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充电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92285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机充电支架,包括:左右夹臂、主动齿轮、按键弹簧装置、棘轮组装置、壳体和底托;左右夹臂上设有第三弹簧,与壳体抵触相接;所述棘轮组装置包括棘轮和棘爪,所述按键弹簧装置上设有卡件,所述棘爪上设有卡位,所述卡件与卡位可分离地卡接;所述棘爪上还设有限位端和第一弹簧,所述限位端与棘轮卡合,所述棘轮与主动齿轮啮合,棘轮组装置通过第一弹簧与壳体耦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计第三弹簧和棘轮组装置,在受到外力挤压或者释放按键时,能通过左右夹臂压缩第三弹簧或者第三弹簧释放带动齿轮运转从而带动底托在竖直方向上的相对接近或远离,达到手机对位充电线圈或取出手机的效果。或取出手机的效果。或取出手机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机充电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手机无线充支架
,特别涉及一种手机充电支架。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提供的手动按压无线充支架的底托调整比较困难,为了对位充电效率高,底托需要手动调节档位,容易存在档位调整不正确,可能导致不能充电或充电效率低;底托固定档位,但因手机尺寸不同,兼容性差,导致手机不能充电或充电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手机充电支架,解决了底托对位不准导致充电效率低下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手机充电支架,包括:左右夹臂1、主动齿轮2、按键弹簧装置3、棘轮组装置4、壳体5和底托7;左右夹臂1、按键弹簧装置3和底托7均设置在所述壳体5上,所述主动齿轮2和棘轮组装置4设置在所述壳体5内;
[0006]所述左右夹臂1上还设有第三弹簧12,第三弹簧12一端设置在左右夹臂1上,一端设置在壳体5上,左右夹臂1和底托7均与主动齿轮2啮合;
[0007]所述棘轮组装置4包括棘轮41和棘爪42,棘爪42上还设有限位端421和第一弹簧422,限位端421和棘轮41啮合,棘轮41和主动齿轮2卡合,棘轮组装置4通过第一弹簧422与壳体5耦合;
[0008]所述按键弹簧装置3上设有卡件31,所述棘爪42上设有卡位423,所述卡件31与卡位423通过斜面相接。
[0009]优选的,所述棘轮41和主动齿轮2均为双层齿轮结构,所述棘轮41包括第一棘轮411和第一齿轮412,所述主动齿轮2包括第二齿轮21和第三齿轮22;
[0010]所述限位端421与第一棘轮411啮合,所述第一齿轮412与第二齿轮21啮合,第三齿轮22与左右夹臂1啮合,第三齿轮22与底托7啮合。
[0011]优选的,所述按键弹簧装置3还包括第二弹簧32和按键33,所述按键33与第二弹簧32耦合,按键33穿过并露出于壳体5,所述第二弹簧32设置在壳体5内。
[0012]优选的,所述左右夹臂1上还设有第一齿条11和第三弹簧12,所述第一齿条11与第三齿轮22啮合;所述底托7上设有第二齿条71,第二齿条71与第三齿轮22啮合。
[0013]优选的,还包括第一盖板6和第二盖板8,所述第一盖板6和第二盖板8均设置在壳体5上;所述第一盖板6上设有第一导轨61,所述左右夹臂1可在第一导轨61上滑动;所述第二盖板8上设有第二导轨81,所述底托7可在第二导轨81上滑动。
[0014]优选的,还包括线圈9和固定盖板10,固定盖板10设置在壳体5上,线圈9设置在固定盖板10上。所述第二弹簧32的一端与按键33耦合,另一端与固定盖板10耦合。
[0015]通过实施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手机充电支
架,能够在弹簧力度的驱使下通过齿轮同时带动左右夹子X轴方向(水平方向)和底托Y轴方向(垂直方向)相对远离,或手动按压左右夹子驱动左右夹子并通过齿轮联动底托靠近线圈中心(手机长宽比例基本相同而使手机夹紧时,本专利技术的无线充线圈和手机线圈相对居中),兼容不同手机大小的尺寸充电,不需要调节底托,而充电对位较精准,充电效率有保证,操作简单;电路板和无线充线圈位置固定不变,装配相对简单可靠且成本低,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手机充电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手机充电支架的结构示意图(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
