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盘元及盘元压缩装置及装卸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0049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6: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属盘元,每个盘元至少具有一个压缩面,盘圆横截面的形状无论是类椭圆还是趋于矩形,只要两个盘圆成对并排放置时,其横截面总宽度≤2.35米,就在高箱集装箱内同一横断空间上装载4个盘元。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应用在金属盘元上的盘元压缩装置,包括夹设在盘元上的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之间形成有用于塑造盘元的横截面宽度的压缩通道。能够确保盘元在压缩通道内的宽度尺寸压缩成符合≤1.15米的要求,当压缩通道内只放置一个盘元时,压缩通道的压缩宽度设置为≤1.15米,当压缩通道内并排放置两个盘元时,压缩通道的压缩宽度设置为≤2.35米。此外还公开了金属盘元的装卸方法,装卸方法专门应用于集装箱运输盘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盘元及盘元压缩装置及装卸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原材料运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属盘元及盘元压缩装置及装卸方法。
技术介绍
金属线材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卷成金属盘元才方便运输,运输方式有散装运输和集装箱运输两种。散装运输是将单个的金属盘元一个个叠放在运输船上。集装箱运输是先将金属盘元叠放在集装箱内,然后将集装箱放置到运输船上。无论散装运输还是集装箱运输都包括两个费用,一个是船运费用,一个是码头费用。散装运输的船运费用低于集装箱的船运费用。散装运输的码头费用略高于集装箱码头费用。此前,散装运输的总体费用小于集装箱运输的总体费用。因此,大部分金属盘元运输采用散装运输方式。随着国家大力整治不规范的码头,导致现在码头非常繁忙。因此码头费用也水涨船高。而散装运输由于上下码头比较麻烦。散装运输的码头费用增幅大大高于集装箱运输码头的费用。因此导致总体成本,集装箱运输的费用等于甚至低于散装运输的费用。集装箱运输可以小批量运输,而且转运方便,因此在集装箱费用等于甚至低于散装运输费用时,金属盘元运输开始大比例采用集装箱运输。目前的金属盘元的直径为1.2米,为了便于叉车的装卸,金属盘元装在集装箱内都是断面朝向门外放置。普通集装箱的内宽都是2.352米,内高2.385米,如果这种直径1.2米的金属盘元摆放在普通集装箱内则在同一横断空间上只能叠放两个,如说明书附图中的图1所示,形成较大的闲置空间。高箱集装箱的内宽也是2.352米,但内高是2.69米,如果这种直径1.2米的金属盘元摆放在高箱集装箱内则在同一横断空间上只能叠放三个,说明书附图中的图2所示,形成较大的闲置空间。如果要改变金属盘元的直径通常需要对卷曲金属板的设备进行改造,一台设备的售价达2至3亿元人民币,改造费用高达千万。还需要制造厂家的配合改造。因此对金属盘元的改造不仅成本很大,而且改造也非常麻烦。因此现在的金属盘元,尺寸基本不易改变,集装箱全球统一标准,尺寸更改更不切合实际情况。目前的金属盘元通过集装箱运输存在很大空间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能在高箱集装箱中叠放四个数量的盘元,以及结构合理成本低廉能压缩这种盘元的装置,以及仅适用于盘元集装箱运输的装卸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金属盘元,每个盘元至少具有一个压缩面,在两个盘圆成对并排放置时,其横截面总宽度≤2.35米。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措施还包括:每个盘元的横截面宽度≤1.15米。应用在上述盘元的盘元压缩装置,包括夹设在盘元上的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之间形成有用于塑造盘元的横截面宽度的压缩通道。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措施还包括:上述的压缩通道方向上设有第二压缩机构,第二压缩机构设有用于推动盘元沿压缩通道移动的第三压板。上述的第一压板设有将第一压板推送至盘元的第一压缩机构,第二压板为固定板。上述的盘元在与第三压板相反的一侧设有固定不动的第四压板。上述的第四压板水平设于盘元的下方,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纵向设于盘元的两侧。上述的第二压板固设于第四压板上,第四压板垂直间隔设有彼此平行的第一支撑条和第二支撑条,第一支撑条和第二支撑条的末端连有第三支撑条,第一支撑条、第二支撑条、第三支撑条和第四压板之间形成有供第一压缩机构伸缩的第一门孔;第一支撑条的末端与第三压板之间连有第四支撑条,第一支撑条、第四支撑条、第三压板和第四压板之间形成有供盘元进出的第二门孔;第二支撑条的末端与第三压板之间连有第五支撑条;第四支撑条、第三支撑条、第五支撑条和第三压板之间形成有供第二压缩机构伸缩的第三门孔,第三压板、第五支撑条、第二支撑条和第四压板之间形成有供叉车的插头伸出的第四门孔。应用在金属盘元和盘元压缩装置上的金属盘元装卸方法:第一步,用铲车铲起待处理的盘元,并送至压缩通道;第二步,盘元卡在压缩通道内;第三步,使第三压板沿着压缩通道推动盘元在压缩通道内移动,直至横截面宽度≤1.15米;第四步,第三压板复位松开盘元后,再用铲车将盘元铲起,以端部朝外的方式叠放入集装箱。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措施还包括:上述的金属盘元的数量为两个,且并排放置在第四压板上。上述的两个金属盘元的卷向相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金属盘元,每个盘元至少具有一个压缩面,盘圆横截面的形状无论是类椭圆还是趋于矩形,只要两个盘圆成对并排放置时,其横截面总宽度≤2.35米,就在高箱集装箱内同一横断空间上装载4个盘元。