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煤耦合污泥直接掺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99132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煤耦合污泥直接掺烧系统,污泥仓底板与水平面夹角5~10°;污泥仓中部横向设有格栅,电动振打装置位于格栅以下的污泥仓侧壁上;污泥仓底部连通有三根污泥进口管道,每根污泥进口管道连通至各自污泥输送泵;三根污泥出口管道汇集连通至污泥出口母管;每根污泥出口管道上还连通有各自的污泥再循环管道;污泥出口母管的另一端并联连通至皮带层污泥管道;污泥布料器位于皮带正上方;由于采用了两用一备的构架,结合再循环管道、格栅、斜坡式底板、电动振打装置、污泥布料器,以及污泥仓处和皮带层处的集气罩,使得湿污泥与煤流的混配更均匀,构架更简单,操作更方便,运行更安全,且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环境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煤耦合污泥直接掺烧系统
本技术涉及燃煤耦合污泥发电设施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燃煤耦合污泥直接掺烧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火电厂掺烧污泥的过程是:通过封闭式自卸车将污水处理厂产生的脱水湿污泥运送放置煤场相关位置,例如湿污泥接收站等,先用铲车翻堆与燃煤按照比例混合,再通过管道或者斗轮机取煤泥经#5、#9、#10皮带机输送至#11皮带机,再经犁煤器犁至原煤仓,与原煤掺混后经煤仓落料口落至给煤机进入磨煤机制粉系统,之后经制粉干燥后送入锅炉燃烧。但是,湿污泥和燃煤难以做到按固定的比例混合掺烧,同时,采用人工混合的工作量较大;而且混配不均匀,还会导致输煤设备堵塞,甚至会导致锅炉灭火等隐患,严重影响到锅炉的安全运行。此外,湿污泥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发生腐败、有恶臭,易滋生蚊蝇,非常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在经煤场堆放和经多路皮带才输送至燃煤仓,会一路污染沿途输煤设备,并产生恶臭污染环境,难以回收和处理。因此,现有技术尚有待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燃煤耦合污泥直接掺烧系统,混配更均匀,构架更简单,且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环境效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燃煤耦合污泥直接掺烧系统,包括污泥仓110、电动振打装置120、污泥输送泵130、污泥出口母管140、仓顶废气管集气罩151、仓顶废气微负压抽风机150、污泥布料器160、皮带层废气管集气罩171、皮带层废气微负压抽风机170;其中,污泥仓110为地下式的湿污泥储料仓,污泥仓110的顶面设置有可开启的密封仓盖111,污泥仓110的底板11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θ范围在5~10°之间;污泥仓110的中部横向设置有格栅113,电动振打装置120设置在格栅113以下的污泥仓110侧壁上,且位于污泥仓110底部最深的一侧;污泥仓110的底部连通有三根污泥进口管道131,三根污泥进口管道131与污泥仓110的连通端均位于污泥仓110的底部最深一侧的侧壁上,且呈水平状的并排间隔设置;每根污泥进口管道131上分别设置有各自的进口管板插门132,每根污泥进口管道131分别连通至各自污泥输送泵130的进口端;每个污泥输送泵130的出口端分别连通有各自的污泥出口管道133,每根污泥出口管道133上分别设置有各自的出口管板插门134,三根污泥出口管道133汇集连通至污泥出口母管140;每根污泥出口管道133上还分别连通有各自的污泥再循环管道135,三根污泥再循环管道135的另一端分别连通至污泥仓110的顶部,每根污泥再循环管道135上分别设置有各自的再循环管板插门136;污泥仓110顶面的局部区域均布有多个透气孔,仓顶废气管集气罩151扣置在该局部区域的污泥仓110顶面之上;仓顶废气管集气罩151的顶端连通有仓顶废气管道152,仓顶废气管道152上设置有仓顶废气管板插门153,仓顶废气微负压抽风机150位于仓顶废气管道152的另一端;污泥出口母管140的另一端并联连通至皮带层污泥管道161,皮带层污泥管道161的根数与运输煤流的皮带210数量相同,每根皮带层污泥管道161上分别设置有各自的皮带层管板插门162;污泥布料器160位于各自皮带210的正上方,并分别与各自的皮带层污泥管道161的下端相连通;皮带层废气管集气罩171分别扣置在各自污泥布料器160的斜上方,且位于朝向皮带210前移方向一侧的正上方;皮带层废气管集气罩171的顶端连通有各自的皮带层废气管道172,皮带层废气微负压抽风机170位于各自皮带层废气管道172的另一端。