[0019]如图1和图2所示,可以理解,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充电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夹臂1、主动齿轮2、按键弹簧装置3、棘轮组装置4、壳体5和底托7;左右夹臂1、按键弹簧装置3和底托7均设置在所述壳体5上,所述主动齿轮2和棘轮组装置4设置在所述壳体5内;所述左右夹臂1上还设有第三弹簧12,第三弹簧12一端设置在左右夹臂1上,一端设置在壳体5上,左右夹臂1和底托7均与主动齿轮2啮合;所述棘轮组装置4包括棘轮41和棘爪42,棘爪42上还设有限位端421和第一弹簧422,限位端421和棘轮41啮合,棘轮41和主动齿轮2卡合,棘轮组装置4通过第一弹簧422与壳体5耦合;所述按键弹簧装置3上设有卡件31,所述棘爪42上设有卡位423,所述卡件31与卡位423通过斜面相接。
[0020]在本实施例中,手机充电支架一般用于车内、房屋中,用来放置手机进行无线充电。所述手机充电支架,在使用状态下,设置在左右夹臂1上的第三弹簧12抵触在壳体5上收缩压紧,此时限位端421卡合在棘轮41上,第一弹簧422和第三弹簧12均处于压缩状态。当想要取出手机,按压按键弹簧装置3释放时,卡件31与卡位423通过斜面配合,卡件31的斜面顶住卡位423的斜面,使限位端421顺时针转动,使棘爪42与棘轮41分离,从而使棘轮41能够自由顺时针运转。此时,左右夹臂1上的第三弹簧12的压缩状态不再受到棘爪42与棘轮41卡位的限制,迅速释放,左右夹臂1在弹簧12的弹力的作用下水平向外张开。由于主动齿轮2与左右夹臂1是啮合状态,第三弹簧12给左右夹臂1的力带动主动齿轮2逆时针运转,使与主动齿轮2啮合的棘轮41顺时针运动,而底托7和主动齿轮2也处于啮合状态,主动齿轮2的运转从而使底托7在竖直方向远离中心,达到松开支架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件31和卡位423,以及棘轮组装置4和壳体5的相接、抵触等耦合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其转换成其他可替代方式。
[0021]进一步的,所述手机充电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41和主动齿轮2均为双层齿轮结构,所述棘轮41包括第一棘轮411和第一齿轮412,所述主动齿轮2包括第二齿轮21和第三齿轮22;所述限位端421与第一棘轮411啮合,所述第一齿轮412与第二齿轮21啮合,第三齿轮22与左右夹臂1啮合,第三齿轮22与底托7啮合。
[00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机支架,当想要释放支架,按下按键弹簧装置3时,卡件与卡
位斜面相接,限位端421顺时针运转,脱离第一棘轮411,棘轮41能够自由顺时针运转,第三弹簧12的压缩状态不再受到棘爪42与棘轮41卡位的限制限制,迅速释放,使得左右夹臂1水平向外张开,而左右夹臂1和第三齿轮22的啮合状态带动第三齿轮22逆时针运转,底托7与第三齿轮22的啮合状态使得第三齿轮22带动底托7竖直向下脱离中心,同时棘轮41与主动齿轮2的啮合状态使棘轮41顺时针运转,达到松开手机支架的效果;当外力对左右夹臂1进行挤压时,一端抵触在左右夹臂1上另外一端抵触在壳体5上的第三弹簧12收缩,而左右夹臂1和第三齿轮22是啮合状态,外力作用下使左右夹臂1带动主动齿轮22转动,主动齿轮22与底托7的啮合状态使主动齿轮22带动底托7竖直向上接近中心,左右夹臂1带动主动齿轮22顺时针运转的同时,棘轮41逆时针运转,第一棘轮4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机充电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夹臂(1)、主动齿轮(2)、按键弹簧装置(3)、棘轮组装置(4)、壳体(5)和底托(7),左右夹臂(1)、按键弹簧装置(3)和底托(7)均设置在所述壳体(5)上,所述主动齿轮(2)和棘轮组装置(4)设置在所述壳体(5)内;所述左右夹臂(1)上还设有第三弹簧(12),第三弹簧(12)一端设置在左右夹臂(1)上,一端设置在壳体(5)上,左右夹臂(1)和底托(7)均与主动齿轮(2)啮合;所述棘轮组装置(4)包括棘轮(41)和棘爪(42),棘爪(42)上还设有限位端(421)和第一弹簧(422),限位端(421)和棘轮(41)卡合,棘轮(41)和主动齿轮(2)啮合,棘轮组装置(4)通过第一弹簧(422)与壳体(5)耦合;所述按键弹簧装置(3)上设有卡件(31),所述棘爪(42)上设有卡位(423),所述卡件(31)与卡位(423)通过斜面相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充电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41)和主动齿轮(2)均为双层齿轮结构,所述棘轮(41)包括第一棘轮(411)和第一齿轮(412),所述主动齿轮(2)包括第二齿轮(21)和第三齿轮(22);所述限位端(421)与第一棘轮(411)啮合,所述第一齿轮(412)与第二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谷惠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凯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