一侧面;12-预制骨架结构;121-预埋箍筋;121a-第一段;121b-第二段;121c-第三段;122-预埋纵筋;2-连接件;21-现浇混凝土结构;211-叠合层;212-凸出部;22-连接骨架结构;221-连接纵筋;222-附加连接筋;223-箍筋帽;L1-第一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例和技术方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专利技术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仅仅是是区别不同的对象,不表示各对象之间具有相同或联系之处。应该理解的是,所涉及的方位描述“上方”、“下方”均为正常使用状态时的方位。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混凝土梁是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承重构件。工作中,梁主要承受剪力,剪力的施加将会使梁内产生应力,具体的,在梁顶部主要表现为压应力,梁底部主要表现为拉应力。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但抗拉强度较低。因此,混凝土梁内通常还设置有钢筋笼作为骨架结构。通过混凝土结构提供梁的抗压能力,通过钢筋笼提供梁的抗拉能力。具体的,钢筋笼包括多个沿梁的长度方向连续设置的纵筋,使得梁的拉力能够沿纵筋传递;钢筋笼还包括连接受拉区纵筋和受压区纵筋的箍筋,箍筋通常为闭口结构,即箍筋的首尾通常相连,纵筋连接于箍筋的内侧。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混凝土梁1,其包括预制混凝土结构11和预制骨架结构12。其中,预制混凝土结构11设有浇筑槽111,浇筑槽111的槽口位于预制混凝土结构11的第一侧面113。需要说明的是,槽口是用于现场浇筑混凝土所预留的开口,其连通外界与浇筑槽111。第一侧面113可以是图1所示的工作状态下混凝土梁1的上表面。浇筑槽111一端贯通至预制混凝土结构11在第一方向L1一端的端面,具体的,第一方向L1与混凝土梁1的长度延伸方向大致相同。第一侧面113基本平行于第一方向L1,例如,第一侧面113与第一方向L1的夹角范围可为[0°,20°]。可以理解,浇筑槽111具有两个与外界空间连通的开口,且这两个开口位于预制混凝土结构11的两个不同的表面上。其中一个开口为浇筑槽111的槽口,用于浇筑混凝土,并位于预制混凝土结构11的第一侧面113;另一个开口位于预制混凝土结构11在第一方向L1一端的端面,用于与另一个梁的端面对应的开口对准;所述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梁,其特征在于,包括:/n预制混凝土结构,设有浇筑槽,所述浇筑槽的槽口位于所述预制混凝土结构的第一侧面,所述浇筑槽一端贯通至所述预制混凝土结构在第一方向一端的端面,所述第一侧面基本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n预制骨架结构,包括多个埋设在所述预制混凝土结构中的预埋箍筋,所述预埋箍筋的端部伸出所述第一侧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梁,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制混凝土结构,设有浇筑槽,所述浇筑槽的槽口位于所述预制混凝土结构的第一侧面,所述浇筑槽一端贯通至所述预制混凝土结构在第一方向一端的端面,所述第一侧面基本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预制骨架结构,包括多个埋设在所述预制混凝土结构中的预埋箍筋,所述预埋箍筋的端部伸出所述第一侧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筑槽的内壁设有凹槽或凸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预埋箍筋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分布;
所述预制骨架结构还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预埋纵筋,所述预埋纵筋埋设于所述预制混凝土结构中且连接所述多个预埋箍筋。


4.一种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件及两个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梁,两个所述混凝土梁的沿第一方向的端面抵接,两个所述混凝土梁通过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件包括现浇混凝土结构,所述现浇混凝土结构包括叠合层以及凸设于所述叠合层的凸出部;所述叠合层与两个所述预制混凝土结构的所述第一侧面贴合,所述凸出部置于两个所述预制混凝土结构的浇筑槽中;
所述预埋箍筋伸出所述第一侧面的端部伸入所述叠合层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昱鲍华宋怀金郭盛李庆沈磊方显熊学炜王后举王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