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型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9442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型电容器,包括电容器本体,电容器本体外罩设有散热外壳,散热外壳的上方盖合有泄压上盖、底端连接有安装底座;散热外壳包括带有翅状散热片的壳体,壳体的顶端固连有延长壳、底端固连有底座连接圈;延长壳上开设有滑槽,滑槽内安装有弹簧;底座连接圈内开设有插槽;安装底座包括座体,座体上固连有与插槽相卡合的插条;泄压上盖包括盖体,盖体的下端固连有泄压圈,泄压圈上开设有泄压孔,泄压圈的下方还固连有呈L型的限位件;限位件插入到滑槽内并与滑槽内的弹簧相连接。本新型采用散热外壳有效的将热量传导出来,并且可实现自动泄压,迅速将气体排泄,确保电容器的工作安全性与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型电容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容器,尤其涉及一种散热型电容器。
技术介绍
电容器,顾名思义是一种容纳电荷的器件,是电子设备中大量使用的电子元件之一,广泛应用于电路中的隔直通交、耦合、旁路、滤波、谐回路、能量转换、控制等方面。电容器在实际的使用中,其内部的电容芯子会不断的产生热量,然而,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电容器其散热性较差,外壳不具备散热性能,如果不及时将热量疏散,会导致电容器被击穿,不但影响电容器的使用寿命,甚至会造成整个电路瘫痪,造成诸多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型电容器。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散热型电容器,包括电容器本体,电容器本体分别连接有正极引脚、负极引脚,电容器本体外罩设有散热外壳,散热外壳的上方盖合有泄压上盖,散热外壳的底端连接有安装底座;散热外壳包括壳体,壳体带有翅状散热片,壳体的顶端固连有延长壳、底端固连有底座连接圈;延长壳上开设有滑槽,滑槽内安装有弹簧,延长壳的顶端还固连有固定压圈;底座连接圈内开设有插槽,且底座连接圈上开设有一号固定孔;安装底座包括座体,座体上固连有与插槽相卡合的插条,插条上开设有与一号固定孔相匹配的二号固定孔;泄压上盖包括盖体,盖体的下端固连有泄压圈,泄压圈上开设有泄压孔,泄压圈的下方还固连有限位件;限位件呈L型,限位件插入到滑槽内并与滑槽内的弹簧相连接。进一步地,盖体上开设有用于正极引脚通过的正极引脚穿过孔、以及用于负极引脚通过的负极引脚穿过孔。进一步地,一号固定孔与二号固定孔内共同固定有固定螺栓。进一步地,泄压上盖上泄压圈的高度与散热外壳上固定压圈的高度保持一致。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型电容器,采用散热外壳有效的将热量传导出来,并且,当内部产生的热量过多时,为避免气体瞬间膨胀诱发安全问题,本新型所公开的散热型电容器,可实现自动泄压,迅速将气体排泄,确保本散热型电容器的工作安全性与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散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安装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1中泄压上盖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B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1、电容器本体;2、安装底座;3、散热外壳;4、泄压上盖;5、负极引脚;6、正极引脚;7、固定螺栓;8、弹簧;21、座体;22、插条;23、二号固定孔;31、壳体;32、延长壳;33、底座连接圈;34、一号固定孔;35、翅形散热片;36、滑槽;37、固定压圈;38、插槽;41、盖体;42、泄压圈;43、限位件;44、负极引脚穿过孔;45、正极引脚穿过孔;46、泄压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一种散热型电容器,如图1所示,包括电容器本体1,电容器本体1分别连接有正极引脚6、负极引脚5,在电容器本体1外罩设有散热外壳3,散热外壳3的上方盖合有泄压上盖4,散热外壳3的底端连接有安装底座2;如图2所示,散热外壳3包括壳体31,散热外壳3采用散热性好的铜材质或铝材质制成,可将电容其本体1的电容内芯产生的多余热量有效的传导,并且,壳体31带有翅状散热片35,增大了壳体31的表面积,使得热量能够更快、更好的传导;同时,壳体31的顶端固连有延长壳32、底端固连有底座连接圈33