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腕表上链机
本技术涉及钟表维修检测装置,尤其是带弹片形腕表固定座的腕表上链机。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自动机械手表是随着人在佩戴时,手臂进行摆动,从而利用机芯底部的摆陀左右摇摆产生动力驱动发条。在手表维修或者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能量的不足或者没有能量驱动发条。实现手表的运转。对于一两个或者数量非常少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人工佩戴对手表进行上链工作。但是针对大型的钟表维修中心和卖表的厂家而言每天需要给大量的机械表进行上链操作。而此时在采用人工对手表进行上链显然效率低下,造成资源和时间的浪费。在公开的技术专利公告号CN204557057U中所属的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驱动机构、控制电路、套设于外筒内部的内筒和卡接于内筒上的卡扣机构。控制电路的控制输出端与驱动机构的电气输入端相连接。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内筒固定连接。卡扣机构可拆卸地安装于内筒上,驱动机构驱动内筒带动卡扣机构一起旋转。此结构缺点是一个动力源只能给一块腕表进行上链,不能同时给与更多的腕表进行上链。造成资源的浪费。在公开的技术专利公告号CN20726 ...
【技术保护点】
1.腕表上链机,包括基座(1)的上端通过螺钉与电机基座(11)连接,其特征在于: 电机基座(11)上固定电机(13),电机基座(11)的后端连接后盖(12),电机基座(11)前端设置有轴承(8),通过卡簧将轴承进行限位;电机基座(11)前端的圆柱凸台连接转盘(10)的中心孔,转盘(10)是由内圈、中圈、外圈相互连接组成,每个圈上设置位置对应的通孔,内圈和中圈的通孔上设置自润滑轴承(14);弹片形腕表固定座(2)的旋转杆座(28)插入转盘(10)的外圈通孔、摩擦轮(3)、转盘(10)内圈和中圈的自润滑轴承(14)内孔;驱动轴(6)后端穿过轴承(8)内孔并通过联轴器(9)与电机 ...
【技术特征摘要】
1.腕表上链机,包括基座(1)的上端通过螺钉与电机基座(11)连接,其特征在于:电机基座(11)上固定电机(13),电机基座(11)的后端连接后盖(12),电机基座(11)前端设置有轴承(8),通过卡簧将轴承进行限位;电机基座(11)前端的圆柱凸台连接转盘(10)的中心孔,转盘(10)是由内圈、中圈、外圈相互连接组成,每个圈上设置位置对应的通孔,内圈和中圈的通孔上设置自润滑轴承(14);弹片形腕表固定座(2)的旋转杆座(28)插入转盘(10)的外圈通孔、摩擦轮(3)、转盘(10)内圈和中圈的自润滑轴承(14)内孔;驱动轴(6)后端穿过轴承(8)内孔并通过联轴器(9)与电机(13)的输出轴连接,驱动轴(6)前端螺纹柱(33)上加工出两个平台(15),平台(15)穿过压紧盘(4)的中心的方形孔,连接旋钮(5);在旋钮(5)和压紧盘(4)、压紧盘(4)和电机基座(11)前端的圆柱凸台端面之间设置有蝶形弹片(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腕表上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片形腕表固定座(2)结构是:弹簧片(23)连接弹簧片支架(24),弹簧片支架(24)连接旋转杆(25),旋转杆(25)插入旋转杆座(28)前端的十字形开孔(35)内,锁紧螺母(26)设置在旋转杆座(28)前端的十字形开孔...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