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轧机压下设备辅助更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8201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轧机压下设备辅助更换装置,包括底板、支撑框架和两个支撑座,支撑框架安装于底板上、与底板围成一支撑空间;两个支撑座均安装于底板上、且均位于支撑空间中,两个支撑座在底板上间隔设置,两个支撑座之间间距与轧机压下设备的两个压下丝杠之间间距相同,两个支撑座上均设置有用于承托轧机压下设备的球头的托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轧机压下设备辅助更换装置,通过底板、支撑框架和支撑座能够确保压下装置的各部件在移送过程中稳定放置在该辅助更换装置中,使得被更换部件能够快速水平移入、移出轧机,能大大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作业时间由以前的连续72小时缩减到连续48小时,作业人员由24人缩减到16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轧机压下设备辅助更换装置
本申请属于轧机检修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轧机压下设备辅助更换装置。
技术介绍
压下设备为热轧生产线轧机上的一种关键设备,参见图6和图7,压下设备100主要包括压下丝杠10、螺母20、止推装置30(含球头和球座,球头与压下丝杠固连,球座固定在压下液压缸上)及压下液压缸40,实现对轧机辊缝的精确控制。由于受冲击和扭矩大,对压下设备进行周期性更换是很有必要的,而这些更换作业非常繁琐且时间较长。受天车上极限位的限制,且压下丝杠长达4.4m,所以丝杠无法从轧机牌坊200安装孔垂直向上吊出,只能将丝杠向下从牌坊窗口201水平移出,如图1所示。由于压下设备100总长度5018mm,大于轧机牌坊窗口201的高度4695mm,所以压下设备各部件只能从牌坊窗口201分别移出、移入。由于在牌坊内部无法使用天车吊装压下设备,传统压下设备各部件更换作业主要是通过在轧机内部用倒链移动各个部件,两侧压下设备只能依次移出、移入机架,无法实现同时移动。在牌坊内部用倒链反复移动大型部件,存在较多不安全因素。且使用倒链作业造成压下设备各部件更换作业时间长,一般需要连续作业72小时,更换过程较为繁琐,更换效率低,投入人力较多,一般最少需要24人。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轧机压下设备辅助更换装置,解决了更换轧机压下设备作业时间长的问题,使用此装置更换压下设备相关部件,能节省大量人力、时间,更换作业效率高,且操作安全、便捷。实现本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轧机压下设备辅助更换装置,包括底板、支撑框架和两个支撑座,其中:所述支撑框架安装于所述底板上,且所述支撑框架与所述底板围成一支撑空间;两个所述支撑座均安装于所述底板上、且均位于所述支撑空间中,两个所述支撑座在所述底板上间隔设置,两个所述支撑座之间间距与所述轧机压下设备的两个所述压下丝杠之间间距相同,两个所述支撑座上均设置有用于承托所述轧机压下设备的球头的托槽。优选的,所述支撑框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支架,两个所述支架间隔安装在所述底板的两相对侧边上。优选的,两个所述支架结构相同,均包括立柱和通过所述立柱支撑的横筋。优选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4个以上定位块,每个所述支撑座均通过2个以上所述定位块限位。优选的,所述支撑座为圆筒,所述圆筒套设于2个以上定位块上,或者所述圆筒放置于2个以上所述定位块所限定的区域中,所述圆筒的筒口构成所述托槽。优选的,所述支撑座包括座圈和固定在所述座圈上的3个以上支脚,3个以上所述支脚在所述座圈上均匀分布,构成所述托槽;所述座圈套设于2个以上定位块上,或者所述座圈放置于2个以上所述定位块所限定的区域中。优选的,还包括推拉装置,所述推拉装置与所述底板的其中一端连接。优选的,所述推拉装置为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底板的其中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相匹配的卡头,所述推拉装置与所述底板通过所述凹槽与所述卡头卡接。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与所述推拉装置连接的端部设置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上开设有导向口,所述换辊液压缸的活塞穿过所述导向口、与所述底板卡接。优选的,所述推拉装置为所述轧机的换辊液压缸。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的轧机压下设备辅助更换装置,包括底板、支撑框架和两个支撑座,支撑框架和支撑座均安装于底板上,用于在拆装压下设备时支撑压下丝杠、螺母和止推装置(仅包含球头),压下液压缸40(含止推装置的球座)则直接放置在底板上,压下丝杠、螺母和止推装置(仅包含球头)整体位于支撑框架与底板围成的支撑空间中,防止过长的压下丝杠倾倒,支撑座上设置有托槽,拆装压下设备时止推装置的球头通过托槽承托,保证压下丝杠、螺母和止推装置(仅包含球头)整体在移送过程中稳定放置在该辅助更换装置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轧机压下设备辅助更换装置,通过底板、支撑框架和支撑座能够确保压下装置的各部件在移送过程中稳定放置在该辅助更换装置中,使得被更换部件能够快速水平移入、移出轧机,避免使用倒链作业,减少轧机内部反复用倒链倒运的不安全因素;使用该辅助更换装置进行轧机压下设备的更换,能大大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作业时间由以前的连续72小时缩减到连续48小时,作业人员由以前的24人缩减到16人。