所述的燃煤耦合污泥直接掺烧系统,其中:污泥仓110的仓底水平安装有在液压驱动下可往复运动的破拱滑架装置,破拱滑架装置剖面外围呈楔形结构,内侧呈立面结构,用于在往复运动过程中将湿污泥铲起并推入卸料设备。所述的燃煤耦合污泥直接掺烧系统,其中:污泥仓110的仓底经由法兰连接有变频控制的电动螺旋卸料机,电动螺旋卸料机的卸料螺旋方向与破拱滑架装置的工作方向相垂直。所述的燃煤耦合污泥直接掺烧系统,其中:污泥仓110内安装有用于在线监测湿污泥料位的在线超声波料位计,并通过操作面板在线显示料位高度。所述的燃煤耦合污泥直接掺烧系统,其中:污泥仓110的仓顶设置有用于实现自动报警和智能通风的甲烷浓度检测器。所述的燃煤耦合污泥直接掺烧系统,其中:污泥仓110的仓顶设置直径大于700mm的检修口。所述的燃煤耦合污泥直接掺烧系统,其中:污泥仓110任一侧壁的下半部分设置直径大于900mm侧壁检修门。所述的燃煤耦合污泥直接掺烧系统,其中:污泥输送泵130为柱塞泵。所述的燃煤耦合污泥直接掺烧系统,其中:进口管板插门132、出口管板插门134和再循环管板插门136均采用电动装置控制。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燃煤耦合污泥直接掺烧系统,由于采用了两用一备的构架,结合再循环管道、格栅、斜坡式底板、电动振打装置、污泥布料器,以及污泥仓处和皮带层处的集气罩,使得湿污泥与煤流的混配更均匀,构架更简单,操作更方便,运行更安全,且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环境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燃煤耦合污泥直接掺烧系统实施例的构架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燃煤耦合污泥直接掺烧系统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中标号汇总:污泥仓110、密封仓盖111、底板112、格栅113、电动振打装置120、污泥输送泵130、污泥进口管道131、进口管板插门132、污泥出口管道133、出口管板插门134、污泥再循环管道135、再循环管板插门136、污泥出口母管140、仓顶废气微负压抽风机150、仓顶废气管集气罩151、仓顶废气管道152、仓顶废气管板插门153、污泥布料器160、皮带层污泥管道161、皮带层管板插门162、皮带层废气微负压抽风机170、皮带层废气管集气罩171、皮带层废气管道172、皮带210、污泥仓110的底板11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θ。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加以详细说明,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图1是本技术燃煤耦合污泥直接掺烧系统实施例的构架示意图,湿污泥由封闭式自卸车密闭转运至电厂后,倾倒至地下式的湿污泥储料仓(即污泥仓110);本工程可利用现有#1、#2炉之间的一期灰渣泵房的部分空置场地挖出地坑作为缓冲前池,目前有2台灰渣泵(图未示出)运行,在缓冲前池内增加隔断(即格栅113)保留8.0*7.5m区域作为灰渣泵前池,其余部分改造成污泥仓110,污泥仓110的仓底坡度15%~20%(即污泥仓110的底板112与水平面的夹角θ在5~10°之间),为增加下料的流动性,同时可在污泥仓110仓底钢板(即底板112)处安装电动振打装置120。为了更好地接收污泥,可在0.00米以上新建污泥储存和汽车卸料厂房,确保密封,并安装1台除臭风机(即仓顶废气微负压抽风机150),通过对集气罩(即仓顶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煤耦合污泥直接掺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泥仓(110)、电动振打装置(120)、污泥输送泵(130)、污泥出口母管(140)、仓顶废气管集气罩(151)、仓顶废气微负压抽风机(150)、污泥布料器(160)、皮带层废气管集气罩(171)、皮带层废气微负压抽风机(170);其中,/n污泥仓(110)为地下式的湿污泥储料仓,污泥仓(110)的顶面设置有可开启的密封仓盖(111),