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合空气压缩机应用的调控增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8983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配合空气压缩机应用的调控增压器,所述的滑动腔位于固定罩内部,所述的电动推杆固设于固定罩顶部,所述的调控块滑设于滑动腔内部,所述的矩阵孔均匀分布于调控块内部,所述的I连接管固设于固定罩下端左侧,所述的电磁阀固设于I连接管左侧,所述的II连接管固设于固定罩下端右侧,所述的流速传感器固设于II连接管顶部,首先因采用矩阵孔构造,故而改变了压缩机排气时压缩空气的压强,产生压力差,增强了排出气压;其次通过气压感应和滑动切换调控机构的相互配合效果,故而能够在检测到气压降低时,通过巧妙的电动切换来实现对空气压缩机排气压力的二级增压,继而在确保了排气压力的同时,也无需对空压机进行改进或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合空气压缩机应用的调控增压器
本技术涉及空气压缩机
,尤其涉及一种配合空气压缩机应用的调控增压器。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现有的空气压缩机排入储气罐内压缩空气的管道,普遍都是单管排气管道结构,其结构的缺点和应用不足是:空气压缩机在向储气罐排气的过程中,由于单管排气,管径相等,压强小,压缩机排气阻力大,从而增大动能的消耗,并且输出气体的压力小、速度慢。根据上述,虽然其现有单管排气结构存在缺点,但是一般在空气压缩机正常运行状态下,也能够满足相应的客户需求,但是当设备老化、压缩效果降低时,就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而若直接更换空压机,成本高,因此通过借助该调控增压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二级补充增压,使其无需对空压机进行改进或更换亦可在一段时间内满足客户的使用需求。另外现有中国专利:“蜂窝管”式空气压缩机节能增压器(专利号:200720004194.8)虽然可以满足增压需求,但是缺少对气压的预先检测,若直接安装后,一旦空压机气压为正常状态,继而在安装使用后就容易造成气压过大,超出管体设备的安全标准,最终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配合空气压缩机应用的调控增压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配合空气压缩机应用的调控增压器,来解决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配合空气压缩机应用的调控增压器,包括固定罩、滑动腔、电动推杆、调控块、矩阵孔、I连接管、电磁阀、II连接管、流速传感器,所述的滑动腔位于固定罩内部,所述的滑动腔为矩形腔体,所述的电动推杆固设于固定罩顶部,所述的电动推杆与固定罩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的调控块滑设于滑动腔内部,所述的调控块与滑动腔采用上下滑动连接,且所述的调控块与电动推杆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的矩阵孔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矩阵孔均匀分布于调控块内部,所述的矩阵孔为矩形通孔,所述的I连接管固设于固定罩下端左侧,所述的I连接管与固定罩采用焊接连接,所述的电磁阀固设于I连接管左侧,所述的电磁阀与I连接管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的II连接管固设于固定罩下端右侧,所述的II连接管与固定罩采用焊接连接,所述的流速传感器固设于II连接管顶部,所述的流速传感器与II连接管采用螺栓连接,且所述的流速传感器分别与电动推杆和电磁阀采用信号线连接。进一步,所述的固定罩内部顶端后侧还固设有I行程开关,所述的I行程开关与固定罩采用螺栓连接,且所述的I行程开关分别与电动推杆和流速传感器采用信号线连接。进一步,所述的固定罩内部底端还固设有II行程开关,所述的II行程开关与固定罩采用螺栓连接,且所述的II行程开关分别与电动推杆、电磁阀和流速传感器采用信号线连接。进一步,所述的电磁阀左侧还固设有I连接套,所述的I连接套与电磁阀采用螺栓连接。进一步,所述的电磁阀底部还固设有辅助流通管,所述的辅助流通管与电磁阀采用螺栓连接。进一步,所述的II连接管右侧还固设有单向阀,所述的单向阀与II连接管采用焊接连接,所述的单向阀右侧还固设有II连接套,所述的II连接套与单向阀采用焊接连接,且所述的II连接套与辅助流通管采用焊接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配合空气压缩机应用的调控增压器,首先因采用矩阵孔构造,故而改变了压缩机排气时压缩空气的压强,产生压力差,增强了排出气压;其次通过气压感应和滑动切换调控机构的相互配合效果,故而能够在检测到气压降低时,通过巧妙的电动切换来实现对空气压缩机排气压力的二级增压,继而在确保了排气压力的同时,也无需对空压机进行改进或更换。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配合空气压缩机应用的调控增压器的主视图;图2是一种配合空气压缩机应用的调控增压器的俯视图图;图3是一种配合空气压缩机应用的调控增压器的立体图1;图4是一种配合空气压缩机应用的调控增压器的立体图2;图5是一种配合空气压缩机应用的调控增压器的立体图3;图6是一种配合空气压缩机应用的调控增压器的A-A向剖视图;图7是调控块部位立体放大图。