;其中,延长壳32用于与泄压上盖4相连接,泄压上盖4的设置,使得本散热型电容器的安全性大大提高,当电容器本体1的电容内芯产生过多热量后,会使得周围的气体膨胀,导致散热外壳3的内部压力过大,通过泄压上盖4可实现泄压,确保安全性,具体的设置为:首先,如图2和图6所示,延长壳32上开设有滑槽36,滑槽36内安装有弹簧8,通常,通过弹簧座将弹簧8固定在滑槽36内;然后,如图5所示,泄压上盖4包括盖体41,盖体41的下端固连有泄压圈42,泄压圈42的下方还固连有限位件43,限位件43呈L型,且限位件43插入到滑槽36内并与滑槽36内的弹簧8相连接,从而,限位件43可在滑槽36内上下移动;并且,为使得限位件43被限定在滑槽36内,延长壳32的顶端还固连有固定压圈37,由固定压圈37将滑槽36的顶端封闭;因此,当散热外壳3的内部压力处于正常状态时,由于泄压上盖4上泄压圈42的高度与散热外壳3上固定压圈37的高度保持一致,如图6所示,泄压上盖4盖合在散热外壳3上,且泄压圈42与固定压圈37相贴合,弹簧8处于自由状态;但当热量无法通过散热外壳高效传导时,会使得散热外壳3的内部压力过高,此时,气体膨胀会向上推动泄压上盖4,弹簧8采用软弹簧,在泄压上盖4上移动的同时,弹簧8被压缩,泄压圈42与固定压圈37相分离,使得泄压圈42上开设的泄压孔46与散热外壳3的内部相连通,从而实现泄压功能;当泄压完成后,在弹簧8的拉力作用下,使得泄压上盖4能快速恢复原位。由于本散热型电容器的上方设置了泄压上盖4,其不可拆卸,为便于电容器本体1的取出或安装,设置有可拆式的安装底座2,具体的为:首先,散热外壳3通过底座连接圈33与安装底座2相连接,先如图4所示,底座连接圈33内开设有插槽38,且底座连接圈33上开设有一号固定孔34;再如图3所示,安装底座2包括座体21,座体21上固连有与插槽38相卡合的插条22,插条22上开设有与一号固定孔34相匹配的二号固定孔23;从而,如图4所示,插条22与插槽38匹配后,在一号固定孔34与二号固定孔23内共同固定安装固定螺栓7后,实现安装底座2与散热外壳3的可拆卸连接。此外,盖体41上开设有用于正极引脚6通过的正极引脚穿过孔45、以及用于负极引脚5通过的负极引脚穿过孔44,方便正负极引脚伸出,并且,在穿过孔的位置还设有绝缘密封圈,以避免泄压上盖4对正负极引脚的影响。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型电容器,包括电容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本体(1)分别连接有正极引脚(6)、负极引脚(5),电容器本体(1)外罩设有散热外壳(3),散热外壳(3)的上方盖合有泄压上盖(4),散热外壳(3)的底端连接有安装底座(2);/n所述散热外壳(3)包括壳体(31),壳体(31)带有翅状散热片(35),所述壳体(31)的顶端固连有延长壳(32)、底端固连有底座连接圈(33);所述延长壳(32)上开设有滑槽(36),滑槽(36)内安装有弹簧(8),延长壳(32)的顶端还固连有固定压圈(37);所述底座连接圈(33)内开设有插槽(38),且底座连接圈(33)上开设有一号固定孔(34);/n所述安装底座(2)包括座体(21),座体(21)上固连有与插槽(38)相卡合的插条(22),插条(22)上开设有与一号固定孔(34)相匹配的二号固定孔(23);/n所述泄压上盖(4)包括盖体(41),盖体(41)的下端固连有泄压圈(42),泄压圈(42)上开设有泄压孔(46),泄压圈(42)的下方还固连有限位件(43);所述限位件(43)呈L型,限位件(43)插入到滑槽(36)内并与滑槽(36)内的弹簧(8)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型电容器,包括电容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本体(1)分别连接有正极引脚(6)、负极引脚(5),电容器本体(1)外罩设有散热外壳(3),散热外壳(3)的上方盖合有泄压上盖(4),散热外壳(3)的底端连接有安装底座(2);
所述散热外壳(3)包括壳体(31),壳体(31)带有翅状散热片(35),所述壳体(31)的顶端固连有延长壳(32)、底端固连有底座连接圈(33);所述延长壳(32)上开设有滑槽(36),滑槽(36)内安装有弹簧(8),延长壳(32)的顶端还固连有固定压圈(37);所述底座连接圈(33)内开设有插槽(38),且底座连接圈(33)上开设有一号固定孔(34);
所述安装底座(2)包括座体(21),座体(21)上固连有与插槽(38)相卡合的插条(22),插条(22)上开设有与一号固定孔(34)相匹配的二号固定孔(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杰杰孙超王鑫磊蒋碧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瑞友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