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模块及带有无线充电模块的消毒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9535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线充电模块及带有无线充电模块的消毒盒。无线充电模块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电路板、电能接口以及用于无线充电的发射线圈,电路板分别电连接电能接口和发射线圈,壳体上设有用于将无线充电模块固定在外部物体上的外接结构。无线充电模块可拆卸地固定在消毒盒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无线充电的部件装入一个壳体中,壳体外设置有外接结构,可以允许整个模块安装在其他物体或者产品上进行无线充电,而在单独使用时,只需将电能接入电能接口中,待充电终端放在模块之上即可进行无线充电,满足了用户的多样化使用需求,提高了使用方便性,无线充电模块还可以做成小型化,提高其便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充电模块及带有无线充电模块的消毒盒
本技术涉及充电产品,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模块及带有无线充电模块的消毒盒。
技术介绍
无线充电技术源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分为小功率无线充电和大功率无线充电两种方式。日常所见的大部分智能终端无线充电均为小功率的无线充电,通常是通过电磁感应来实现。对智能终端进行无线充电的常见的是无线充电座,作为一个单独的产品进行使用,一般无法安装在其他产品中使用。市场上也会见到有无线充电功能直接附加在某个产品中实现,譬如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的车充/汽车、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的蓝牙音箱等等。由此可见,无线充电要么是单独购入一个充电座进行无线充电,要么就是在其他产品中作为无法拆卸的附属功能进行实现。有必要开发一种模块化的无线充电产品,使其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直接安装于其他产品中使用的,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无线充电模块,使其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直接安装于其他产品中使用的,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无线充电模块,其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电路板、电能接口以及用于无线充电的发射线圈,电路板分别电连接电能接口和发射线圈,壳体上设有用于将无线充电模块固定在外部物体上的外接结构。外接结构包括设于壳体底面或顶面中间位置的一个螺纹孔,螺纹孔用于与设在外部物体上的螺钉螺纹连接以实现固定连接。外接结构包括至少四个穿孔,穿孔用于穿入螺栓并通过螺栓将无线充电模块固定在外部物体上;或者穿孔用于穿入绳索并通过绳索固定在外部物体上。外接结构包括设在壳体底面的、用于供真空吸盘固定的表面区域。外接结构包括内置的磁铁片,磁铁片用于通过磁吸力将无线充电模块吸附固定在外部物体上。壳体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前盖与底盖,无线充电模块的元器件设在前盖与底盖之间的空间内。前盖的中间位置设有一定位杆,定位杆贯穿发射线圈中孔以固定发射线圈相对前盖的位置。壳体内有一块散热板,散热板与电路板相互平行并相互贴合。底盖底面上设有至少两个定位柱,定位柱依次贯穿散热板及电路板,定位柱用于固定电路板与散热板在壳体中的位置。底盖底面在与定位柱的连接处均设有凸起,凸起用于将散热板与底盖底面隔开。前盖与底盖通过至少1根螺钉固定连接,前盖与底盖之间还夹有磁环,磁环与螺钉共轴并且螺钉穿过磁环中心,磁环用于通过磁吸力固定连接贴在待充电终端上的无线充电贴,或者磁环用于通过磁吸力固定连接贴在待充电终端上的金属片或磁片。前盖设有用于固定磁环的套筒,磁环外壁与套筒内壁紧贴。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带有无线充电模块的消毒盒,其包括以上的无线充电模块,无线充电模块可拆卸地固定在消毒盒内。本技术还公开了另一种带有无线充电模块的消毒盒,其包括以上的无线充电模块,消毒盒的底面穿入一螺钉,螺钉拧入无线充电模块底面的螺纹孔中、用于将无线充电模块固定在消毒盒的底面上。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无线充电的部件装入一个壳体中,壳体外设置有外接结构,可以允许整个模块安装在其他物体或者产品上进行无线充电,而在单独使用时,只需将电能接入电能接口中,待充电终端放在模块之上即可进行无线充电,满足了用户的多样化使用需求,提高了使用方便性,无线充电模块还可以做成小型化,提高其便携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无线充电模块装配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无线充电模块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无线充电模块分解图(底部视角)。图4为本技术无线充电模块与真空吸盘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消毒盒与无线充电模块的分解图。图6为本技术另一示例无线充电模块装配立体图。