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双轮差速实现舵轮功能的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84857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过双轮差速实现舵轮功能的模块,包括:模块机架、轮组装置、编码器模块、固定架和回转支承;轮组装置包括两个驱动轮模块;驱动轮模块包括:驱动轮、减速机和驱动电机;编码器模块包括:编码器外壳、编码器本体和转轴;编码器本体安装至编码器外壳内;转轴转动连接至编码器本体;两个驱动轮模块的减速机均固定至固定架;编码器外壳的两端分别固定至两个减速机的外壳;固定架固定连接至回转支承的内圈且回转支承的外圈固定连接至模块机架;模块机架固定至移动机器人的外部机架;转轴的远离编码器本体的一端固定至模块机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通过双轮差速实现舵轮功能的模块的结构紧凑,安装体积较小,驱动力较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过双轮差速实现舵轮功能的模块
本技术涉及一种通过双轮差速实现舵轮功能的模块。
技术介绍
传统的搬运机器人的舵轮结构的驱动轮被约束在机架中可做绕轴心旋转动作,驱动电机和驱动减速机通过螺钉固定在机架上通过键带动驱动轮,实现行走动作。回转电机和回转减速机通过螺钉固定在机架上通过键带动齿轮旋转再带动回转支承外圈旋转,但因为回转支承内圈与机加固定,当外圈与外部机加固定时,外圈不动内圈动从而带动整个机构绕回转中心旋转,实现舵轮功能,外齿再带动作用于编码器的齿轮动作,从而带动编码器动作实现舵轮角度反馈。但是这样的结构安装体积太大,需要太大的安装空间。同时采用单电机驱动上述的驱动轮,驱动力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通过双轮差速实现舵轮功能的模块,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通过双轮差速实现舵轮功能的模块,包括:模块机架、轮组装置、编码器模块、固定架和回转支承;轮组装置包括两个驱动轮模块;驱动轮模块包括:驱动轮、减速机和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连接至减速机;驱动轮连接至减速机的输出轴;编码器模块包括:编码器外壳、编码器本体和转轴;编码器本体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过双轮差速实现舵轮功能的模块,包括:模块机架、轮组装置、编码器模块、固定架和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组装置包括两个驱动轮模块;所述驱动轮模块包括:驱动轮、减速机和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连接至所述减速机;所述驱动轮连接至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所述编码器模块包括:编码器外壳、编码器本体和转轴;所述编码器本体安装至所述编码器外壳内;所述转轴转动连接至所述编码器本体;两个所述驱动轮模块的所述减速机均固定至所述固定架;所述编码器外壳的两端分别固定至两个所述减速机的外壳;所述固定架固定连接至所述回转支承的内圈且所述回转支承的外圈固定连接至所述模块机架;所述模块机架固定至移动机器人的外部机架;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过双轮差速实现舵轮功能的模块,包括:模块机架、轮组装置、编码器模块、固定架和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组装置包括两个驱动轮模块;所述驱动轮模块包括:驱动轮、减速机和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连接至所述减速机;所述驱动轮连接至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所述编码器模块包括:编码器外壳、编码器本体和转轴;所述编码器本体安装至所述编码器外壳内;所述转轴转动连接至所述编码器本体;两个所述驱动轮模块的所述减速机均固定至所述固定架;所述编码器外壳的两端分别固定至两个所述减速机的外壳;所述固定架固定连接至所述回转支承的内圈且所述回转支承的外圈固定连接至所述模块机架;所述模块机架固定至移动机器人的外部机架;所述转轴的远离所述编码器本体的一端固定至所述模块机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双轮差速实现舵轮功能的模块,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驱动电机相对设置;两个所述减速机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过双轮差速实现舵轮功能的模块,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驱动电机和两个所述减速机呈矩形分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凌云李卫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迈睿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