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9770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6: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减压装置,涉及高气压减压技术领域,包括减压阀组、压力表阀组和截止阀组,所述压力表阀组显示所述减压阀组的进口端气体的压力,所述截止阀组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减压阀组的出口端的气体输送,所述减压阀组包括第一减压阀、第二减压阀和第三减压阀,所述第一减压阀设置在所述减压阀组靠近所述压力表阀组的一侧,所述第二减压阀和所述第三减压阀设置在所述减压阀组靠近所述截止阀组的一侧。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的减压装置通过采用二级减压的方式,快速的将经过的气体进行减压,将进口端进入的高压气体快速地减压至人体适用的低压气体,并尽可能地减少减压阀组的整体体积,便于搬运和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气压减压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减压装置。
技术介绍
船舶在海上航行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特殊的情况,影响到船员的生命安全,而船员可能会面临无法立刻进行逃生行动的情况,例如需要在船舱内进行必要的操作,或者船舶出现火灾、污染、水淹或不明有害物质扩散等灾害无法逃脱,使得船员必须呆在封闭的船舱内进行救援,而船舱内的船员无法获取到充足的氧气,将面临窒息的危险,而传统的氧气设备多是采用氧气瓶、减压阀和呼吸面罩的组合来对船员进行氧气的补充。但这套设备部件较多,体积较大,使用持续时间较短,无法同时对全员进行配备,并且危险发生时情况非常的混乱,船员可能没有时间去寻找到自己的救生设备,使得船员缺少充足的吸氧设备,或者吸氧设备不够持久导致船员在获得救援前就因氧气的缺乏而伤亡。而船舶上多会配备有空气系统,而采用空气系统代替氧气瓶,使得船员获取氧气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空气系统内的气体压力较大,多在几十兆帕以上,人体无法直接使用,只能通过减压设备减压后进行使用。但目前市面上没有针对船舶上的空气系统设计的直接将气体从高压减至人体能使用的减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改进减压装置,使得减压装置能直接将高压气体减至人体能使用的程度,同时也能便于紧急情况下的移动使用。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压装置,包括减压阀组、压力表阀组和截止阀组,所述压力表阀组设置在所述减压阀组的进口端,,所述截止阀组设置在所述减压阀组的出口端,所述截止阀组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减压阀组的出口端的气体输送,所述减压阀组包括第一减压阀、第二减压阀和第三减压阀,所述第一减压阀设置在所述减压阀组靠近所述压力表阀组的一侧,所述第一减压阀用于将经所述压力表阀组进入的高压气体减压至中压气体,所述第二减压阀和所述第三减压阀设置在所述减压阀组靠近所述截止阀组的一侧,所述第二减压阀和所述第三减压阀用于共同将所述第一减压阀传送过来的所述中压气体减压至低压气体。优选地,所述减压阀组还包括减压阀体,所述减压阀体为中空结构,其上设有第一减压阀孔、第二减压阀孔和第三减压阀孔,所述第一减压阀、所述第二减压阀和所述第三减压阀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减压阀孔、所述第二减压阀孔和所述第三减压阀孔,所述第一减压阀的中心到第二减压阀孔的中心的距离和所述第一减压阀的中心到所述第三减压阀孔的中心的距离相同。优选地,所述减压阀体上还设有第一截止阀孔、第二截止阀孔、第三截止阀孔和第四截止阀孔,所述第一截止阀孔和所述第二截止阀孔分别设在所述第二减压阀和所述第三减压阀的进口端,所述第三截止阀孔和所述第四截止阀孔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减压阀和所述第三减压阀的出口端,所述第一截止阀孔、所述第二截止阀孔、所述第三截止阀孔和所述第四截止阀孔用于安装截止阀控制所述第二减压阀和所述第三减压阀的气体输入输出量。优选地,所述第一截止阀孔与所述第三截止阀孔的圆心处于不同的水平面上,所述第二截止阀孔与所述第四截止阀孔的圆心处于不同的水平面上。优选地,所述减压阀体上还设有第一压力表阀孔,所述第一压力表阀孔设置在所述减压阀体的出口端,所述第一压力表阀孔上安装有压力表。优选地,所述压力表阀组包括压力表阀体和压力表阀轮,所述压力表阀体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压力表阀安装部和压力表接头,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减压阀组的进口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外部的空气系统连接,所述压力表阀安装部用于安装所述压力表阀轮,所述压力表接头用于安装压力表,所述压力表阀轮用于控制所述压力表的开关。优选地,所述压力表阀体上设有进气通道和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进气通道贯通,所述压力表接头与所述第一安装孔贯通,所述压力表阀轮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内,用于开启或阻断进气通道与压力表接头之间的气体流通。优选地,截止阀组件包括截止阀体、截止阀和安全阀,所述安全阀安装在所述截止阀体的两侧,并与所述截止阀贯通,用于对截止阀超标的压力进行泄压,所述截止阀安装在所述截止阀体的上侧,用于控制气体的输出。优选地,所述截止阀体上设有出气通道、第五截止阀孔和第六截止阀孔,所述第五截止阀孔和所述第六截止阀孔用于安装所述截止阀,所述出气通道一端与所述减压阀组的出口端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分叉口,所述分叉口的两个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五截止阀孔和所述第六截止阀孔贯通。优选地,所述减压阀组的进口端的输入气压介于25MPa-40MPa,所述第一减压阀的输出端的输出气压介于3.5MPa-15MPa,所述减压阀组的出口端的输出气压小于等于0.7MPa。