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流方圆坯出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98238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流方圆坯出坯系统,包括:出坯辊道;捞钢机,设置在出坯辊道的一侧;冷床,位于出坯辊道的一侧,冷床的入口与捞钢机连接,且捞钢机能够将出坯辊道处的铸坯移动至冷床上;下料台组件,与冷床的出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出坯辊道的一侧设置捞钢机、冷床和下料台组件可以实现铸坯堆垛存放与铸坯缓冷需求,从而达到能够适应不同的出坯节奏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流方圆坯出坯系统
本技术涉及钢铁生产中的连铸
,具体涉及一种多流方圆坯出坯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钢铁企业为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采用的转炉容量越来越大,对于钢铁生产需要转炉与连铸机生产节凑同步,由于转炉容量增大,对应的连铸机流数也相应增加。小断面的铸坯由于断面小、拉速高,随着流数的增加出坯下线节奏越来越成为连铸机生产与转炉生产匹配的限制环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流方圆坯出坯系统及出坯方法,以达到能够适应不同的出坯节奏的目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流方圆坯出坯系统,包括:出坯辊道;捞钢机,设置在出坯辊道的一侧;冷床,位于出坯辊道的一侧,冷床的入口与捞钢机连接,且捞钢机能够将出坯辊道处的铸坯移动至冷床上;下料台组件,与冷床的出口连接。进一步地,捞钢机为至少两台,至少两台捞钢机间隔设置在出坯辊道的一侧;冷床至少为两条,至少两台捞钢机与至少两条冷床一一对应连接。进一步地,相邻两台捞钢机之间设置有升降挡板。进一步地,每条冷床的出口处均设置有推钢机,下料台组件与推钢机连接。进一步地,下料台组件包括:冷送辊道,入口与推钢机连接;下料台架,设置在冷送辊道的出口处。进一步地,下料台架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下料台架沿冷送辊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进一步地,相邻两个下料台架之间设置有升降挡板。进一步地,多流方圆坯出坯系统还包括热送组件,设置在出坯辊道的另一侧并与捞钢机相对。进一步地,热送组件包括热送辊道、接坯机和存坯台架,热送辊道的入口与出坯辊道连接,接坯机设置在热送辊道的出口并能够将铸坯运送至存坯台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出坯辊道的一侧设置捞钢机、冷床和下料台组件可以实现铸坯堆垛存放与铸坯缓冷需求,从而达到能够适应不同的出坯节奏的目的。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多流方圆坯出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图;图3为图1中B-B向剖视图;图4为图1中C-C向剖视图。图中附图标记:1、喷号机;2、出坯辊道;3、捞钢机;4、冷床;5、推钢机;6、冷送辊道;7、下料台架;8、热送辊道;9、接坯机;10、存坯台架;11、升降挡板。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流方圆坯出坯系统,包括出坯辊道2、捞钢机3、冷床4和下料台组件。捞钢机3设置在出坯辊道2的一侧。冷床4位于出坯辊道2的一侧,冷床4的入口与捞钢机3连接,且捞钢机3能够将出坯辊道2处的铸坯移动至冷床4上。下料台组件与冷床4的出口连接。通过在出坯辊道2的一侧设置捞钢机3、冷床4和下料台组件可以实现铸坯堆垛存放与铸坯缓冷需求,从而达到能够适应不同的出坯节奏的目的。具体地,捞钢机3为至少两台,至少两台捞钢机3间隔设置在出坯辊道2的一侧;冷床4至少为两条,至少两台捞钢机3与至少两条冷床4一一对应连接。本实施例中,出坯辊道2的一侧依次布置有两台捞钢机3,每台捞钢机3分别处理出坯辊道2上一半流数的铸坯。两台捞钢机3之间设有升降挡板11,通过升降挡板11可以控制铸坯进入两台捞钢机3中的任意一台。如图1所示,出坯辊道2的入口处设置有喷号机1,用于对铸坯进行喷号。需要说明的是,捞钢机3的吊钩采用高低钩形式,钩头具有倒斜坡,坡度角度为4~8°,即可以钩运方坯也可以钩运圆坯,由于具有坡度,因此圆坯在运行过程中不会掉落。捞钢机3的一次钩坯过程可以完成两流铸坯的运输。例如,第一台捞钢机3管理一至四流铸坯,先用高钩钩取第四流铸坯,再用低钩钩取第三流铸坯,然后运输至冷床4的入口,将两流的铸坯放在冷床4上。由于为设置两个流的铸坯,因此冷床4需要动作两个周期,以便空出两个坯位为下一个捞钢周期空出位置。