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充电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9534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线充电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主板、无线充发射装置和手柄,所述主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无线充发射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主板和所述无线充发射装置连接,所述手柄和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无线充电支架同时支持对手机、智能手表、蓝牙耳机进行无线充电,需要充电时只需要把产品直接放在充电位置上即可充电,即放即充无需插线,可随时拿走,同时在不对智能手表进行充电时,还可以充当手机支架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线充电支架
本技术涉及充电
,特别涉及一种无线充电支架。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无线充电器大多只能只对某一特定型号的手机、智能手表或蓝牙耳机,当携带多款不同型号的手机、智能手表或蓝牙耳机时,需要携带多个无线充电器或携带多个有线充电器,使用不便,因此需要一款能够同时对不同型号的手机、智能手表、蓝牙耳机充电的无线充电器,解决携带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无线充电支架,解决现有无线充电支架只能某一特定型号的手机、智能手表或蓝牙耳机,功能单一,不能当手机支架使用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无线充电支架,包括:壳体1、主板2、无线充发射装置3和手柄4,所述主板2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所述无线充发射装置3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所述主板2和所述无线充发射装置3连接,所述手柄4和所述壳体1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手柄4包括第一支撑架5、第二支撑架6和转轴7,所述第一支撑架5一端和所述壳体1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转轴7和所述第二支撑架6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5和所述壳体1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壳体1包括面壳8和底壳9,所述面壳8和所述底壳9固定连接,所述无线充发射装置3设置在所述面壳8下,所述主板2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壳9上,所述第一支撑架5和所述底壳9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架5和所述底壳9通过支撑柱1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架6上部设有圆孔10,所述圆孔10内设有软胶固定件11,所述软胶固定件11和所述第二支撑架6连接。优选的,所述无线充发射装置3包括5个充电线圈板,所述充电线圈板设置在所述面壳8下,并和所述主板2连接。优选的,还包括风扇12和指示灯13,所述风扇12和所述指示灯13均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并和所述主板2连接。优选的,还包括输入接口14和输出接口15,所述输入接口14和所述输出接口15均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并和所述主板2连接。通过实施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无线充电支架同时支持对手机、智能手表、蓝牙耳机进行无线充电,需要充电时只需要把产品直接放在充电位置上即可充电,即放即充无需插线,可随时拿走,同时在不对智能手表进行充电时,还可以充当手机支架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无线充电支架结构示意图(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无线充电支架结构示意图(仰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无线充电支架结构示意图(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1-3详细描述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一种无线充电支架,包括:壳体1、主板2、无线充发射装置3和手柄4,所述主板2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所述无线充发射装置3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所述主板2和所述无线充发射装置3连接,所述手柄4和所述壳体1转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板2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所述主板2上设有控制电路,包括磁吸充电控制电路、识别不同智能设备的控制电路、散热控制电路,所述无线充发射装置3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能够感应需要充电的智能设备,并对智能设备进行充电,将手机、智能手表、蓝牙耳机等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智能设备同时放置在所述无线充发射装置3上后,所述主板2通过所述无线充发射装置3和需要充电的智能设备发生感应,并识别不同的智能设备,给所述无线充发射装置3发出充电的指令,对放置在所述无线充发射装置3上的智能设备同时进行充电,所述手柄4可以相对所述壳体1上进行转动,将智能手表正面放置或反面放置在所述手柄4上,能够对智能手表进行无线充电,当没有智能手表通过所述手柄4进行充电时,转动的所述手柄4可以支撑手机、平板等,将无线充电支架当做手机支架使用。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其他实施例中,更具体的,所述手柄4包括第一支撑架5、第二支撑架6和转轴7,所述第一支撑架5一端和所述壳体1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转轴7和所述第二支撑架6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5和所述壳体1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架5和所述第二支撑架6是矩形的金属板,也可以是塑胶板,所述第一支撑架5和所述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5一端和所述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5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撑架6通过所述转轴7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架6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架5绕所述转轴7多角度转动,如120°、150°、180°,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转轴7还可以是合页、连接轴,所述第二支撑架6可相对所述第一支撑架5随时打开和合拢,当所述第二支撑架6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架5合拢,平放在所述壳体1上时,智能手表可以正面或反面放在所述第二支撑架6上面充电,当所述第二支撑架6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架5打开时,可直接把智能手表挂在所述第二支撑架6上充电,如果没有智能手表进行充电时,将所述第二支撑架6打开,可以充当做手机支架使用,使用方便。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其他实施例中,更具体的,所述壳体1包括面壳8和底壳9,所述面壳8和所述底壳9固定连接,所述无线充发射装置3设置在所述面壳8下,所述主板2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壳9上,所述第一支撑架5和所述底壳9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面壳8和所述底壳9通过扣位加螺丝固定装配成品,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螺栓、定位销将所述面壳8和所述底壳9固定在一起,所述无线充发射装置3设置固定设置在底壳9上并和所述主板2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5和所述底壳9固定连接,所述主板2固定设在所述底壳9上,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设在所述面壳8或其他位置,通过所述主板2控制所述无线充发射装置3对智能设备进行无线充电。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其他实施例中,更具体的,所述第一支撑架5和所述底壳9通过支撑柱1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架6上部设有圆孔10,所述圆孔10内设有软胶固定件11,所述软胶固定件11和所述第二支撑架6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架5和所述底壳9通过支撑柱16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架5和所述底壳9形成卡线槽,智能手表的充电线通过所述支撑柱16缠绕在所述卡线槽中,所述充电线一端所述主板2连接,另一端和所述软胶固定件11连接,所述软胶固定件11和所述第二支撑架6连接,所述软胶固定件11能够增大摩擦,防止智能手表发生位置上的变动,在对智能手表进行充电时,将智能手表放置在所述圆孔10内,并和所述软胶固定件11中的充电线连接,对智能手表进行充电。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其他实施例中,更具体的,所述无线充发射装置3包括5个充电线圈板,所述充电线圈板设置在所述面壳8下,并和所述主板2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无线充发射装置3包括5个充电线圈板,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线圈板可以是1个、3个、4个、6个,将需要充电的智能设备防置在所述面壳8上后,放在任何位置,都会有充电线圈板的存在,以便对需要充电的智能设备进行识别。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其他实施例中,进一步的,还包括风扇12和指示灯13,所述风扇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充电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主板(2)、无线充发射装置(3)和手柄(4),所述主板(2)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所述无线充发射装置(3)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所述主板(2)和所述无线充发射装置(3)连接,所述手柄(4)和所述壳体(1)转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主板(2)、无线充发射装置(3)和手柄(4),所述主板(2)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所述无线充发射装置(3)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所述主板(2)和所述无线充发射装置(3)连接,所述手柄(4)和所述壳体(1)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4)包括第一支撑架(5)、第二支撑架(6)和转轴(7),所述第一支撑架(5)一端和所述壳体(1)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转轴(7)和所述第二支撑架(6)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5)和所述壳体(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面壳(8)和底壳(9),所述面壳(8)和所述底壳(9)固定连接,所述无线充发射装置(3)设置在所述面壳(8)下,所述主板(2)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壳(9)上,所述第一支撑架(5)和所述底壳(9)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谷惠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凯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