本技术提供的轧机压下设备辅助更换装置特别适合于轧机内部空间狭小部位中大型部件的倒运、更换作业,装置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安全可靠,易于在其它类似位置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轧机压下设备辅助更换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2的拉装置与底板的连接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轧机压下设备辅助更换装置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轧机压下设备辅助更换装置更换压下设备的使用示意图一;图6为本技术的轧机压下设备辅助更换装置更换压下设备的使用示意图二;图7为本技术的轧机压下设备辅助更换装置更换压下设备的使用示意图三;图8为本技术的轧机压下设备辅助更换装置更换压下设备的使用示意图四;图9为本技术的轧机压下设备辅助更换装置更换压下设备的使用示意图五;附图标记说明:100-压下设备,10-压下丝杠,20-螺母,30-止推装置,31-球头,32-球座,40-压下液压缸;200-牌坊,201-窗口;300-换辊轨道;400-轧机压下设备辅助更换装置,1-底板,2-支撑框架,2a-立柱,2b-横筋,3-支撑座,3a-托槽,3b-座圈,3c-支脚,4-推拉装置,4a-活塞,4b-凹槽,5-卡头,5a-卡板,5b-卡口,5c-卡销,6-导向板,6a-导向口,7-定位块,8-支撑空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所属
中的技术人员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技术方案作详细描述。实施例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轧机压下设备辅助更换装置400,适用于轧机内部空间狭小部位中大型压下设备各部件的倒运、更换作业。参见图1和图2,该轧机压下设备辅助更换装置400包括底板1、支撑框架2和支撑座3,其中:支撑框架2安装于底板1上,且支撑框架2与底板1围成一支撑空间8;两个支撑座3均安装于底板1上,且位于支撑空间8中,两个支撑座3在底板1上间隔设置,且两个支撑座3之间间距与轧机压下设备的两个压下丝杠之间间距相同,支撑座3上设置有用于承托球面的托槽3a。下面对轧机压下设备辅助更换装置400的结构进行详细介绍:底板1为一整块板件或者框架结构,整体呈长方形,结构强度应该满足使用需求,本实施例中,底板1为一整块废弃钢板,为保证强度,钢板表面焊接加强筋。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支撑框架2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支架,两个支架间隔安装在底板1的两相对侧边上,具体位于底板1的两长侧边上。两个支架结构相同,均为钢结构框架,参见图1,两个支架均包括立柱2a和通过立柱支撑的横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轧机压下设备辅助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支撑框架和两个支撑座,其中:所述支撑框架安装于所述底板上,且所述支撑框架与所述底板围成一支撑空间;/n两个所述支撑座均安装于所述底板上、且均位于所述支撑空间中,两个所述支撑座在所述底板上间隔设置,两个所述支撑座之间间距与所述轧机压下设备的两个压下丝杠之间间距相同,两个所述支撑座上均设置有用于承托所述轧机压下设备的球头的托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轧机压下设备辅助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支撑框架和两个支撑座,其中:所述支撑框架安装于所述底板上,且所述支撑框架与所述底板围成一支撑空间;
两个所述支撑座均安装于所述底板上、且均位于所述支撑空间中,两个所述支撑座在所述底板上间隔设置,两个所述支撑座之间间距与所述轧机压下设备的两个压下丝杠之间间距相同,两个所述支撑座上均设置有用于承托所述轧机压下设备的球头的托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压下设备辅助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支架,两个所述支架间隔安装在所述底板的两相对侧边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轧机压下设备辅助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架结构相同,均包括立柱和通过所述立柱支撑的横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压下设备辅助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置有4个以上定位块,每个所述支撑座均通过2个以上所述定位块限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轧机压下设备辅助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为圆筒,所述圆筒套设于2个以上定位块上,或者所述圆筒放置于2个以上所述定位块所限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修琨周广成张会明屈二龙马夫明唐夙刚李达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