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静电网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8793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网帘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抗静电网帘,包括若干编织线、平行且交替设置的支撑线与抗静电线,所述编织线弯曲穿设于支撑线之间,同一所述编织线且其相邻的弯曲处之间有至少两根支撑线位于编织线的同一侧,且所述编织线与支撑线之间形成用于穿插抗静电线的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支撑线提升网帘的支撑强度的效果,同时编织线与支撑线之间形成的间隙中穿插有抗静电线,进而提升网帘的抗静电能力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静电网帘
本技术涉及网帘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抗静电网帘。
技术介绍
网帘,是由丝、线、带等长条形结构之间相互编织形成,由不同材质编织形成的网帘具有不同的强度和性能。现有中国专利号CN2565953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阳台(窗台)安全防护网帘,包括四条构成长方形结构的边界网线以及若干连接于边界网线之间的内部网线,内部网线的两端绕卷固定边界网线上,且内部网线之间十字交叉设置。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随着在窗口处采用抗静电网帘形成的窗帘,能够有效的隔挡冷气和暖气的流失以及阻隔灰尘,但是上述公开的网帘若直接采用抗静电线编织,虽然能够有效的减弱静电产生,但是在网帘受到推拉或高压气流冲击等承重的情况抗静电丝容易变形断裂,无法满足现有对网帘的强度和抗静电性具有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静电网帘,在保证网帘支撑强度的同时提升网帘的抗静电性。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抗静电网帘,包括若干编织线、平行且交替设置的支撑线与抗静电线,所述编织线弯曲穿设于支撑线之间,同一所述编织线且其相邻的弯曲处之间有至少两根支撑线位于编织线的同一侧,且所述编织线与支撑线之间形成用于穿插抗静电线的间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编织线弯曲穿插于支撑线之间,实现支撑线与编织线在边界网线中的固定连接,支撑线则提升网帘的支撑强度,同时编织线与支撑线之间形成的间隙中穿插有抗静电线,进而提升网帘的抗静电能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形成封闭空间的边界网线,所述编织线、支撑线以及抗静电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边界网线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编织线、支撑线以及抗静电线的两端可采用焊接、绕卷等方式固定连接于边界网线上,使得编织线、支撑线以及抗静电线之间形成稳定的网帘结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边界网线设置有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包括子连接件与母连接件,所述子连接件包括套设于边界网线上的子套圈以及楔形块,所述母连接件包括套设于边界网线上的母套圈以及与楔形块插接配合楔形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不同网帘与子连接件或母连接件固定连接,再将楔形块滑动插接于楔形槽中,实现子连接件与母连接件之间的固定连接,使多个网帘形成更大的网帘结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楔形槽内壁固定有用于与楔形块挤压的弹性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插接楔形块的过程中,弹性垫受到挤压压缩,使得弹性垫与楔形块之间挤压固定,提升楔形块在楔形槽内的插接稳定性,进而保证了网帘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子套圈与母套圈上均开设有用于卡入或脱离边界网线的缺口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边界网线通过缺口槽嵌入子套圈或母套圈中,便于子连接件和母连接件与网帘之间的拆装,即提升网帘之间的拆装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子套圈与母套圈上且位于缺口槽相对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引导片,所述引导片之间相背延伸。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位于缺口槽相对的侧壁上均设置有相背延伸的引导片,引导片之间形成V形卡口,实现将边界网线通过V形卡口更加方便的嵌入子套圈或母套圈中的目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导片之间贯穿插接有挡杆,所述挡杆的两端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母与引导片相背的一端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螺母相对靠近,使得引导片之间相对移动,减小缺口槽的大小,进一步的提升子连接件和母连接件与边界网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支撑线提升网帘的支撑强度;2.