污泥仓(110)的底板(11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θ范围在5~10°之间;污泥仓(110)的中部横向设置有格栅(113),电动振打装置(120)设置在格栅(113)以下的污泥仓(110)侧壁上,且位于污泥仓(110)底部最深的一侧;/n污泥仓(110)的底部连通有三根污泥进口管道(131),三根污泥进口管道(131)与污泥仓(110)的连通端均位于污泥仓(110)的底部最深一侧的侧壁上,且呈水平状的并排间隔设置;每根污泥进口管道(131)上分别设置有各自的进口管板插门(132),每根污泥进口管道(131)分别连通至各自污泥输送泵(130)的进口端;每个污泥输送泵(130)的出口端分别连通有各自的污泥出口管道(133),每根污泥出口管道(133)上分别设置有各自的出口管板插门(134),三根污泥出口管道(133)汇集连通至污泥出口母管(140);/n每根污泥出口管道(133)上还分别连通有各自的污泥再循环管道(135),三根污泥再循环管道(135)的另一端分别连通至污泥仓(110)的顶部,每根污泥再循环管道(135)上分别设置有各自的再循环管板插门(136);/n污泥仓(110)顶面的局部区域均布有多个透气孔,仓顶废气管集气罩(151)扣置在该局部区域的污泥仓(110)顶面之上;仓顶废气管集气罩(151)的顶端连通有仓顶废气管道(152),仓顶废气管道(152)上设置有仓顶废气管板插门(153),仓顶废气微负压抽风机(150)位于仓顶废气管道(152)的另一端;/n污泥出口母管(140)的另一端并联连通至皮带层污泥管道(161),皮带层污泥管道(161)的根数与运输煤流的皮带(210)数量相同,每根皮带层污泥管道(161)上分别设置有各自的皮带层管板插门(162);污泥布料器(160)位于各自皮带(210)的正上方,并分别与各自的皮带层污泥管道(161)的下端相连通;/n皮带层废气管集气罩(171)分别扣置在各自污泥布料器(160)的斜上方,且位于朝向皮带(210)前移方向一侧的正上方;皮带层废气管集气罩(171)的顶端连通有各自的皮带层废气管道(172),皮带层废气微负压抽风机(170)位于各自皮带层废气管道(172)的另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煤耦合污泥直接掺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泥仓(110)、电动振打装置(120)、污泥输送泵(130)、污泥出口母管(140)、仓顶废气管集气罩(151)、仓顶废气微负压抽风机(150)、污泥布料器(160)、皮带层废气管集气罩(171)、皮带层废气微负压抽风机(170);其中,
污泥仓(110)为地下式的湿污泥储料仓,污泥仓(110)的顶面设置有可开启的密封仓盖(111),污泥仓(110)的底板(11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θ范围在5~10°之间;污泥仓(110)的中部横向设置有格栅(113),电动振打装置(120)设置在格栅(113)以下的污泥仓(110)侧壁上,且位于污泥仓(110)底部最深的一侧;
污泥仓(110)的底部连通有三根污泥进口管道(131),三根污泥进口管道(131)与污泥仓(110)的连通端均位于污泥仓(110)的底部最深一侧的侧壁上,且呈水平状的并排间隔设置;每根污泥进口管道(131)上分别设置有各自的进口管板插门(132),每根污泥进口管道(131)分别连通至各自污泥输送泵(130)的进口端;每个污泥输送泵(130)的出口端分别连通有各自的污泥出口管道(133),每根污泥出口管道(133)上分别设置有各自的出口管板插门(134),三根污泥出口管道(133)汇集连通至污泥出口母管(140);
每根污泥出口管道(133)上还分别连通有各自的污泥再循环管道(135),三根污泥再循环管道(135)的另一端分别连通至污泥仓(110)的顶部,每根污泥再循环管道(135)上分别设置有各自的再循环管板插门(136);
污泥仓(110)顶面的局部区域均布有多个透气孔,仓顶废气管集气罩(151)扣置在该局部区域的污泥仓(110)顶面之上;仓顶废气管集气罩(151)的顶端连通有仓顶废气管道(152),仓顶废气管道(152)上设置有仓顶废气管板插门(153),仓顶废气微负压抽风机(150)位于仓顶废气管道(152)的另一端;
污泥出口母管(140)的另一端并联连通至皮带层污泥管道(161),皮带层污泥管道(161)的根数与运输煤流的皮带(210)数量相同,每根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国尤坚杨凯何荣强李高庞华豪郑重张明勇
申请(专利权)人:湛江电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