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不同长度H型钢生产的组立焊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98282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不同长度H型钢生产的组立焊接系统,包括输送辊道、组立机和用于翻转H型钢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组立机和翻转装置均沿输送辊道的输送方向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翻转装置均位于两个组立机之间;两个组立机之间的间距大于待焊接H型钢的最大长度,且两个翻转装置的距离小于待焊接H型钢的最小长度;输送辊道包括第一输送辊道和第二输送辊道,第一输送辊道衔接设置在输送方向上位于前端的组立机的输入侧,第二输送辊道设置在两个翻转装置之间,且第二输送辊道到两个组立机的距离均小于待焊接H型钢的最小长度的一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布局合理,调整方便,能够适应不同长度H型钢的生产需要,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不同长度H型钢生产的组立焊接系统
本技术涉及建材生产加工
,特别的涉及一种适用于不同长度H型钢生产的组立焊接系统。
技术介绍
H型钢是一种截面面积分配更加优化、强重比更加合理的经济断面高效型材,因其断面与英文字母“H”相同而得名。由于H型钢的各个部位均以直角排布,因此H型钢在各个方向上都具有抗弯能力强、施工简单、节约成本和结构重量轻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焊接H型钢是将厚度合适的带钢裁成合适的宽度,在连续式焊接机组上将翼缘和腹板焊接在一起。焊接时,将一侧的翼缘水平放置,再将腹板垂直放置在翼缘的中部,对腹板两侧与翼缘的接缝处进行焊接成H型钢半成品,再将焊接半成品吊至车间中部进行180度翻转,再吊回焊接起点,与翼缘一同输送到组立机进行另一侧的翼缘焊接,焊接效率低。为此,专利技术人设计了一种翻转装置,能够将H型钢原地翻转,配合在翻转装置两端设置的组立机,可以使H型钢在一个组立机上焊接成半成品后,通过翻转装置原地翻转,再送入另一个组立机焊接另一侧的翼缘,从而能够大大提高焊接的效率。但是,实际生产时,需要生产不同长度的H型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不同长度H型钢生产的组立焊接系统,包括输送辊道(1)、组立机(2)和用于翻转H型钢的翻转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立机(2)和所述翻转装置(3)均沿所述输送辊道(1)的输送方向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翻转装置(3)均位于两个所述组立机(2)之间;两个所述组立机(2)之间的间距大于待焊接H型钢的最大长度,且两个翻转装置(3)的距离小于待焊接H型钢的最小长度;所述输送辊道(1)包括第一输送辊道(11)和第二输送辊道(12),所述第一输送辊道(11)衔接设置在输送方向上位于前端的所述组立机(2)的输入侧,所述第二输送辊道(12)设置在两个所述翻转装置(3)之间,且所述第二输送辊道(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不同长度H型钢生产的组立焊接系统,包括输送辊道(1)、组立机(2)和用于翻转H型钢的翻转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立机(2)和所述翻转装置(3)均沿所述输送辊道(1)的输送方向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翻转装置(3)均位于两个所述组立机(2)之间;两个所述组立机(2)之间的间距大于待焊接H型钢的最大长度,且两个翻转装置(3)的距离小于待焊接H型钢的最小长度;所述输送辊道(1)包括第一输送辊道(11)和第二输送辊道(12),所述第一输送辊道(11)衔接设置在输送方向上位于前端的所述组立机(2)的输入侧,所述第二输送辊道(12)设置在两个所述翻转装置(3)之间,且所述第二输送辊道(12)到两个所述组立机(2)的距离均小于待焊接H型钢的最小长度的一半;所述第二输送辊道(12)包括用于安装输送辊的水平架(121)和竖向支撑在所述水平架上的升降机构(122),使所述水平架(121)能够整体上下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不同长度H型钢生产的组立焊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输送方向上,所述第二输送辊道(12)的输出端与所述组立机(2)之间铺设有水平轨道(4),且位于该侧的所述翻转装置(3)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水平轨道(4)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不同长度H型钢生产的组立焊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立机(2)和所述翻转装置(3)之间设置有第二输送辊道(1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不同长度H型钢生产的组立焊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装置(3)包括翻转支架(31),所述翻转支架(31)上同轴设置有两个整体呈圆环形的翻转轨道(32),所述翻转轨道(32)内可相对转动地套设有呈圆环形的翻滚架(33);所述翻转轨道(32)的正上方具有水平设置的第一缺口(321),所述翻滚架(33)上具有第二缺口(331),所述第一缺口的宽度和所述第二缺口的宽度均大于翼缘的宽度;所述第二缺口(331)的两侧各具有一个垂直于所述第二缺口所在平面设置的支撑杆(332),所述支撑杆(332)的两端连接在所述翻滚架(33)的内侧;所述支撑杆(332)的两端均具有垂直向内设置的承托部(333),且位于两端的所述承托部(333)的距离与腹板的宽度一致;所述承托部(333)上安装有用于固定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良春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本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