优选地,每条冷床4的出口处均设置有推钢机5,下料台组件与推钢机5连接。铸坯在冷床4上运输至冷床4的出口处,由布置在冷床4后的推钢机5将铸坯向前推进,推钢机5可以将铸坯分组,分组后的铸坯可以由磁盘吊运至铸坯堆存区域,实现出坯跨下线铸坯的堆存冷却。由于小断面圆坯需要用磁盘下线,磁盘一般要求铸坯温度低于600度,而铸坯缓冷入坑温度一般要求高于500度,因此冷床4的长度设计需要综合考虑铸坯温度尽量控制在500~600度,例如范围在15-20m。为保证小圆坯水平度、不弯曲,冷床4的齿形设计需要考虑圆坯翻转,圆坯在冷床4上要边步进边翻转,通过步进翻转保证圆坯长度方向的弯曲度。冷床4的长度确定后,可以通过冷床空齿的方法控制铸坯出冷床4的温度,例如:两根铸坯时空一根铸坯,通过空齿缩短铸坯的冷却时间提高铸坯的温度。当铸坯在原料一跨(出坯跨后面一跨)下线时可以用此方法。对于部分小圆坯由于钢种生产工艺需要进行缓冷,在出坯跨或者原料一跨缓冷,铸坯下线温度需要控制在530~580度,通过冷床空齿数量实现下线温度的控制。本实施例中,下料台组件包括冷送辊道6和下料台架7。冷送辊道6入口与推钢机5连接。下料台架7设置在冷送辊道6的出口处。其中,下料台架7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下料台架7沿冷送辊道6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下料台架7之间设置有升降挡板11。本实施例中上述两个升降挡板11的结构均相同,且与本领域的升降挡板结构相同,此处不对其进行赘述。当铸坯被推至冷送辊道6上后,冷送辊道6延时启动,将铸坯运输至下料台架7上,下料台架7设有两台,中间设有升降挡板11,通过升降挡板11可以控制铸坯进入任意一台下料台架7。下料台架7具有铸坯分组并坯功能,将铸坯分组后,通过磁盘或者夹钳将铸坯下线,由于夹钳只能夹两根圆坯,所以小圆坯下线必须使用磁盘。如图1所示,多流方圆坯出坯系统还包括热送组件,设置在出坯辊道2的另一侧并与捞钢机3相对。热送组件包括热送辊道8、接坯机9和存坯台架10,热送辊道8的入口与出坯辊道2连接,接坯机9设置在热送辊道8的出口并能够将铸坯运送至存坯台架10。由于捞钢机3采用高低钩形式且热送采用单根运输,所以热送辊道8接受铸坯时,需要接坯机9高位接捞钢机3的低齿铸坯,热送辊道8接捞钢机3的高齿铸坯,铸坯放到位后,热送辊道8启动将铸坯运输走后,接坯机9运行至低位,第二根铸坯放在热送辊道8上,铸坯放到位后,热送辊道8启动将铸坯运输走。通过如次循环实现铸坯的热送。热送辊道8的外侧布置有存坯台架10,通过存坯台架10能够实现事故坯挑坯处理。对于生产有质量问题的铸坯,可以将事故坯通过捞钢机3钩起运至存坯台架10上,进行事故坯挑坯处理,通过事故坯的挑坯处理,可以避免事故坯进入下道工序。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流方圆坯出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出坯辊道(2);/n捞钢机(3),设置在所述出坯辊道(2)的一侧;/n冷床(4),位于所述出坯辊道(2)的一侧,所述冷床(4)的入口与所述捞钢机(3)连接,且所述捞钢机(3)能够将所述出坯辊道(2)处的铸坯移动至所述冷床(4)上;/n下料台组件,与所述冷床(4)的出口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流方圆坯出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出坯辊道(2);
捞钢机(3),设置在所述出坯辊道(2)的一侧;
冷床(4),位于所述出坯辊道(2)的一侧,所述冷床(4)的入口与所述捞钢机(3)连接,且所述捞钢机(3)能够将所述出坯辊道(2)处的铸坯移动至所述冷床(4)上;
下料台组件,与所述冷床(4)的出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流方圆坯出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捞钢机(3)为至少两台,至少两台所述捞钢机(3)间隔设置在所述出坯辊道(2)的一侧;
所述冷床(4)至少为两条,至少两台所述捞钢机(3)与至少两条所述冷床(4)一一对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流方圆坯出坯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台所述捞钢机(3)之间设置有升降挡板(1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流方圆坯出坯系统,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冷床(4)的出口处均设置有推钢机(5),所述下料台组件与所述推钢机(5)连接。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学欠陈卫强陈魁靳月华王静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