抗静电线穿插于支撑线与编织线之间的间隙中,提升网帘的抗静电性;3.连接单元能够便于网帘之间的拆装,便于稳定组装形成较大的网帘。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抗静电网帘总装示意图;图2是用于体现编织线、支撑线以及抗静电线组装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用于体现子连接件结构的示意图;图4是用于体现母连接件结构的示意图。图中,1、边界网线;2、编织线;3、支撑线;4、抗静电线;5、子连接件;51、子套圈;52、楔形块;6、母连接件;61、母套圈;62、楔形槽;621、弹性垫;7、缺口槽;8、引导片;81、挡杆;82、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抗静电网帘,包括构成封闭空间的边界网线1,封闭空间可以圆形、长方形等任意形状,在封闭空间中设置有若干的编织线2以及支撑线3,编织线2以及支撑线3的两端可采用焊接、绕卷等方式固定连接于边界网线1上,且编织线2与支撑线3之间交叉形成网帘结构。其中支撑线3采用高强度材料,进而实现提升网帘的支撑强度,同时支撑线3呈直线设置以减小网帘制造难度,编织线2则弯曲穿插于支撑线3之间,实现支撑线3与编织线2在边界网线1中的固定连接。并且在编织线2的弯曲穿插结构中,存在同一编织线2且其相邻的弯曲处之间有至少两根支撑线3位于编织线2的同一侧,使得编织线2与支撑线3之间形成间隙,在间隙中穿插有抗静电线4,同样的抗静电线4的两端可采用焊接、绕卷等方式固定连接于边界网线1上,进而提升网帘的抗静电能力。实施例二:如图3和图4所示,基于实施例一,在边界网线1上安装有连接单元,连接单元用于连接不同的网帘形成更大的网帘结构。连接单元包括子连接件5和母连接件6,子连接件5包括子套圈51和楔形块52,子套圈51套设于边界网线1上,实现子连接件5与边界网线1之间的固定连接;母连接件6包括母套圈61和楔形槽62,母套圈61套设于边界网线1上,实现母连接件6与边界网线1之间的固定连接,在母套圈61的外侧开设有楔形槽62,同时在楔形槽62的内壁贴合有弹性垫621;并且在子套圈51与母套圈61上均开设有用于卡入或脱出边界网线1的缺口槽7,在位于缺口槽7相对的侧壁上均设置有相背延伸的引导片8,引导片8之间形成V形卡口;将边界网线1通过V形卡口嵌入子套圈51或母套圈61中,使得不同网帘与子连接件5或母连接件6固定连接,再将楔形块52滑动插接于楔形槽62中,实现子连接件5与母连接件6之间的固定连接,在插接楔形块52的过程中,弹性垫621受到挤压压缩,使得弹性垫621与楔形块52之间挤压固定,提升楔形块52在楔形槽62内的插接稳定性,进而保证了网帘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其中在引导片8之间穿设有挡杆81,挡杆81的两端螺纹连接有螺母82,转动螺母82相对靠近,使得引导片8之间相对移动,减小缺口槽7的大小,进一步的提升子连接件5和母连接件6与边界网线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静电网帘,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平行设置的编织线(2)以及与编织线交叉设置的支撑线(3),若干所述支撑线(3)平行设置,且所述相邻支撑线之间平行设置有抗静电线(4),所述编织线(2)弯曲穿设于支撑线(3)之间,同一所述编织线(2)且其相邻的弯曲处之间有至少两根支撑线(3)位于编织线(2)的同一侧,且所述编织线(2)与支撑线(3)之间形成用于穿插抗静电线(4)的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静电网帘,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平行设置的编织线(2)以及与编织线交叉设置的支撑线(3),若干所述支撑线(3)平行设置,且所述相邻支撑线之间平行设置有抗静电线(4),所述编织线(2)弯曲穿设于支撑线(3)之间,同一所述编织线(2)且其相邻的弯曲处之间有至少两根支撑线(3)位于编织线(2)的同一侧,且所述编织线(2)与支撑线(3)之间形成用于穿插抗静电线(4)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静电网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形成网帘边界的边界网线(1),所述编织线(2)、支撑线(3)以及抗静电线(4)的两端均固定连接边界网线(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静电网帘,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界网线(1)设置有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包括子连接件(5)与母连接件(6),所述子连接件(5)包括套设于边界网线(1)上的子套圈(51)以及楔形块(52),所述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从彬梅彬
申请(专利权)人:太和县昌达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