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视图所示产品均为适应图纸大小及视图清楚而进行了适当的缩小/放大,并不对视图所示产品大小加以限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充分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介绍和说明。第一实施例第一实施例是一种无线充电模块100,其具体结构如图1-4所示。如图1所示,无线充电模块100包括有方形的壳体10。在其他实施例中,壳体也可以做成其他形状,譬如圆形、正多边形、异形等。壳体10包括了相互固定连接的前盖11及底盖12。无线充电模块100的元器件设在前盖11与底盖12之间的空间内。第一实施例中,前盖11与底盖12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壳体10上设有用于将无线充电模块100固定在外部物体上的外接结构。图1中,外接结构包括有四个均匀分布的穿孔13。穿孔13本身贯穿前盖11和底盖12。穿孔13可穿入螺栓并通过螺栓将无线充电模块100固定在外部物体上。又或者,穿孔13可穿入绳索并通过绳索将无线充电模块100绑定在外部物体上。如图2所示,前盖11与底盖12之间的空间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发射线圈21、电路板22和散热板23。电路板22上设有电能接口24,电能接口24用于连接外部电源以给无线充电模块100提供电能。电路板22分别电连接电能接口24和发射线圈21。发射线圈21用于发射出电磁波,并由待充电的终端接收电磁波或者由终端的无线充电接收贴来接收电磁波,进而实现对终端进行充电。在本施例中,电能接口24有两个,分别是USBType-C插口241以及Micro-USB插口242。USBType-C插口241可以替换成USB-A、Mini-USB、Micro-USB或者Lightning类型的插口。而Micro-USB插口242则可以替换成USB-A、Mini-USB、USBType-C或者Lightning类型的插口。第一实施例的两个电能接口24是在同一水平高度并排设置,并且相互之间最小距离不超过3mm。在其他实施例中,两个电能接口可以在同一垂直线上平行设置,两个电能接口相互之间最小距离不超过2mm。如图2所示,外接结构还包括内置的磁铁片27。磁铁片27固定在底盖12的内表面上。外部物体上对应设有铁磁性的金属片/块,则磁铁片27可以用于通过磁吸力将无线充电模块100吸附固定在外部物体上。图2中的散热板23可以用不锈铁片或不锈钢片来制成。图2中的分解结构在装配之后,散热板23与电路板22相互平行并相互贴合。散热板23的作用之一是将传导电路板22产生的热量。散热板23的作用之二是在无线充电模块100变得小型化、重量变轻、握持手感变劣之后,增加整体的重量,提升握持手感,改善使用体验。此外,如图2所示,底盖12底面上设有4个定位柱122(其中两个定位柱被遮挡)。定位柱122依次贯穿散热板23及电路板22,因而定位柱122用于固定电路板22与散热板23在底盖12中的位置。底盖12底面在与定位柱122的连接处均设有相互垂直的平面凸起123,而凸起123作用之一是增强定位柱122强度,作用之二则是用于将散热板23与底盖12底面隔开,避免散热板23上带有的小毛刺抵顶在底盖12底面而造成高低不平的现象。...

【技术保护点】
1.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电路板、电能接口以及用于无线充电的发射线圈,所述电路板分别电连接电能接口和发射线圈,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将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固定在外部物体上的外接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电路板、电能接口以及用于无线充电的发射线圈,所述电路板分别电连接电能接口和发射线圈,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将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固定在外部物体上的外接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底面或顶面中间位置的一个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用于与设在外部物体上的螺钉螺纹连接以实现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结构包括至少四个穿孔,所述穿孔用于穿入螺栓并通过螺栓将无线充电模块固定在外部物体上;或者所述穿孔用于穿入绳索并通过绳索固定在外部物体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结构包括设在壳体底面的、用于供真空吸盘固定的表面区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结构包括内置的磁铁片,所述磁铁片用于通过磁吸力将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吸附固定在外部物体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前盖与底盖,所述无线充电模块的元器件设在前盖与底盖之间的空间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的中间位置设有一定位杆,所述定位杆贯穿发射线圈中孔以固定发射线圈相对前盖的位置。


8.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永东
申请(专利权)人:新嘉数码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