本专利技术设计的减压装置包括压力表阀组、减压阀组和截止阀组,通过压力表阀组使得减压装置能够监督输入的气体的压力和输入量,通过截止阀组使得减压装置能够控制输出的气体的输出量,使得使用人员能够实时监控空气系统输出的气体压力从而判断空气系统内的气体余量,并控制减压装置输出的气体量,使得减压装置能够满足不同人数的使用,同时减压阀组上的第一减压阀设置在前端,第二减压阀和第三减压阀设置在后端,气体输入经过第一减压阀减压后分两路通过第二减压和第三减压阀同时减压,采用二级减压的方式,快速地将经过的气体进行减压,将进口端进入的高压气体快速的减压至人体适用的低压气体,并尽可能地减少减压阀组的整体体积,便于搬运和携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减压装置的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减压装置的后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减压装置整左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减压阀体结构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减压阀体后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减压阀结构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减压阀体的冲压通道部结构剖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减压阀体俯视局部剖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减压阀体俯视剖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压力表阀组结构剖视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截止阀体俯视剖视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截止阀体侧面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减压阀组,2-压力表阀组,3-截止阀组;11-第一减压阀,12-第二减压阀,13-第三减压阀,14-减压阀体,21-压力表阀体,22-压力表阀轮,23-压力表接头,31-截止阀体;111-盖体部,112-底座部,113-减压杆部,141-第一减压阀孔,142-第二减压阀孔,143-第三减压阀孔,144-第一进气口,145-截止阀孔,146-第一出气口,148-第一压力表阀孔,211-进气通道,311-第五截止阀孔,312-第六截止阀孔,313-出气通道,314-第一安全阀孔,315-第二安全阀孔,316-安装头;1111-上盖,1112-闷盖,1113-膜片,1114-连接螺盘,1115-活塞盘,1121-底座弹簧,1122-底盖,1123-阀座螺盖,1124-密封座,1125-固定座,1131-平衡弹簧,1132-减压阀座,1133-顶杆,1411-过气腔室,1412-盖体安装孔,1413-底座安装孔,14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减压阀组(1)、压力表阀组(2)和截止阀组(3),所述压力表阀组(2)设置在所述减压阀组(1)的进口端,所述截止阀组(3)设置在所述减压阀组(1)的出口端,所述截止阀组(3)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减压阀组(1)的出口端的气体输送,所述减压阀组(1)包括第一减压阀(11)、第二减压阀(12)和第三减压阀(13),所述第一减压阀(11)设置在所述减压阀组(1)靠近所述压力表阀组(2)的一侧,所述第一减压阀(11)用于将经所述压力表阀组(2)进入的高压气体减压至中压气体,所述第二减压阀(12)和所述第三减压阀(13)设置在所述减压阀组(1)靠近所述截止阀组(3)的一侧,所述第二减压阀(12)和所述第三减压阀(13)用于共同将所述第一减压阀(11)传送过来的所述中压气体减压至低压气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减压阀组(1)、压力表阀组(2)和截止阀组(3),所述压力表阀组(2)设置在所述减压阀组(1)的进口端,所述截止阀组(3)设置在所述减压阀组(1)的出口端,所述截止阀组(3)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减压阀组(1)的出口端的气体输送,所述减压阀组(1)包括第一减压阀(11)、第二减压阀(12)和第三减压阀(13),所述第一减压阀(11)设置在所述减压阀组(1)靠近所述压力表阀组(2)的一侧,所述第一减压阀(11)用于将经所述压力表阀组(2)进入的高压气体减压至中压气体,所述第二减压阀(12)和所述第三减压阀(13)设置在所述减压阀组(1)靠近所述截止阀组(3)的一侧,所述第二减压阀(12)和所述第三减压阀(13)用于共同将所述第一减压阀(11)传送过来的所述中压气体减压至低压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阀组(1)还包括减压阀体(14),所述减压阀体(14)为中空结构,其上设有第一减压阀孔(141)、第二减压阀孔(142)和第三减压阀孔(143),所述第一减压阀(11)、所述第二减压阀(12)和所述第三减压阀(13)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减压阀孔(141)、所述第二减压阀孔(142)和所述第三减压阀孔(143),所述第一减压阀(11)的中心到第二减压阀孔(142)的中心的距离和所述第一减压阀(11)的中心到所述第三减压阀孔(143)的中心的距离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阀体(14)上还设有第一截止阀孔(1451)、第二截止阀孔(1452)、第三截止阀孔和第四截止阀孔(1454),所述第一截止阀孔(1451)和所述第二截止阀孔(1452)分别设在所述第二减压阀(12)和所述第三减压阀(13)的进口端,所述第三截止阀和所述第四截止阀孔(1454)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减压阀(12)和所述第三减压阀(13)的出口端,所述第一截止阀孔(1451)、所述第二截止阀孔(1452)、所述第三截止阀孔和所述第四截止阀孔(1454)用于安装截止阀以控制所述第二减压阀(12)和所述第三减压阀(13)的气体输入输出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截止阀孔(1451)与所述第三截止阀孔的圆心处于不同的水平面上,所述第二截止阀孔(1452)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成阳黄兴安牟培福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天德创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