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运输箱货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8608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货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冷链运输箱货架,包括底座、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底座包括“回”形框架,所述“回”形框架的一面置于冷链运输箱箱体内的下表面上,另一面设有支撑件,且支撑件与“回”形框架及用于放置底座的冷链运输箱的一面围成用于容纳冷源的腔体;所述底座上设有支撑件的一面还设有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结构相互对称,均设有至少一个凹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货架的底座与冷链运输箱围成腔体和侧板设有凹腔,用于放置冷源,防止了冰袋沉积导致的冷源在冷链箱下部积压,解决了冷链运输箱内制冷不均匀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安装于采用冰袋或冰排为制冷源的冷链运输箱内,用于存放货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链运输箱货架
本技术属于货架
,具体涉及一种冷链运输箱货架。
技术介绍
现阶段,随着生鲜电商市场的快速发展,医药领域的不断进步,我国对于生鲜、医药的运输需求变得十分庞大,而为了保证生鲜、医药等货物的质量,必须在运输过程中对其进行冷藏。尤其是对医药的运输,2017年我国出台了《医药产品冷链物流温控设施设备验证性能确认技术规范》等关于医药产品运输的政策性文件,文件中严格规定了医药运输的温度标准。为了满足对生鲜、医药运输中的冷藏要求,目前,在生鲜、医药的短途运输中,广泛使用了冷链运输箱进行运输,即用户将需要冷藏的货物盛放在箱体内,同时在货物四周放置冰袋或冰排,依靠冰袋或冰排的热交换,达到制冷作用。然而,采用冰袋或冰排制冷,存在制冷不均匀和容积利用率低的问题。这是由于制冷源放置在货物四周,紧邻或靠近制冷源的货物制冷效果最好,而距离制冷源越远,制冷效果越差。并且,由于冰袋内部装有制冷液,冰袋竖直放置时受重力作用,制冷液向冰袋下部沉积,也会导致冷链运输箱存在制冷不均匀的现象;另外,由于货物挤压,冷链运输箱箱体内的容积不能充分利用,容积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冷链运输箱货架,以解决冷链运输箱内制冷不均匀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冷链运输箱货架,包括底座、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底座包括“回”形框架,所述“回”形框架的一面置于冷链运输箱内的底面上,另一面设有用于放置货物的支撑件,且支撑件与“回”形框架及用于放置底座的冷链运输箱的底面形成用于容纳冷源的腔体;所述底座上设有支撑件的一面还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结构相同,均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容纳冷源的凹腔;所述腔体、凹腔均与底座、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构成的空间相连通。作为一种限定,所述第一侧板远离第二侧板的一面和所述第二侧板远离第一侧板的一面均设有至少一个支撑板。作为第二种限定,所述冷链运输箱货架还包括至少一个层板;所述层板连接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层板为高度可调地设有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作为更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相对的一面和所述第二侧板与第一侧板相对的一面均对称设有至少一组用于插接层板的凹槽;所述层板设有用于与所述凹槽配合的插接件。作为第三种限定,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均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底座设有支撑件的一面还设有用于支撑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榫头,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均设有用于与底座上的榫头配合的榫眼。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的货架结构简单,采用拼接的组装方式,便于组装和拆卸,且拆卸后无需占用过多存放空间;货架的底座与冷链运输箱围成腔体和侧板设有凹腔,均用于放置冷源,有效防止了冰袋沉积导致的冷源在冷链箱下部积压,有效改善了冷链运输箱内制冷不均匀的问题。货物置于货架内,货物与制冷部(底座和两侧板凹腔内的冷源)相接触,底座和两侧板上的凹腔内还带有通槽,冷源也可置于通槽内,同时通槽也方便空气流通,使得冷源与货物之间的热交换更加均匀;货架还设有多个层板,方便货架分层,并根据货物量和货物高度灵活调节使用,充分利用冷链运输箱箱体内的容积率。同时,层板中间开设的通槽,则加强了冷链运输箱内空气的流通,进一步改善了冷链运输箱内制冷不均的问题。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简易、使用材料较少、便于安装拆卸,能够提高冷链运输箱内的均匀制冷效果,同时提高冷链运输箱的容积利用率。本技术安装于采用冰袋或冰排为制冷源的冷链运输箱内,适用于存放生鲜、医药等需要冷藏运输的货物。