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9939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板、导光板、位于导光板上方的液晶显示面板、框架及光源单元。导光板配置于背板的底部,并具有与背板的第一侧壁相对的入光面。背板的第一侧壁与导光板的入光面之间有容置空间,且容置空间有入口端。框架与背板组立,以环绕并固定导光板与液晶显示面板。一部分的框架延伸至容置空间上方。框架的第二侧壁的一部分与入口端相对,且具有第一定位部。光源单元适于沿预定方向由入口端置入容置空间内,且光源单元具有第二定位部。当光源单元置入容置空间,第二定位部与第一定位部接合。从而能提高光源单元的维修效率,并可提升光源单元的出光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
技术介绍
随着平面显示技术的进步加上平面显示装置具有重量轻、体积小及省电 等优点,平面显示装置己愈来愈普及。常见的平面显示装置有液晶显示装置、 等离子显示装置(Plasma Display Panel, PDP)、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OLED Display)以及电泳显示装置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EPD)等,其中又以液晶显示装置的普及率最高。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LCD Panel)与背光模块,其中背光 模块是用以提供面光源至液晶显示面板。因此,背光模块所提供的面光源的 品质与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息息相关。图1是现有一种背光模块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现有背光模块100包 括背板(Back Bezel) 110、导光板120、光源单元130、多个光学膜片140 以及反射片150。导光板120是配置于背板110上,而反射片150是配置于 导光板120与背板U0之间。导光板120具有入光面122与出光面124,光 学膜片140是配置于出光面124上。承上述,光源单元130包括灯罩132以及固定于灯罩132的光源组134。 光源组134包括条状基板134a以及配置于条状基板134a上的多个发光二极 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134b。发光二极管134b为顶部发光型的发 光二极管,用以提供光线135至导光板120。导光板120自入光面122接收 光线135后会将光线135转换成面光源,反射片150用以反射光线135,以 使光线135从导光板120的出光面124射出经光学膜片140至液晶显示面板, 而光学膜片140则用以将面光源均匀化。在现有技术中,当光源单元130损坏而需更换时,需拆解整个背光模块100,因此在维修上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从而可以便于更换光源单元。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从而可以提高光源单元的 出光效率。为达上述优点,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背板、导光板、 液晶显示面板、框架以及光源单元。导光板是配置于背板的底部上。导光板 具有入光面,且入光面与背板的第一侧壁相对。背板的第一侧壁与导光板的 入光面之间有容置空间,且容置空间具有入口端。液晶显示面板配置于导光 板的出光面上方,而框架与背板组立,以环绕并固定导光板与液晶显示面板。 一部分的框架延伸至容置空间上方,而框架的第二侧壁的一部分与入口端相 对,且具有第一定位部。光源单元适于沿预定方向由入口端置入容置空间内, 且光源单元具有第二定位部。当光源单元置入容置空间,第二定位部与第一 定位部接合,并使光源贴近导光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定位部包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部 包括一定位销。当光源单元置入容置空间,第二定位部卡合于第一定位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定位部还包括导引沟,且此导引沟 是邻接定位槽的一开口。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源单元包括灯罩与光源组,其中灯罩 具有上述的第二定位部,而光源组是配置于灯罩。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源组包括条状基板与多个点光源,其 中条状基板是配置于灯罩,而点光源是配置于条状基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点光源为发光二极管。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背板的底部具有沿预定方向延伸的凸起 单元,且凸起单元是位于容置空间内。当光源单元置入容置空间,凸起单元 支撑灯罩的底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凸起单元包括沿预定方向排列的多个凸 起部。为达上述优点,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背板、导光板、 液晶显示面板、框架以及光源单元。背板的底部具有沿预定方向延伸的一凸 起单元。导光板是配置于背板的底部上。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且入光面与 背板的第一侧壁相对。背板的第一侧壁与导光板的入光面之间有容置空间, 且凸起单元是位于容置空间内。液晶显示面板配置于导光板的出光面上方, 而框架是与背板组立,以环绕并固定导光板与液晶显示面板。 一部分的框架 延伸至容置空间上方。光源单元适于沿预定方向置入容置空间内。当光源单元置入容置空间,凸起单元支撑光源单元。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源单元包括灯罩及光源组,其中光源 组是配置于灯罩。当光源单元置入容置空间,凸起单元支撑灯罩的底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源组包括条状基板及多个点光源,其 中条状基板是配置于灯罩,而点光源是配置于条状基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点光源为发光二极管。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凸起单元包括沿预定方向排列的多个凸 起部。在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光源单元是可抽取式的,所以当光源 单元损坏时,只需将光源单元抽出,以更换新的光源单元。因此,本专利技术的 液晶显示装置能提高光源单元的维修效率。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 中,由于光源单元可被固定在适当的位置,所以可提升光源单元的出光效率。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 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一种背光模块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3A是图2中导光板、框架、背板的第一侧壁及光源单元的俯视图。 图3B是图2中光源单元沿预定方向置入容置空间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背板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背板的剖面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50:入口端 100:背光模块110、 310、 310,背板112:侧壁120、 320:导光板122、 322:入光面124、 324:出光面130、 340、 340":光源单元132、 342、 342":灯罩134、 344:光源组 134a、 344a:条状基板 134b:发光二极管135、 345:光线 140、 360:光学膜片 150、 350:反射片200、 200,、 200":液晶显示装置210:液晶显示面板212:显示区域312、 341:底部314:第一侧壁316、 316':凸起单元317:凸起部326:底面330、 330":框架332:第二侧壁333:第二侧壁的一部分334:第一定位部334a:定位槽334b:导引沟 343:第二定位部 344b:点光源CI:中心点 C2:中心线 SI:容置空间具体实施例方式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3A是图2中 导光板、框架、背板的第一侧壁及光源单元的俯视示意图,而图3B是图2 中光源单元沿预定方向置入容置空间的立体示意图。请参照图2、图3A与 图3B,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200包括液晶显示面板210、背板310、导 光板320、框架330以及光源单元340。导光板320是配置于背板310的底 部312上。导光板320具有入光面322,且入光面322与背板310的第一侧 壁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一背板; 一导光板,配置于该背板的一底部上,该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且该入光面与该背板的一第一侧壁相对,该背板的该第一侧壁与该导光板的该入光面之间有一容置空间,且该容置空间具有一入口端; 一液晶显示面板,配置于该导光板的一出光面上方; 一框架,与该背板组立,以环绕并固定该导光板与该液晶显示面板,一部分的该框架延伸至该容置空间上方,该框架的一第二侧壁的一部分与该入口端相对,且该框架的该第二侧壁的该部分具有一第一定位部;以及 一光源单元,适于沿一预定方向由该入口端置入该容置空间内,该光源单元具有一第二定位部,当该光源单元置入该容置空间,该第二定位部与该第一定位部接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同义陈中荣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