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高速拖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8538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下高速拖体,包括壳体、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尾部的尾柱以及设置在所述尾柱上由4片尾翼组成的X型尾翼结构,所述壳体内部形成设备容腔,所述4片尾翼中靠上的2片尾翼各自的末端具有缺口,所述调节舵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缺口中。该水下高速拖体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水下拖体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高速拖体
本技术属于海洋拖体
,尤其涉及一种水下高速拖体。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适用于高速战斗平台的高速拖体发展则较为缓慢,原有的拖体已无法满足高速平台需求。水下拖体在高速运动情况下,复杂的海洋环境以及拖船升沉扰动等因素均会对高速拖体的运动状态产生影响,水下高速拖体的运动姿态稳定性就很难保证。这种不稳定性会在运行过程中,会使拖体偏离预期的位置,严重影响整个拖曳系统的运行。因此,高速拖体作为高速拖曳技术的水下运载平台,对整个高速拖曳技术的可实施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基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水下高速拖体,该水下高速拖体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水下拖体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水下高速拖体,其中,包括壳体、调节舵、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尾部的尾柱以及设置在所述尾柱上由4片尾翼组成的X型尾翼结构,所述壳体内部形成设备容腔,所述4片尾翼中靠上的2片尾翼各自的末端具有缺口,所述调节舵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缺口中。优选地,所述调节舵的上端通过第一转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缺口的上壁,所述调节舵的下端通过第二转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缺口的下壁。优选地,所述壳体的靠尾部的部位设置有横舱壁,所述壳体从所述横舱壁至所述壳体的头部的部分为玻璃钢结构,所述壳体从所述横舱壁至所述壳体的尾部的部分为不锈钢板结构。优选地,所述壳体从所述横舱壁至所述壳体的头部的部分上设置有两条间隔开的肋骨,所述肋骨垂直于所述壳体的水平中轴线。优选地,所述壳体的重心的正上方设置有拖头。优选地,所述X型尾翼结构关于所述壳体的水平中轴线对称布置。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为流线型结构。优选地,所述4片尾翼各自的尺寸大小一致。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头部开设有多个进水孔,所述壳体的下端开设有多个流水孔,以能够使水流从所述进水孔进入而从所述流水孔流出。优选地,所述固体浮力物为化学泡沫复合物或玻璃微珠复合物。优选地,所述调节舵的主体为钢板,所述钢板外覆有有机玻璃板,所述有机玻璃板与所述钢板之间填充有固体浮力物。(三)有益效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水下高速拖体的有益效果包括:X型尾翼上部分两翼设置的两个调节舵,可以调节高速拖体的运动姿态,保证航稳性;采用“X”型尾翼,使整个高速拖体具有更好的水动力性能、稳定性;所有设备仪器均安装在高速拖体内部,维修方便、可靠性高,本技术水下高速拖体,具有良好的水动性能和浮潜特性;能够搭载海洋仪器设备;高速拖曳状态下运动姿态稳定,流噪声小。优选方案中,“X”型尾翼高速拖体采用流线型外形,尤其是拖体主体几何可以呈“扁鱼”形;采用不锈钢、玻璃钢等材质,高速拖体具有较高的强度,能在高速拖曳状态下可靠稳定航行;优选方案中,独创性地将调节舵设置在4片尾翼中靠上的2片尾翼末端缺口中,兼顾了拖体的稳定航行与优良的浮力。附图说明通过参考附图会更加清楚的理解本技术的特征和优点,附图是示意性的而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进行任何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水下高速拖体的纵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水下高速拖体的尾部局部视图;图3为本技术水下高速拖体的尾部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调节舵的安装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2.拖头,3.容腔,4.横舱壁,5.第一肋骨,6.第二肋骨,7.尾翼,8.尾柱,9.调节舵,10.第一转轴,11.第二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2个元件内部的连通,也可以是“传动连接”,即通过带传动、齿轮传动或链轮传动等各种合适的方式进行动力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见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水下高速拖体,其中,包括壳体1、连接在壳体1的尾部的尾柱8以及设置在尾柱8上由4片尾翼7组成的X型尾翼结构,尾翼7剖面可选择但并不限于NACA0015翼型,壳体1内部形成设备容腔3,设备容腔3内部可以根据需求安置各种功能的仪器设备,用于实现海洋探测、收集信息等各种功能,4片尾翼7中靠上的2片尾翼7各自的末端具有缺口,调节舵9可活动地设置在缺口中,优选但不限于,调节舵9的上端通过第一转轴10可转动地连接于缺口的上壁,调节舵9的下端通过第二转轴11可转动地连接于缺口的下壁,调节舵9的主体为钢板,钢板外覆有有机玻璃板,有机玻璃板与钢板之间填充有固体浮力物,固体浮力物具体可以为化学泡沫复合物或玻璃微珠复合物,但本技术不限于此,采用其他合适材料也是可以的。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壳体1的靠尾部的部位设置有横舱壁4,壳体1从横舱壁4至壳体1的头部的部分为玻璃钢结构,壳体1从横舱壁4至壳体1的尾部的部分为不锈钢板结构。壳体1整体的结构骨架材料可为不锈钢板,玻璃钢结构与不锈钢板结构之间具体可以采用沉头螺钉进行连接,且本技术不限于此,具体结构骨架在设备容腔3内部设置作为设备的安装基座,用于装备的支撑。此外,壳体1从横舱壁4至壳体1的头部的部分上设置有两条间隔开的肋骨(例如第一肋骨5和第二肋骨6),肋骨垂直于壳体1的水平中轴线。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壳体1的重心的正上方设置有拖头2,方便水下高速拖体被牵引拖拽。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X型尾翼结构关于壳体1的水平中轴线对称布置。壳体1的外表面为流线型结构。壳体1外表面设计为流线型外形,各水线面均为类水滴形剖面,各横剖面为椭圆形,中纵剖面首部为椭圆曲线,在尾部逐渐收缩,整个拖体主体几何呈“扁鱼”形。此外,4片尾翼7各自的尺寸大小一致,壳体1的头部开设有多个进水孔,壳体1的下端开设有多个流水孔,以能够使水流从进水孔进入而从流水孔流出。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高速拖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调节舵、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尾部的尾柱以及设置在所述尾柱上由4片尾翼组成的X型尾翼结构,所述壳体内部形成设备容腔,所述4片尾翼中靠上的2片尾翼各自的末端具有缺口,所述调节舵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缺口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高速拖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调节舵、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尾部的尾柱以及设置在所述尾柱上由4片尾翼组成的X型尾翼结构,所述壳体内部形成设备容腔,所述4片尾翼中靠上的2片尾翼各自的末端具有缺口,所述调节舵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缺口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高速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舵的上端通过第一转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缺口的上壁,所述调节舵的下端通过第二转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缺口的下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高速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靠尾部的部位设置有横舱壁,所述壳体从所述横舱壁至所述壳体的头部的部分为玻璃钢结构,所述壳体从所述横舱壁至所述壳体的尾部的部分为不锈钢板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下高速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从所述横舱壁至所述壳体的头部的部分上设置有两条间隔开的肋骨,所述肋骨垂直于所述壳体的水平中轴线。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海军李友如吴建波黄振中陶光勇张杰彭建红魏俊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长城海洋信息系统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