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底座1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第一侧板2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层板4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11、“回”形框架,12、支撑件,13、腔体,14、榫头;2、第一侧板,21、凹腔,22、支撑板,23、榫眼,24、凹槽;3、第二侧板;4、层板,41、插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理解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实施例一种冷链运输箱货架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主要包括互相连接的底座1、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相对插接于底座1,即底座1、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组装成一个用于放置货物的容纳腔。底座1包括具有一定厚度的“回”形框架11。“回”形框架11的一面置于冷链运输箱箱体内,另一面设有用于放置货物的支撑件12,且支撑件12与“回”形框架11及用于放置底座的冷链运输箱的底面形成用于容纳冷源的腔体13,为了保证冷源能够对放置于支撑件12上的货物进行降温冷藏,使得冷源与货物之间的热交换更加均匀,支撑件12上带有间隙,本实施例中的支撑件12设置的结构如图3所示,设有多跟平行设置的支撑条,相邻两支撑条之间具有间隙,形成能够令冷空气通过的通槽。第一侧板2与第二侧板3结构相同,均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容纳冷源的凹腔21。所述凹腔21与底座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构成的容纳腔相连通,令置于凹腔21内的冷源能够与容纳腔内的货物形成热交换。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侧板2与第二侧板3均设有两个凹腔21,即可上下放置两个冷源,同一侧板的两个凹腔21之间设有支撑板22,能够加宽凹腔21容纳冷源的放置面,同时也能够防止放置于凹腔21内的冷源由于车辆震动掉落,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对于每一个凹腔21朝向货物的一面均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上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方便空气流通,使得冷源与货物之间的热交换更加均匀,同时,通槽内也可以放置冷源。且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侧板2与第二侧板3均与底座1可拆卸连接,具体结构为:底座1设有支撑件12的一面的两端还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支撑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的榫头14,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上均设有榫眼23,所述榫头14与榫眼23的位置、数量均一一对应。榫头14与榫眼23配合插接后,支撑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本实施例中,底座1设有支撑件12的一面四个顶角部位分别设有一个榫头14,而第一侧板2与第二侧板3上则分别设有两个榫眼23,并分别与榫头14相配合。为了完善本实施例,第一侧板2相对第二侧板3的一面和第二侧板3相对第一侧板2的一面上均对称设有多组用于插接层板3的凹槽24,与层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链运输箱货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n所述底座包括“回”形框架,所述“回”形框架的一面置于冷链运输箱内的底面上,另一面设有用于放置货物的支撑件,且支撑件与“回”形框架及用于放置底座的冷链运输箱的底面形成用于容纳冷源的腔体;/n所述底座上设有支撑件的一面还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结构相同,均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容纳冷源的凹腔;/n所述腔体、凹腔均与底座、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构成的空间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链运输箱货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
所述底座包括“回”形框架,所述“回”形框架的一面置于冷链运输箱内的底面上,另一面设有用于放置货物的支撑件,且支撑件与“回”形框架及用于放置底座的冷链运输箱的底面形成用于容纳冷源的腔体;
所述底座上设有支撑件的一面还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结构相同,均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容纳冷源的凹腔;
所述腔体、凹腔均与底座、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构成的空间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链运输箱货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远离第二侧板的一面和所述第二侧板远离第一侧板的一面均设有至少一个支撑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链运输箱货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链运输箱货架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宇硕赵剑伟赵宝柱于浩王少宾韩瀚张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培训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