固定罩1、滑动腔2、电动推杆3、调控块4、矩阵孔5、I连接管6、电磁阀7、II连接管8、流速传感器9、I行程开关101、II行程开关102、I连接套701、辅助流通管702、单向阀801、II连接套802。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所示,一种配合空气压缩机应用的调控增压器,包括固定罩1、滑动腔2、电动推杆3、调控块4、矩阵孔5、I连接管6、电磁阀7、II连接管8、流速传感器9,所述的滑动腔2位于固定罩1内部,所述的滑动腔2为矩形腔体,所述的电动推杆3固设于固定罩1顶部,所述的电动推杆3与固定罩1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的调控块4滑设于滑动腔2内部,所述的调控块4与滑动腔2采用上下滑动连接,且所述的调控块4与电动推杆3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的矩阵孔5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矩阵孔5均匀分布于调控块4内部,所述的矩阵孔5为矩形通孔,所述的I连接管6固设于固定罩1下端左侧,所述的I连接管6与固定罩1采用焊接连接,所述的电磁阀7固设于I连接管6左侧,所述的电磁阀7与I连接管6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的II连接管8固设于固定罩1下端右侧,所述的II连接管8与固定罩1采用焊接连接,所述的流速传感器9固设于II连接管8顶部,所述的流速传感器9与II连接管8采用螺栓连接,且所述的流速传感器9分别与电动推杆3和电磁阀7采用信号线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安装时,工作人员首先将I连接套701与现有空气压缩机采用螺栓或焊接连接,再将II连接套802与现有储气罐采用螺栓或焊接连接,此时通过上述,继而实现了该装置的安装,使用时,将电动推杆3、电磁阀7、流速传感器9、I行程开关101和II行程开关102连接现有电源,并开启流速传感器9,当空气压缩机在运行时,空气由I连接套701通过电磁阀7和I连接管6流入至固定罩1内部,此时初始状态下,固定罩1内部的调控块4位于滑动腔2内部上端,进而不会增强压力,便于空气正常通过固定罩1、II连接管8和单向阀801由II连接套802供入到储气罐中,而当流速传感器9检测到气压低于原始设定值时,流速传感器9触发电磁阀7、电动推杆3、I行程开关101和II行程开关102同步开启,即电磁阀7开启后进行切换,使I连接管6与I连接套701连通状态切换为I连接套701与辅助流通管702的连通状态,便于气流正常从辅助流通管702排入至储气罐中,同步,电动推杆3开启后推动下方的调控块4,使得调控块4顺着滑动腔2内部作由上向下运动,当调控块4到达滑动腔2底部,即接触到II行程开关102后,II行程开关102触发电动推杆3关闭,同步触发电磁阀7复位切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合空气压缩机应用的调控增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罩、滑动腔、电动推杆、调控块、矩阵孔、I连接管、电磁阀、II连接管、流速传感器,所述的滑动腔位于固定罩内部,所述的电动推杆固设于固定罩顶部,所述的调控块滑设于滑动腔内部,且所述的调控块与电动推杆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的矩阵孔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矩阵孔均匀分布于调控块内部,所述的I连接管固设于固定罩下端左侧,所述的电磁阀固设于I连接管左侧,所述的II连接管固设于固定罩下端右侧,所述的流速传感器固设于II连接管顶部,且所述的流速传感器分别与电动推杆和电磁阀采用信号线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合空气压缩机应用的调控增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罩、滑动腔、电动推杆、调控块、矩阵孔、I连接管、电磁阀、II连接管、流速传感器,所述的滑动腔位于固定罩内部,所述的电动推杆固设于固定罩顶部,所述的调控块滑设于滑动腔内部,且所述的调控块与电动推杆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的矩阵孔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矩阵孔均匀分布于调控块内部,所述的I连接管固设于固定罩下端左侧,所述的电磁阀固设于I连接管左侧,所述的II连接管固设于固定罩下端右侧,所述的流速传感器固设于II连接管顶部,且所述的流速传感器分别与电动推杆和电磁阀采用信号线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配合空气压缩机应用的调控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罩内部顶端后侧还固设有I行程开关,且所述的I行程开关分别与电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朝能徐鹏飞刘长文葛勤贵骆昌勇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博古特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