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应用在金属盘元上的盘元压缩装置,包括夹设在盘元上的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之间形成有用于塑造盘元的横截面宽度的压缩通道。能够确保盘元在压缩通道内的宽度尺寸压缩成符合≤1.15米的要求,当压缩通道内只放置一个盘元时,压缩通道的压缩宽度设置为≤1.15米,当压缩通道内并排放置两个盘元时,压缩通道的压缩宽度设置为≤2.35米。此外还公开了金属盘元的装卸方法,装卸方法专门应用于集装箱运输盘元。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1.2米直径的盘元在普通集装箱内的装载示意图;图2是现有1.2米直径的盘元在高箱集装箱内的装载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经过压缩后的盘元装载在高箱集装箱内的装载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示盘元的横截面轮廓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所示盘元的横截面轮廓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所示盘元的横截面轮廓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所示盘元的横截面轮廓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一中压缩装置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图9是实施例二中压缩装置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图10是实施例三中压缩装置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图11是实施例五中压缩装置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的分解示意图;图13是实施例五中放入两个盘元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实施例五中第一步工作示意图;图15是实施例五中第二步工作示意图;图16是实施例五中第三步工作示意图。其中的附图标记为:第四压板1、第二门孔11、第四门孔12、第二压板2、第二压缩机构3、第三压板31、第三门孔32、第一压缩机构4、第一压板41、第一门孔42、盘元5、压缩面51、压缩通道52、集装箱6、第一支撑条71、第二支撑条72、第三支撑条73、第四支撑条74、第五支撑条75。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一,一种金属盘元,每个盘元5至少具有一个压缩面51,在两个盘圆成对并排放置时,其横截面总宽度≤2.35米。这样在高箱集装箱6内同一横断空间上就能装载4个金属盘元5,如图3所示,装载利用空间远远大于没压缩前的容量,如图2所示。实施例中,每个盘元5的横截面宽度≤1.15米。实施例中,每个盘元5具有一个压缩面51,如图4所示。应用在上述盘元5的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盘元,其特征是:每个盘元(5)至少具有一个压缩面(51),在两个盘圆成对并排放置时,其横截面总宽度≤2.35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盘元,其特征是:每个盘元(5)至少具有一个压缩面(51),在两个盘圆成对并排放置时,其横截面总宽度≤2.35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盘元,其特征是:每个盘元(5)的横截面宽度≤1.15米。


3.应用在权利要求2上的盘元压缩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夹设在盘元(5)上的第一压板(41)和第二压板(2),所述的第一压板(41)和第二压板(2)之间形成有用于塑造盘元(5)的横截面宽度的压缩通道(5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盘元压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压缩通道(52)方向上设有第二压缩机构(3),所述的第二压缩机构(3)设有用于推动所述的盘元(5)沿所述的压缩通道(52)移动的第三压板(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盘元压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压板(41)设有将第一压板(41)推送至盘元(5)的第一压缩机构(4),所述的第二压板(2)为固定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盘元压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盘元(5)在与所述的第三压板(31)相反的一侧设有固定不动的第四压板(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盘元压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第四压板(1)水平设于所述的盘元(5)的下方,所述的第一压板(41)和第二压板(2)纵向设于所述的盘元(5)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盘元压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压板(2)固设于所述的第四压板(1)上,所述的第四压板(1)垂直间隔设有彼此平行的第一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希扬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森工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